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论文交流会上,根据平时的实践与心得,我提出自己的看法:自由练笔是作文教学中的轻骑兵,它是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良好的形式。应重视学生的自由练笔,在作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由。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教材上七八篇单元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教学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这几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小练笔”为抓手,以日记、周记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并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作文教学方法。我校以校本课程《生活与作文》的编写、实施为主要载体,结合每学期的体验教育、艺术周、科技周、读书周等活动,将“生活作文”理念渗进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追求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追求生活与作文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教学中,要求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人手,从学生的实际人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讲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以做人为习作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在育人的活动中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作文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把习作教学和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习作教学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已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物及思想,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重心的情。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安排的每学期八篇的习作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有利时机,结合有关活动,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效地进行随机训练。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建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掌握一些表达的技巧,使作文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焕发生命的光彩。下面谈谈笔者在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作”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写作时是无话找话,完成任务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其实,只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融人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说明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说话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离不开口语。流畅的口语交际,有利于写作。教材也安排有一定数量的口语交际,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表达的本领。鼓励学生言辞有据,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说话题材——“用我口说我心”。  相似文献   

9.
马国春 《新天地》2011,(12):328-329
课外练笔是初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常规作文的一个有益补充,也是切实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路径。通过近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把初中生课外练笔的优选形式确定为小作文,以下本文拟从小作文的特征,初中生课外练笔为什么要选择小作文以及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小作文写作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冀图对初中写作教学中课外练笔的理论与实践做一个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长期形成的那种单一的培养应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观,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它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对作文的“自主”和“自立”的心理需求。这种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兴趣,激发创新的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写出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多年.从历届教学工作及参加教学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怕作文,对作文极其缺乏兴趣。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对作文只是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接触、交流与对活.教学中.学生仍为“观众”或“看客”。我深深体会到,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生活的贫乏是作文教学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应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紧紧连缀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而“生活作文”的策略即在于它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作文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活动作文的概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给活动作文教学下的定义是:活动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课内外)中,鼓励学生以课内外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以活动作文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在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或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从而产生表达欲望,变厌写为乐写,变难写为易写。  相似文献   

14.
“套餐”即搭配好的成套供应的饭食,预设性、系列性、多元性是其主要特征。所谓“套餐”式作文,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个连环说、写的游戏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一些操作性强,易被儿童接受的活动为载体,将作文教学与生活交互融合,这些活动或模拟生活中的某一情景,或直接交融于儿童生活中,能综合各种文体的读写,具有极大的游戏性质。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写话是作文的起步,同样,写话教学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好课文,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阅读教学巾寻找写话切入点,找准时机让学生练笔,是写话的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读为主,如何在读的过程中合理穿插写话教学,是我校致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内容空洞、文风不正,肤浅、庸俗,模式化,缺乏真情实感的严峻现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现代生活大系统脱节,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室里和有限的教材中,缺乏观察与积累,写作素材匮乏,导致原本生动自然、丰富多彩、情趣十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指导,指导得法,则每个学生都可能写出佳作。《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部分指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这里就明确指出了“指导”的作用。如果上课只是出个题目,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作文材料大都取决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而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又大都以活动形式开展。因此,“活动作文”几乎成为小学生作文的主流形式。然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作文材料往往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工程,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祖国新一代青年写作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教育被大家重视的今天,作文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笔者在平时文学社活动中注意融入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支撑.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一线教师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折射出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个典型课例分别从思维训练,观察生活的能力训练,语言描写训练三个重要方面来建构一个作文教学体系的框架,而专家的座谈则是对三个课例的完善和发展,勾勒出了“生活作文”的轮廓。对语文教育家们的理论和经验的继承则为“作文生活化”理念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