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东理工大学倪乐雄教授最近就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教授抄袭事件发表了很好的评论。倪教授的评论文章最初发布在2002年1月5日的学术批评网,题为《“抄袭的一代”?》。后据说因该文将在某报刊出,网上发布不到一天又应作者要求暂时删除了。1月7日,中华读书网在“每周学术”专栏中刊出了此文,标题略有变动———《我们这一代学者是“抄袭”的一代?》(系转发自学术批评网)。两天后,1月9日傍晚,世纪中国网站的“世纪周刊”也在“第一时间”醒目地登出,文章标题改为《我们是“抄袭的一代”?》。笔者对倪教授的不少评论…  相似文献   

2.
学术批评网2002年1月9日发布、《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发表的署名“晓声”《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评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一文,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指证为学术上的抄袭剽窃者。一时之间,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应,尤其是在各家学术网站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与帖子。在众多网友发表的意见中,大家无一不对王铭铭以往的学术成绩有所瞩目,尤其对他的求学背景有所关注。因此,也有人对王铭铭教授能够在学术上犯下如此“低级”“弱智”和令人不齿的严重错误感到…  相似文献   

3.
杨玉圣 《学术界》2002,(4):130-145
有关王铭铭教授抄袭美国学者哈维兰《当代人类学》这一学术剽窃事件的讨论中 ,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即从一开始就有许多人为王铭铭喊冤叫屈 ,鸣不平。这种中国特色的滑稽剧半年多来从未消停过。武汉大学教授梅林亦复如是 ,而且其为王铭铭的辩护辞也最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4.
2002年伊始,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发表北京大学博士生晓声撰写的《北大博导抄袭,叫人如何不失望?———评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的文章和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就此事件发表的评论文章———《从王铭铭抄袭一事谈建立学术道歉制度》。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等也发表了不少相关的评论文章。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伦理,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学术发展,是学术界、教育界、期刊界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本刊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此,本刊本期围绕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抄袭事件编发周祥森、黄安年、倪乐雄、任士英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借此深化和推动有关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问:北大王铭铭教授的学术剽窃问题被《社会科学报》率先披露后,引起很大反响。您最初听说此事时有什么感触?答:我读了晓声(王晓生)先生的《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和曹树基教授的评论《就王铭铭抄袭一事谈建立学术道歉制度》(均载《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后的第一感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触目惊心、痛心疾首”。问:为什么当初会有这种“触目惊心、痛心疾首”的感慨?答:因为我从未想到像王教授这样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也会存在学术剽窃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6.
拙文《我们是“抄袭的一代”?》闪烁登网后,《史学月刊》编辑部周祥森编审就“抄袭的一代”的界定依据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的确,这是拙文表述时用词欠推敲造成的一个疏忽,把“皆是”改成“大都”就较妥些,笔者对周先生的严谨表示钦佩。不过仍需说明一下,我真正的意思是“文革”对人所必需的宗教精神和道德精神的破坏实在太大,而我们这个时代严重的抄袭剽窃现象肯定是灾难性后果之一,殃及范围包括“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人们。老一代学者具有过去的“底子”,因而没有“蔚然成风”,“文革”中和“文革”后的一…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笔者在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经济社会学》涉嫌抄袭问题时,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理学术不端刻不容缓”这一命题。这是笔者有感于学界抄袭剽窃之风日甚一日而发出的无奈的呼吁。无独有偶,周长城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  相似文献   

8.
白盾     
白盾原名吴文慧,原籍泾县茂林。现为黄山学院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纽楼梦学会会员,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写的《红楼梦是怨而不怒的吗?》在《人民日报》发表时加《编者按》称“马克思主义的尖兵”,经全国报刊转载。同时。他在《人民文学》、《长江文艺》、《江淮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引起当时注意。  相似文献   

9.
人民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周叶中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合作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由于王天成先生率先披露其论文被抄袭、继之有网络热烈讨论和《中国青年报》深度报道,遂无可置疑地成为刚刚逝去的2005岁末最大的突发性学术事件——北大教授贺卫方称之为“周叶中教授事件”。  相似文献   

10.
江西师大老教授刘世南先生,在看了笔者撰写的《不懂京剧的胡适与不看中医的梁启超》一文后,笑着对笔者说:“胡适那是不懂京剧,他不过是以西方的戏剧为先进罢了……”真是一针见血!张志扬先生在张祥龙撰著《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封底之言中说的好:“四百年来,西学风潮席卷世界,中国亦在扫荡之列,  相似文献   

11.
一、区别剽窃、抄袭、不规范引用的必要性 旧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颁布)第五章第四十六条是将剽窃、抄袭并列的,说明当时是将抄袭和剽窃当作两种不同行为看待的。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末,学林告诉我,他打算对安徽县以上的行政建置,从古至今的兴废、发展、演变的过程做些研究,写一部通史性的省志。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很有价值意义。到90年代初,他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城市》、《安徽建置沿革》、《安徽历代政区考释》等相关专著,为实现其总目标作了阶段性扎实准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今年春,学林给我送来了这部洋洋180万言的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令人惊喜异常,我深为他换而不舍的治学、敬业精神所感动。在这里,写下一些我的感想。(一)咬紧“沿革”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陈华东 《社会科学论坛》2013,(3):242-244,249
抗战胜利后翌年,小学毕业后的笔者考入家乡的一所中学——安徽省和县中学。当时初中所用的语文教材,乃系名声显赫的三大出版单位之一的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的《初中国文课本》一册至六册。如果记得不错的话,时在初二下学期所用的第四册,载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这是早年在私塾里曾经懵懂地读过的传世名篇。当时教授语文的级任老师(即如今的班主任)鲁先生,不但对此篇流传广远的散文做出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  相似文献   

14.
还是1983年做硕士论文时,笔者便接触到礼的问题,当时选定的题目是《大戴礼记校正》。由于专业是中国历史文献,故当时主要着力于《大戴礼记》的版本比勘和文字的校正;对于《大戴礼记》的内容,尽管有所涉猎,但并未深入探究。印象中,礼的问题是相当复杂和艰深的。记得当时还读了杨宽先生的《古史新探》,他对中国先秦礼制的精辟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事有凑巧,15年后的今天,有幸读到了杨宽先生的博士弟子杨华的学位论文——《先秦礼乐文化》。该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凡25.5万言,共分十章,分别从礼乐文…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在世纪中国网的世纪学堂上看到,居然有人在那里提出请贺卫方教授辞去《中外法学》主编以检验其学术水平云云。不知其背景如何,是否跟周叶中事件有关系?在笔者看来,其用心险恶、居心叵测,当是没有疑问的。所谓学术水平,就像周叶中教授等人所做的那样,不说抄袭了王天成先生  相似文献   

16.
苗怀明先生在他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士论文抄袭案》(以下简称《抄袭案》,术批评网2004年12月4日首发)一文中,责拙作《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抄袭他的博士论文《公案小说史论》,并提出望本人对他做出正面回应。其实,根本需要苗怀明博士提醒,我自然会站出来学术界澄清事实,并公开  相似文献   

17.
安南来黄山,一时成为媒体的热点新闻。安南对黄山的印象如何?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诸多生动细节,作者娓娓道来。 他是行者,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是隐者,一生淡泊功名,而游山成癣;他是智者,且行且思且记,集一生之游历写下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而《行者无疆驻狮林》,其文也真,其情也挚,其思也无涯。  相似文献   

18.
“学术批评网”在2004年12月4日、6日和11日先后刊载了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苗怀明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吕小蓬就后者博士论文“抄袭案”所展开的批评和反批评的三篇文章———《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评〈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对〈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一文的答复与声明》和《再评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驳吕小蓬的所谓“敲诈”说》,笔者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不敢妄加评论,因为这样严重的指控需要业内独立和权威的人士做出评判,像笔者这样的外人不该置喙。让笔者感兴趣的是争议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田畔 《学术界》2002,(2):177-195
经过 2 0 0 2年 1月 1 0日之后一个多月的大论战 ,王铭铭事件的谁是谁非已经非常清楚。王铭铭的辩护者在全国人民面前输了理。在王铭铭本人认错的基础上 ,北京大学对其做出相应处理 ,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学术界有识之士开始向更深层次的腐败开战 ,王铭铭事件自当告一段落。然而 ,还有些人比如有一位署名“brainzhou”的先生 ,于日前在世纪中国网—世纪沙龙论坛发布《学术批评的学术规范问题》〔1〕一文 ,打着总结王铭铭事件经验、“探讨学术批评的学术规范问题”的旗号 ,把已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歪理又搬了出来 ;甚至不…  相似文献   

20.
陈明芳 《云梦学刊》2003,24(6):13-16
笔者的科研成果《中国悬棺葬》屡遭抄袭、剽窃,这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流行的抄袭、剽窃之风较为严重的典型例证。为维护学术尊严和中国学术界的良好形象,我们呼吁全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学术评审制度,从根本上遏制学术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