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寄托封建主义理想和道路的一种性格典型,是作者塑适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二重性格典型。因此,薛宝钗是一个立体人物,既不能把她简单地归结为封建淑女的典型,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林黛玉的对立者。  相似文献   

3.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富有个性特征的典型的艺术形象 ,但就其最本质的思想性格而言 ,则是强烈的功利义义 ,上至贾母、王夫人 ,下至丫头婆子 ,都变成了为她服务的工具。其为人处世一言一行 ,无一不是这种思想性格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4.
黛钗比较论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都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林黛玉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美得有个性。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诗才略逊于黛玉,但她是个学问家。本文试采用文艺美学的方法,从她们的容貌、内心、性格、情感和诗才等方面分析二者。创新之处:运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符号学及原型理论解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反映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全貌.人们对书中薛宝钗形象历来评价很多.一方面,作者对她注入了无限钟爱,写出了她许多优点;另一方面,又写出其性格的另一面:自私、冷酷、虚伪.二者常常融为一体,寓贬于褒.这个人物具有丰富性、完整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薛宝钗研究的繁荣时期,此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出现了索隐派将薛宝钗比附为某些历史人物、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和太愚的薛宝钗是正统的封建淑女等主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多数学者认为薛宝钗是封建阶级忠实的代表者.十年浩劫时期兴盛阴谋红学,"四人帮"及其写作班子借批判薛宝钗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关注薛宝钗这一形象,认识到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对她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薛宝钗另有情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薛宝钗终身守寡、从一而终之婚姻结局,从三个方面提出质疑作为薛宝钗影子的花袭人,先事贾宝玉又嫁蒋玉菡而琵琶别抱;用来影射薛宝钗的杨贵妃、李夫人,亦皆一女而事二男之妇;暗示人物命运结局的薛宝钗所抽花签题词引诗,以及贾雨村所吟诗句,皆透露出薛宝钗在贾宝玉出家为僧后,可能另有情缘。其与花袭人琵琶别抱相比,更加犀利地讽刺了封建伦理礼教闺范的自身矛盾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8.
经典著作《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世情小说《林兰香》中的女主人公燕梦卿在徳学才情,性格品质以及爱情经历,人生信仰方面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大家庭里出类拔萃的淑女,她们都是在恪守传统道德前提下的浪漫女子,她们的才华令人赞叹,她们的悲剧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9.
在林语堂先生最引以为傲的小说作品<京华烟云>里,呈现出作者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在林语堂的记忆深处,<红楼梦>和<浮生六记>这两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小说<京华烟云>里,林语堂巧妙地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浮生六记>中陈芸的性格合二为一,借鉴塑造出姚木兰爽朗乐观、豁达大度、优雅多情、持家理业之能者的理想女性性格,将自己对女性的浪漫主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记忆综合地赋予给了木兰.<京华烟云>中的姚莫愁则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那里得到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也吸收了其中最有价值的创作营养,在摒弃了薛宝钗伪善性格的同时,塑造了莫愁为人实际、大方得体、成熟稳健、聪颖圆滑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把薛宝钗的命运也同林黛玉的命运一样看成是一个悲剧,这代表了我对薛宝铰的认识和理解。自有《红楼梦》200多年来,在《红楼梦》的人物评价中,薛宝钗是争议最多的,或褒或贬,或褒贬各半,历代不休。我不想陷入这种分岐,也无意对薛宝钗作一个褒贬的评价,只想从薛宝钗的遭遇和命运来认识和理解她,或许能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是《红楼梦》作者呕心沥血雕塑起来的小说主人公。作家以大量的笔墨,精心描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在矛盾中发生、在斗争中发展和最后被毁灭的全过程。这是四大家族衰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贾宝玉登场之前,王夫人曾经介绍说,他是一个“混世魔王”。后来,薛宝钗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的性格,是在多维艺术空间里铸就的。作者将许多矛盾的性格因素融为有机的整体。在她身上呈现着美与丑、冷与热、真与伪、智与诈、“礼”与“欲”、高尚与卑微、质朴与矫饰、浑厚与尖刻等等多种矛盾性格的对立与交织。宝钗丰富的性格因素,在多维构造中展开,构成了难以测准的艺术的大千世界。宝钗的形象寓意表明:她体现着封建末世贵族所追求的理想的完美人格的化身,从多方面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积极因素的光辉;同时又携带着封建末世的社会胎病的毒瘤并表现出广泛的消极面。在她身上既闪耀着作者理想之光,同时又展示了理想终于破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 ,在她身上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许多美的东西 ,天资聪慧 ,容艳貌美 ,知书达礼 ,雍容华贵 ;但她毕竟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 ,她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观造成了她一生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美丑两个方面的对照分析 ,诠释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当今<红楼梦>的年轻读者更偏爱薛宝钗的网络调查谈起,重新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婚姻问题进行剖析,解读了薛、林二人的性格特征,重点分析了薛宝钗凭借高超的战法取得宝二奶奶的地位,林黛玉追求真爱,但并未同宝玉成就姻缘的原因,揭示了宝钗、黛玉婚姻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善于交往、长于处世 ,她采取的是一种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对待亲人 ,薛宝钗采取的是儒家的孝悌之礼、忠孝思想 ;对待其他人 ,薛宝钗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但这种“仁爱”绝非“兼爱” ,其本质是“爱有差等 ,推己及人”。从道家角度看 ,薛宝钗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善于回避矛盾 ,钝化矛盾 ;对己则做到修心养性 ,独善其身。薛宝钗用这种儒道互补的严正的生活态度来处身涉世 ,将自己塑造成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近似完美的封建淑女形象 ,但社会回报给她的是一生的悲剧 ,宝钗的悲剧正是这种处世哲学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重阳"与"再嫁"--试论薛宝钗的命运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阳”在薛宝钗的诗词中出现过三次 ,通过对这些诗词文本的分析 ,可以看出 :如同“清明”预示了探春远嫁的时令一样 ,“重阳”则暗示了薛宝钗“再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金兰契的描写丰富了钗黛的性格 ,但并不能得出钗黛合一的结论。薛宝钗是以对封建伦理人格的自觉追求与认同确定了她在作品人物体系中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林黛玉则是以对自主人格的追求为特征的艺术形象 ,钗黛分别是两个本质不同并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象。在艺术构思与写法上 ,第四十二回之前和之后没有变化 ,作者始终是按照人物和事物“自己的事体情理”去写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世外仙姝,空灵出尘,一个为山中高士,积极入世;一个是表面时时在意,尖酸刻薄,实则善良重情,全无心机,一个为表面浑然不觉,大方贤良,实则处处留心,随机应变;一个对宝玉的感情是明争,直取宝玉之心,一个则为暗斗,采用迂回策略,始得而终失。两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与行为趋向在特定的环境与背景下产生了必然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20.
田同旭先生撰《薛宝钗另有情缘》一文 ,认为薛宝钗婚姻之最后归宿 ,在贾宝玉出家以后 ,再适贾雨村。[1] 今据《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词曲、册图的谶语式暗示 ,以及看到八十回后原稿结局的脂砚斋批语的分析 ,薛宝钗另适贾雨村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