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为一个常用词,从造字法来说,它是一个会意字。经常作动词用,表示判断意义,因此语法上一般称之为判断动词。在逻辑中,它经常作判断中的联项,起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然而是否判断中的“是”都是联项呢?不是的。是否语句中的“是”都作动词呢?也不是。“是”在逻辑判断中有时作联项,有时作量项,有时作谓项中的一部分;在具体语句中,有的作动词用,也有的作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用等,有时与其它词构成固定格式或固定词组,有时与语句中的其它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属于独立语。因此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是”的意义。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谈谈“是”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里,除了“的”这个词,就数“是”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使用的次数最多。“是”是个特殊动词,一般语法书上把它称作判动词。“是”在具体句子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但从它的作用来看,主要是起判断作用。判断就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给以肯定或否定。正因为“是”是个特殊的动词,而不是一般的动词,所以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分析它的语法形式,必须考虑它在具体句子中的词汇意义和逻辑意义,这样才能对“是”和由它构成的判断句作出全面合理地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良琼 《学术界》2006,3(2):183-187
一些形式逻辑著作将模态判断分为客观模态判断和“主观模态判断”的做法,导致了概念“模态”的歧义性,导致了模态判断的分类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且,“主观可能判断”不符合形式逻辑对于判断的基本要求,不具备判断的逻辑特征;“主观必然判断”所反映的主观认识的高度确定性在形式逻辑中没有意义。所以,“主观模态判断”在形式逻辑中没有存在的根据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不仅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传统哲学,也指向了逻辑。应当如何看待逻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逻辑形式”是一个基本概念,澄清这个概念对于确定人们应当如何看待逻辑以及逻辑在哲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逻辑形式是思想的形式,而“逻辑形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逻辑来说不是必需的。对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应当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现行逻辑教材不区分直言判断中断定词“是”的逻辑含义,造成某些混淆和学习者的疑惑.直言判断的断定词“是”有六种逻辑含义:表示属于关系;表示对对象状态的肯定;表示等于关系;表示存在;表示相似关系;表示属种包含关系.形式逻辑的换位理论只适用于制定词“是”表示属种包含关系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一 自从弗雷格的《表意文字》1879年发表以来,现代形式逻辑有了巨大的发展。二值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可以看做为“标准逻辑”。现代形式逻辑是“非标准逻辑”。一类非标准逻辑是标准逻辑的扩展,所以它也可以称做“扩展逻辑”。这里包括:模态逻辑、关联逻辑、义务逻辑、时态逻辑等等。标准逻辑的这一发展的特点,在于它的形式系统被运用于原来不适合作形式处理的非形式论证和推理。而所以说是扩展的,乃是因为这种非标准逻辑给标准逻辑的形式联系增添了新的逻辑语汇以及相应的新公理和新规则。例如,模态逻辑中的“必须”、“可能”以及模态算子(逻辑联结词);时态逻辑中的“过去”、“将来”以及时态算子。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的“韵律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根据当代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提出汉语“韵律词”的概念及其在构词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讨论什么是韵律词以及它们在汉语中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韵律词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复合词的影响和控制,提出汉语的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因此汉语复合词的“形式标记”就是该语言韵律系统中的“音步”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系判断在逻辑科学的判断理论中,是最为薄弱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现代的数理逻辑对这类思维形式的结构已有所探讨,但是在以往的形式逻辑领域里却没有它的地位。事实上,关系判断不仅大量存在于科学研究和人们的思维活动中,而且对于认识和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当展开对关系判断的研究,以丰富、发展形式逻辑。为此,本文试对关系判断及其逻辑性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考察。  相似文献   

9.
审视应然性——一种宪法逻辑学的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宪法逻辑学的方法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角度探讨了“应然性”的内涵 ,指出在价值论意义上的“应该”的逻辑形式表现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价值区域。作为确定性的“应该”表现为以认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不得不”和“不应该”。“不得不”作为一种能力判断是被传统的法哲学所遗忘的范畴 ,它可以避免“假设”理论给应然性所造成的过度不确定性 ,因此 ,应当将“不得不”作为考察具有最低限度确定性的“应该”的逻辑准则。“不应该”是超越各种文化内涵之上的普遍主义准则。作者基于对应然性的逻辑分析 ,指出应然的宪法和宪法的应然性属于两个不同的价值范畴 ,并由此区分了“前宪法现象”与“宪法现象”在构建宪法价值体系中的不同功能 ,强调现代宪法的价值核心是一种“法治法”。  相似文献   

10.
1.辩证逻辑也必须承认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之间是“反变律”而不是“正变律”;2.把范畴分为一些是流动的,另一些是固定的,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辩证逻辑应用的也是相对确定的范畴,是用相对确定的范畴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表述它们的公式是不一样的,不能把“P并且非P”作为辩证矛盾的公式;4.不能仅从语形上识别一个语词表达的是抽象概念还是具体概念,应当结合语义和语用来识别。为此,必须通过充分揭示概念内容的一系列判断,才能给我们提供识别某一语词表达的是何种概念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讨论“发展”或“社会发展”问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发展”这个词的多义性。在当今一般的使用中,“发展”这词主要有三种意义:在辩证法的序列中由一个概念向下一个概念进行,走向技术社会,变迁。在第一种意义上,发展这词的意义是由黑格尔阐明的。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有“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之说,即把社会发展看作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这些逻辑概念的每一个都代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或子阶段的“时代精神”。至少其中几个主要概念如此。我国哲学界现在公认,黑格尔这一学说,只要把其“头足倒置”的情况颠倒过来,也就把其“合理内核”建立到唯物主义基础上,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黑格尔的  相似文献   

12.
法律价值推理的方法及其公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成 《东岳论丛》2005,26(1):93-100
在法律推理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行为使结果“出现”(由无到有)、“保持”、“消失”(由有到无)的变化来发现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变化,并通过对之进行行为功利、准则功利或系统功利的价值评价,从而就会发现生活事实的法律意义,使生活事实转换为法律事实。事实到价值的判定公理、价值到善恶以及善恶到规范的转换公理填平了事实判断与规范判断之间的逻辑鸿沟,实现了由事实判断向规范判断的过渡,打通了事实判断向规范判断转换的逻辑通道;价值强度公理和选择公理有效地解决了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冲突问题。这些方法和公理就是法律推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正当性的逻辑根据,就是从案件事实之“是”推出当事人之“应当”的逻辑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在描写事物的状态或比拟声音的时候,常用一个单音节实词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无实在意义的虚词构成相当于双音节词的结构,我们将之称为重言变格。判断重言变格取决于这种结构中的两个单音节词。一般说来,其中无实在意义的单音词有“有、斯、思、彼、其”等,而另外一个有实在意义的单音节词必须是形容词,且这个单音节形容词要与重言的特点相符,不能直接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共有“△其”式、“其△”式、“有△”式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逻辑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崭新分支,词项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逻辑要求我们对潜藏在词项中的逻辑关系作细致的分析””,作为一门蓬勃发展中的边缘学科,语言逻辑的词项外延关系问题,涉及传统逻辑和语言学的诸多方面。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若干新的看法,作为一次探索,敬祈方家指正。词项(Lexicalitem),是运用语词符号,以语词意义为中介,指谓不同事物对象的语言表达式。词项作为具有语词形式的概念,既包括表达个体对象的个体词项,也包括表达某一类事物的普遍词项。个体词项以同类事物对象中的个…  相似文献   

15.
“是”的逻辑学的价值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逻辑把“是”与“应当”绝对对立起来,陷入了“是”与“QD应当”不能统一的窘境之中。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以生活和实践为基础,唯物辩证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把人们的视野带人了“是”与“应当”相统一的新天地,为我们展示了辩证逻辑中关于“是”的丰富的价值论意蕴。一.“是”的形式逻辑的误区在形式逻辑中,“是”作为肯定概念,只是从思维形式的角度单纯地表示‘’肯定”、“对”、“正确”等等意思。“是”作为判断词,也只是单纯的思维形式的断定。这就使“是”陷入了一系列简单对立而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中。首先,‘’是”与“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使用的“解释学”一词,是在西方哲学的意义上使用的。早在古希腊,“解释学”一词就已有对神谕、文献(包括在神学与修辞学、诗学等方面)进行考证与诠释的意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解释学进一步从对文本文字的诠释发展为对《圣经》内容的解释与阐发,直到近现代发展为关于主体的解释活动与文本、传统及意义的关系的哲学理论。相比而言,中国古代关于文献的考据与诠释的活动应当说是更为兴盛的。仅就中国古代的哲学文献而言,其基本形式是对经典进行诠释。因此,中国哲学似乎更应当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在形式逻辑的判断理论中,判断的分类占有重要地位。逻辑学界通常把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假言判断由前件、后件和联接词三部分组成,不同的联接词分别表达不同的假言判断。“如果,那么”是典型的表达充分条件的联接词,这是大家公认的;至于什么是典型的表达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联接词,那就众说纷纭了。几乎所有的逻辑教材和专著都把“当且仅当”做为典型的表达充要条件的联接词。有一位同行说:“在现代数学和数理逻辑上,为了用一个单独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意向分析带有一个基本的划分:静态的和动态的意向分析的划分。在第六研究中,胡塞尔在总体上转向对“意指”与“充实”之间的“动态”相合关系研究,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在这里才被提出并得到一定的回答:真正的认识是在意向(意义的给予)与直观(意义在直观中的充实)的动态统一中产生的。因此,胡塞尔也把“充实”等同于(狭义上的)认识。“充实”成为现象学的动态意向分析的核心概念,“充实”的最终理想,它意味着思想与事物的完美相即性。  相似文献   

19.
三现在所知的关于被称为形式逻辑的一切几乎都来自亚里士多德,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但最重要的要算是对于演绎推理所作出的规定,亚里士多德逻辑核心的部分就是在推理方面留给我们三段论形式的演绎法。首先应当说明的一点就是这种逻辑方法是完全免除了哲学干扰的逻辑学,如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针对《工具论》中的《前分析篇》所说“这部纯粹逻辑著作完全免除了任何哲学的污染”⑧。这主要说明他的逻辑和柏拉图哲学没有丝毫关系。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他处理的是不能再分解的简单句,在这些简单勾当中分别处于主语和谓语部分的词项的解释对…  相似文献   

20.
瓷器上的铭文与纹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可以建构陶瓷图文语篇的特定意义,被观者感知。鉴于此,从语言学及认知学视角出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观者对瓷器图文模态的视觉认知特征进行量化,并进一步发现古陶瓷铭文与纹饰存在图文系统论中的地位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对多模态图文关系理论的本土化应用及中国陶瓷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