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角色,然而贫困者所面临的生计风险需要传统社会政策在扶贫框架中的转型.通过分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本文提出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导向的创新路径,它们是: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本、反社会排斥的劳动力政策、农村生计的保护与发展、健康与医疗政策的整合以及资产为本的个人账户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蒯小明 《云梦学刊》2010,31(5):78-81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犯罪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农村的反贫困提出了紧迫性要求,而我国以扶贫开发为主的反贫困政策导致反贫困的不完备性,扶贫政策只能解决一部分个体的一部分贫困问题。由于政府责任缺失,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运行状况不理想。我国农村的反贫困体系应该包括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和产业救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27-232
我国农村尤其是山区长期贫困,是先天条件太差,还是另有成因?对秦巴地区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村土地等自然禀赋未得到规模化生产利用而转为收益性较高的农副产业,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的重要因素。因此,当由内而外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无法实现时,实施由外而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对农地流转的制度倒逼,促成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是我国农村反贫困的关键所在。鉴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分散,农户个体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等现实,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反思我国农村反贫困化路径,提出股田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促进农户由个体向组织的集中,以增强农户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制度安排是贫困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制度创新又对缓解和消除贫困有着决定性作用。面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制度缺陷成为当前制约反贫困行动的最大瓶颈,必须树立制度创新观念,从政府职能调整、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卫生制度落实、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不断建设和完善反贫困制度体系,加速中国反贫困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在本质上主要涉及维系生存的物质可获得性和个人获得发展机会和权利的公平性等问题,因此扶贫制度安排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而制度和治理是反贫困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彻底清除计划经济的思维障碍和单一低效的扶贫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确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传递机制,实施扶贫计划,建立参与机制和加强监督机制等方式形成制度规范下的反贫困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反贫困中,我国经历了从救济扶贫到开发扶贫,再到攻坚扶贫、精准扶贫的政策变迁。我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经验包括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的领导与社会动员相结合、普遍帮扶与重点攻坚相结合、宏观规划与配套措施相结合。进入新时代,应当充分认识贫困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以全新的理念和举措对农村贫困进行精细化治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解决农村扶贫工作中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农村反贫困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通过七十多年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实现了社会结构稳定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统一、群众生活富裕与发展能力提升的统一,以及经济良序发展与生态持续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通过七十多年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实现了社会结构稳定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统一、群众生活富裕与发展能力提升的统一,以及经济良序发展与生态持续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通过七十多年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实现了社会结构稳定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统一、群众生活富裕与发展能力提升的统一,以及经济良序发展与生态持续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万涛 《天府新论》2007,(Z1):10-11
当前居主导地位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的,但随着客观形式日趋复杂,导致社会心理不和谐的因素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甚至起阻碍作用的心态。领导干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心理的和谐:一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心理和谐,二是以营造公平促心理和谐,三是以关注弱势群体促心理和谐,四是以改进工作作风促心理和谐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本文沿时间脉络简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以1978年为分界的两次制度变迁,研究两次制度变迁中出现的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根源,分析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基础,然后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进行简要评价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充当着主导的角色。政府担负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适宜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重要职责。当前,为保证政府切实地履行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责,需要纠正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走失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走失事件频发,是个体、家庭、社会和政府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老年人患病或经济贫困,家庭照料资源匮乏,防护措施不到位;社区服务发展滞后,大众传媒对老年人走失问题关注不够,老年群众组织功能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明。鉴于此,应多管齐下,构筑预防老年人走失的社会支持系统,从促进老年人自身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防护意识,发挥社区、新闻网络媒体等的作用和寻人功能,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相关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出发,为老年人走失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筑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将水库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风险降到最低已愈显迫切;可借鉴大中城市的社会保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突出社区的作用,走水库移民的社区化保障之路。作者运用农村社会保障理论,提出水库农村移民社区化社会保障模式,对其模式设计以及国家在构筑水库农村移民社区保障体系中的责任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印度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超 《中州学刊》2006,28(5):69-72
印度农村建设中十分注意加强金融支持。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拓展、优先部门贷款比例要求、一系列政府援助计划及微额信贷的全面铺开等都是印度近几十年来的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策略。但某些不当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效率。这些经验教训对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是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新农保的出台填补了政府缺位的状态,弥补了政府支持力的短板。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导致农村老人获得的来自政府的支持力水平大打折扣。其背后的机理在于新农保制度设计中关于集体经济是否参与养老支持的自愿机制设计和新农保缴费中家庭参与强制机制设计也即捆绑缴费制度。建立弹性的集体经济强制参与机制,壮大农村居民社会养老支持力;发展地方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给予家庭自愿机制下的政策经济支持,夯实家庭养老支持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支持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关键着力点;逐步做大财政直接支持的力度,真正起到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庭建设的瓶颈是造成家庭功能不良与缺失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主流话语弱化家庭责任、大众传媒扭曲家庭角色、家庭发展能力欠缺、家庭的社会支持薄弱等。破除瓶颈的当务之急是我国政府要承担主导责任,进行家庭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支持机制的整体规划设计,强化对大众传媒的监测评估和家庭研究成果转化,建立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专业化家庭服务和家庭危机干预机构。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环境是制约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以构建和谐的人际氛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主体和谐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