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近年来,如何把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其猜想能力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已成为数学教改的主要课题、齐智华老师在文[1]中提出了“数学猜测”的教学构想,我们指出:“数学猜测”教学是融启发式和发现式于一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的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笔者在高中尝试了“数学猜测”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谈点实践中的体会,以期批评指正。1激发猜测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猜测教学的前提。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布鲁纳主张学生采用“发现学习”,波利亚呼吁…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改革可谓百家争鸣,活动作文、趣味作文、游戏作文等等都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而社会的发展必将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世纪钟声之后,大话之风突如其来,风靡大街小巷。对于传统经典读物的戏说、改写,一时蔚为成风。它们在文化类型上属于“大话文化”。太话文学的重要特点就是对经典的改编和戏说,从其创始人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到最近出版的林长治的《沙僧日记》、《Q版语文》。  相似文献   

3.
“主题”最早起语于德国,它的德文词形是“Thema”,它的英文词形是“Theme”。在德语中,它是一个多义词:“1.主题、题目、课题;2.乐曲主题、主旋律”。①我国的“主题”一词,转引自日本“主题”。在日语中“主题”的词义是:“1.主要的题目;2.文章、作品的根本问题或者中心思想”。②“主题”转引到我国后,在乐曲中主旋律的词义以及作品的根本问题或中心思想的词义还保留着,但题目、课题的词义消失了。应该承认“主题”在构制我国传统写作理论、繁荣写作事业的过程中曾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书法与书者的“大节”的关系 以我之愚见,书法与书者的“大节”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不妨先举颜真卿、赵孟頫的书作为例分析之。 颜真卿从25岁举进士到755年安禄山造反,是颜真卿步入社会从政的前期,也是其书法艺术的前期。在这期间,前有不依附权奸杨国忠被排挤贬谪,为平原太守的遭遇,后有安禄山造反举兵拒敌的义举,正表现了颜真卿的刚正忠义的品格。但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多宝塔感应碑》所表现的风格遒劲娴熟和在此之后所写的《东方画赞碑》、《金天王祠题记》,虽已显得浑厚挺劲,却也属清雄风格,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日本人普遍开展以“体育解除疲劳”为目标的业余体育运动。七十年代,日本人的大众体育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设计”为目标,广泛扩充了太极拳、喻枷、舞蹈、健美等运动项目,使国民生活具备了更新的意识,从而推动了日本科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八十年代,日本人普遍参与体育运动来追求生活乐趣,即以追求高度愉快为参与运动的目标一这种类型的大众体育,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人心灵的开放,因而更能适应社会结构性的改组.关于“终身体育。,九十年代初提得较响。日本国在第五和第六次修订体育大纲时,均把“终身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现实即现实性.从现实与可能相区别的角度看,它是很容易理解的,这种界定有它的长处,但我认为它有不足之处,即过分强调了现实中现存的成份,甚至把现实混同于现存了。另外,现实性是现实之特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在“现实”的涵义上应把现实区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予以分别规定。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文人画"兴起的时代,在那个异族统治的黑暗时期,文人所处的不幸际遇,使大批饱学之士隐循山林,寄怀诗文书画."文人画"由此发端并漫延开采,形成一股贯穿元、明、清三朝,尤盛不衰的滚滚洪流.本文旨在管窥"文人画"的历史成因,透析元代文人心态和"文人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称“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校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为青年学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奠基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两课”教学要着重解决四个问题,即高举一面旗帜,开辟两个教学领域,狠抓三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四种意识。一、要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实践告诉我of,邓小平理论紧密联系世界与中国的实际,非常贴近青年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词语教学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然而现在不少高中毕业学生写的文章,词汇贫乏、平淡寡味,“象个瘪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心里想到了,就是形容不出来”.不然,就是堆砌词藻,重复生硬,意在修饰,实成了“王仙姑”,脸上的脂粉.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学生学过的词语太少了么?我看并不是.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单就所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来说,就有几百篇,其中各类词语自然不少,经教师专门提出解释过的,其数恐怕也是可观的.为什么学生不能用上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教师解释太死.常见的作法,是从字典或词典中把注释查抄给学生,或把需要解释的词语列出,要求学生自查词典.总之,学生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全没有体会到词情语味,自然不能运用.其次,教师一般只注意讲解一些较生较难的词语,而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语却有所忽视,认为“明白如话,没啥讲头”.学生也就产生错觉:似乎只有运用艰深词语,方能显示学问,落笔不凡.这样一来,一般常用的词语,学生反而不会用了.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当今这种能力已经成为大学毕业学生迅速就业的资本和走出国门的基本要素。本文分析了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影响提高听力的若干因素,并对如何加强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五四”低潮时期朱自清经历了感性苦闷和理性沉思之后,思想涅磐生成了“刹那主义”,它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关于阿Q的形象及其“革命”,以及由此涉及到的文学作品的典型等问题,一直众讼纷纭。为此,我想单从阿Q的“革命”这一方面,试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和大家共同商榷,并求教于关心这个课题的同志。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精辟地阐明了阿Q“革命”的实质。那种把阿Q看成是“革命者”、“造反派”,以及过高地评价阿Q“革命”的观点显然是不合适的。作品的思想离不开作家世界观的制约。《阿Q正传》写于一九二一年前后,当时鲁迅还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是近几十年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传进我国大地后,为我国经济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以特有的魅力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一股“公共关系热”方兴未艾.如同其他一些外来的“热门”东西一样,不少人将公共关系接受下来的时候,并不确切地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要想使“公共关系”不致于昙花一现,并能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公共关系”到底属于什么范畴?这个问题事关公共关系的地位及其研究方法,应该先行探讨.笔者愿略陈管见,就教于行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介之使”,课本上注解为“一个使臣。介、个。”(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33页注)有些选入这篇文章的名家注本也多从此说。如王伯祥《史记选》中就说::“遣一介之使,派一个使臣,介通个,单独之义。”(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史记选》273页注58)尽管如此,笔者不敢与同,现谨陈拙见如下与持“介”通“个”说的同志商椎。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认为,对教学内容,应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充实,有所更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应该让气功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目前,有的医科院校的体育教学已开设了气功课程,普通高校增设气功课程亦将前景可观。气功在我国渊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开展气功教学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简要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选入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的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散文和小说等类作品,旨在表现生活、刻画人物、传递情感,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能、听说和写作能力及其全面发展的目的,一定要抓好重点,解决难点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然而它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初中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应该密切结合,并重前行。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寻求着作文教学高效性的新途径,具体的尝试做法是: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学生走进写作殿堂;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学生写作储备库:三、指导学生严密构思,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学督导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中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实践的体会和思考,对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目标任务、督导员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因而它是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的。但是中学历史教材限于学生接受程度和教学时间,是经精简压缩成为一个粗线条,而又比较条理和系统化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如果不对教材认真钻研,不对全部内容作到心中有数,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其它不谈,单就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名词术语的解释这个问题来说,假若不认真对待,也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眼一说,由来已久。它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之一,对我们今天教材中小说的教学仍具有启发指导意义。 小说的主题的表现形态,是多样的。有单一的有多重的,有明显的,有隐蔽的,作家的气质不同,表现手法各异,其主题的表现形态也就不尽相同。其一,作家在行文之中借叙述人或主人公之口直接点明主题。譬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的“救救孩子”这便是“点睛”之笔,初中教材中的《连升三级》结尾的“一群混蛋”可谓余音缠绕。其二,较为隐蔽的。分析这类作品,起码要从形象分析入手,即从带有关键性的和独特性强的人物、场面、情节,甚至是最特殊的细节入手。甚至包括作家处理主题的特点,处理人物、情节诸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