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刘华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转变执政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必须实现由人治型执政方式向法治型转变;实现由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向分工合作、协同规范转变;实现由注重政策、经验执政向注重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转变。 相似文献
2.
卫刘华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3):1-2
转变执政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必须实现由人治型执政方式向法治型转变;实现由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向分工合作、协同规范转变;实现由注重政策、经验执政向注重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转变. 相似文献
3.
王克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6-9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深化了一系列概念 ,其中“执政资源”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 2 0世纪末期苏共正是在执政资源枯竭的背景下政权被倾覆的 ,其教训应该为我党深刻汲取。自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 ,经过三代领导人的不断努力 ,我党在拓展执政资源和强化执政基础方面 ,取得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正因如此 ,我党才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刚举行不久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深化了对执政资源的认识 ,明确了党对执政资源的观念意识。相信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 ,党的执政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上不断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会使中国社会在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忠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7-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桩新的历史任务,涉及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题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下 ,要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转变执政方式 ,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所开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执政资源作了科学的利用与转化,建立了边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成功经验,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堃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0)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党的执政,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执政方式也正随着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闫东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79-82
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日益成为它的一个重要部分。邓小平的执政方式思想则给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首先 ,邓小平给予中国共产党一个正确的定位 ,包括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其次 ,邓小平提出了处理党、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般原则、方法、途径等。这样 ,在邓小平执政方式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基本上改变了党政不分、党全面集权的局面 ,即党、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实现党的依法执政:一是树立“法治”治党理念,增强依法执政意识;二是明确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评价标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三是建立制度治党机制,为实现依法执政提供制度保障;四是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五是通过依法执政,达到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春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37-42
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依法执政"的治国方针,这是其领导和执政方式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建党80多年来,由于党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处的环境和任务的不同,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身份和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角色的不同,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历了由依靠国家政策和群众运动执政而逐渐向"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方针发展等重大变化.认真总结和汲取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变革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加深理解当前"依法执政"方针的意义,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2.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呈现出三个历史性变化:一是由"人治型"执政方式向"法治型"执政方式的转变;二是由传统执政方式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方式的转变;三是由封闭型执政方式向开放型执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袁敬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12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特别关注党的执政方式变革问题.研究党的执政方式变革,应在认清执政党所居的宏观背景的前提下,从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完善党执政的合法性理论基础、增强党执政的代表性功能诸方面深入展开,并将其置于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视界,通过比较,探寻现代政党活动的普遍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增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执政理念。这一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对于维护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包括社会管理体系内部结构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各区域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真心实意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确立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必须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和贫富分化的关系,让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6.
林庭芳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
执政方式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实践的关键,它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全面执政方式的历史变化,论析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要继续执好政,关键是执政方式必须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谭长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2):133-139
中国共产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需要通过和谐执政来实现。和谐执政是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为前提的新的执政理念与方略,其基本内涵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终端价值,将和谐理念融入执政过程中,使执政过程呈现协调性、有序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关系和谐是和谐执政的核心;方法和谐是和谐执政的关键;动态和谐是和谐执政的根本特征。坚持和谐执政的新取向,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增彦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22-26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党必须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略,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使党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执政党;党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政治坚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9.
冯伟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150-151
经过八十多年的奋斗,我们党在探索中寻求进步、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执政理念,阐述我们应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并论述了对今后执政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运用全球化的视野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赋予和谐社会建设以新的内涵.因此,运用全球化视野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