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鲁迅是我国革命现实主义的开山祖和大师,他吸取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外国批判现实主义中的养料,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在文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具有超越前人的创造力。他曾说:“现在却有人以为‘汉以后的词,秦以前的字,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字和词,可以拼成功我们的光芒万丈的新文学’。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词,那大概象古墓里的贵妇人似的,满身都是珠光宝气,人生却不在于拼凑,而在创造,几千百万的活人的创造。”(《难得糊涂》)鲁迅以“死”和“活”两个字点出了“拼凑”和“创造”的根本区别,所谓“重返故纸堆”、“全盘西化”,都只能把文学引向死胡同。他既反对全盘照搬,也反对全盘否定,而是始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对待中外文化,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分析、批判、吸取、创新。他说:“没有拿来的,人  相似文献   

2.
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1,47(3):56-61
以欧洲现代化进程及其相关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参照,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变革进程。鲁迅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选择了现代化启蒙,20世纪中国革命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鲁迅。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是外来的艺术形式,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表现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就要尽可能地做到民族化,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艺术民族化最根本的意义关系民族之兴衰,关系自己民族艺术能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次大战之后,世界文化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世界一些国家一方面频繁地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化与现代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梳理民族化、西方化、古典化、现代化、传统化、世界化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尽管现代性存在一定的悖论性,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现代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先后经历欧化和西化的修正,由工业、经济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承载了中国文艺复兴的想象.新诗现代化属于理想主义范畴的现代性话语,与民族国家的现代进程与文化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当它启蒙具体化为复杂形式的创造与接受,现代化诗学也就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合法性基础.新诗通过解构音韵、格律、抒情等规范突破传统诗歌知识谱系,但在学习西方技巧与经验时面临文化本位迷失困境时,传统资源又经常被当成补救的武器而启用,这一点构成了"现代化诗学"的边界与限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艺创作与理论界一直在讨论文学艺术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相互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不同角度探究各种艺术创作是以现代化为主,抑或以民族化为主?……这是一个由来已久而又亟需深入持久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应用价值的宏观研究的课题.我们深感,有关这一探讨,应尽可能纳入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当代的、迅猛发展的中国文艺的系统框架中去,以期利于我国文坛艺苑饱绽当代浓郁多采的奇花硕果.本文将就此略陈己见,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给予批评匡正.  相似文献   

7.
曹禧修 《殷都学刊》2010,31(3):47-48
说到鲁迅诗学研究的理论资源,人们的视线首先必然投向西方。没错,西方无疑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资源库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思想发展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因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面貌。近代中国,由于社会发展迅疾,思潮纷繁多样,这就决定了许多历史人物思想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尤为显著。李何林  相似文献   

9.
自汪晖在《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文学评论》1988年第6期)一文中提出鲁迅“反民主”的观点之后,据笔者所见,迄今没有更进一步探讨的专题文章出现,偶有涉及者,或语焉不详,或简单否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涉及鲁迅早期思想特征并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个人而排众数"和"掊物质而张灵明"是鲁迅关于国民性改造的两个基本命题。前者以现代意识为价值取向,确立了思想启蒙的主题;后者以回归人性原点为取向,确立了道德教赎的主题。在两大主题之上,相应地形成鲁迅文化选择的"精英意识"与"平民意识"。而思想的前沿和道德的原点正构成了鲁迅"立人"的完整思路和理想境界,从而为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中的精神变革确立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魯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鋒陷陣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诗学理论与新诗形式的现代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波  魏建 《齐鲁学刊》2003,3(5):99-101
在中国现代新诗学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中,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闻一多诗学的语言观首先区分了诗性语与实用语,由此确立现代诗学的本体论形式观,并进而确认现代诗的"有意味的形式"。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原则,是其诗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观和形式观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3.
前些年,在有关文艺民族化的讨论中,一些人把民族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一谈文艺的现代化,一谈走向世界,就必然与西方现代主义挂钩,并把我们民族文化传统贬得一无是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并认为反思文艺界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进一步予以探讨,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文艺创作中的民族化与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并非对立的双方。然而,一些人却认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办法,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彻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后,我国文坛出现了许多反映藏族生活的文学作品,逐步揭开了“世界屋脊”神秘的面纱。今天一提起西藏,人们脑海里就会映出雪山、草原、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闪闪发光的金顶;看到剜眼,剥皮,凶残的统治者,木登登的农奴;接着,耳畔又响起了“青稞美酒令人醉”,“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悠悠扬扬的歌声……。 难道这就是丰富多采的西藏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吗?问题就在于,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一旦问世,既使人大开眼界,也容易变成某种模式和框框,遮挡住后来人的视线,束缚着创作者的手脚。要突破它,需要作家直面生活的胆识,艺术创新的勇气。 一位年青的藏族作家登上了高原文坛。他公开宣称:“我不愿踏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不愿意踩着自己的脚印走路。”象一头不肯安静的小鹿,在社会主义文苑里四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本文着重于讨论两大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分明。(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涵义。一、中国现代化的分期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的、局部的质的变化.“使得区分每个社会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层次完全可能”①。作为宏观性的现代化阶段的划分.如下尝试无疑值得注意。西里尔·布莱克以政治冲突为轴线把现代化过程妍分为四个阶段:(1)现代性的挑战──在其传统知识的框架中.一个社会开始面对现代观念的体制,而现代性的倡导者出现了;(2)现代化领导的强固──在持续…  相似文献   

16.
李泽厚把中国艺术的精神分为“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在敦煌的石窟中,汉文化的艺术精神首先与佛教艺术发生共鸣的就是浪漫主义。早期敦煌艺术以“拙”的朴质、“游”的自在、“逸”的超然构成了其审关品格的三个方面,并把中国艺术的浪漫精神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7.
李泽厚把中国艺术的精神分为"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在敦煌的石窟中.汉文化的艺术精神首先与佛教艺术发生共鸣的就是浪漫主义.早期敦煌艺术以"拙"的朴质、"游"的自在、"逸"的超然构成了其审美品格的三个方面,并把中国艺术的浪漫精神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和山东省郭沫若学会于1989年10月下旬在烟台共同召开年会。来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专家近百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对于民族化的理解。有人认为,民族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泛指对于原来并非为这一民族所独具、却又为这一民族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外在文化的转化、吸收和创造,从而使外在文化转化为民族的内在文化。民族化具有两大基本特征,其一是转化吸收特征。它指两种文化交汇时某一文化对另一文化的吸收与转化,此又可称为外补性特征;其二,它又具有创造性特征,这是指该民族对于文化的创造和发扬,可简称为内造性特征。这两大特征决定了民族化的过程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出于"进化的还原论"的观念指导,俞平伯的诗歌理论以新诗"社会化的成功"为诉求目标.这种"诗歌社会学"的理论结构和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规范下的知识分子的过于"功利"而又过于"诗意"的社会与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20.
租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官慕久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决定将洋经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屋及居留之用。”①这片英人居住地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英租界。以此为开端,租界在各通商口岸相继出现,它们以极其复杂的历史内容影响着中国早期现代化,构成中国近代历史运动中兼动力与阻力于一体的又一因素。一、“国中之国”与市政文明示范租界自出现之始,便挟带着强横的色彩,列强握夺了中国对租界的统治权力,在租界建立起独立的行政、警察和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