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方批评界 ,T·S·艾略特被称之为“古典现代主义”诗人 ,其“古典性”在于他一直着力追寻和审视西方文化传统中一脉相承的宗教精神资源 ,其“现代性”在于他深刻地洞见到 :西方现代文化和精神世界之所以日益走向“荒芜” ,恰恰是因为人文主义和基督精神的双重缺失。因此 ,他的诗学试图通过激活犹太 -基督精神这一传统文化资源 ,来打通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历史壁障。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文献表明 :他实际上已经建构了一种独具个性的现代主义宗教诗学。  相似文献   

2.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玉娇教授撰著的《诗化哲学:T·S·艾略特研究》一书,于2010年5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来自作者的博士论文,参考资料都是英语原版书籍,除提要外,正文都用英语撰写。  相似文献   

3.
T·S·艾略特的诗歌与文学批评观念对中国现代诗歌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梳理艾略特在现代汉语新诗界激起的旧诗回想,可以增进理解中国现代诗歌进程的复杂性。许多现代汉语诗人通过写作对旧诗传统进行了细入肌理的思考,新旧交错的痛苦过程,孕育了他们的旧诗辨识能力和新诗创造能力。“离弃”旧诗的新诗革命者对新旧诗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在当下汉语诗歌建设中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对T.S.艾略特这位誉满全球的文坛巨擘,中国读者并不陌生。近年来他的重要诗作和文学评论不断地被译介,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然而,迄今很少有人去探究:这位世界文豪在文学活动以外,对于社会、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宗教以及它和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精辟的洞见。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他的《追随奇异的神明》(1934年)(以下简称《追随》)、《什么是基督教社会》(1939年)(以下简称《社会》)和《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札记》(1948年(以下简称《札记》)等著作,对其社会批评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卞之琳把艾略特的诗歌看作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其诗歌语言模仿艾略特,其荒原意识来源于艾略特,他的“智性诗”和“诗歌戏剧化”主张直接受到了艾略特的诗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是二十世纪整个上半叶辉映西方文坛的先驱,他的早期代表作《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宣言书”。通过对这首诗中的21位女性形象的梳理分析,笔者发现没有一位形象是积极正面的,而隐藏在这些形象描写的背后的诗人对她们的态度也是或斥责、或鄙夷、或嘲讽、或忽视,最多也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这些都反映了诗人的反女权主义倾向和传统的男权视角。  相似文献   

7.
T.S.艾略特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杨金才T.S.艾略特开始创作的年代,正值英美现代派诗歌发轫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急剧加深;在资产阶级还能抱有幻想时期崛起的浪漫主义诗歌,到了本世纪之交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复杂...  相似文献   

8.
T.S.艾略特文化思想的第一要素就是非理性建构的文化自然发展观和超时空的大文化观。历时性的前者重历史,保传统,主张文化无为而治,自然进化;共时性的后者指统一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辨证结合。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他保守主义性质的文化渐进主义,尤其展现在他的文学发展史观、美学观和诗歌创作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但丁作为T.S.艾略特的前者诗人,但丁对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品,探讨了但丁对艾略特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以及诗歌理想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到艾略特诗歌的发展脉络也类似但丁的《神曲》,是一个经历了地狱、炼狱,继而走向天堂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派诗歌之父"的T.S.艾略特,同时亦是"宗教上的英国天主教徒","现代的"文学理念与"保守的"宗教信仰之间关系如何?艾略特认为文学与宗教彼此独立又紧密相连,他反对混淆宗教与文学的界限.他反对把宗教定位为一种文化的看法,因为在他看来宗教关注灵魂、指向彼岸的意义与价值远在这种定位之上;同时,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尊重文学的独特性,反对说教的文学,认为如果"宗教文学"存在并且要实现其存在的意义的话,应该是一种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表现宗教思想感情的文学,而不是一种故意地和挑战性地为宗教辩护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建立宗教的尺度、神学的立场,以挽救文学的、乃至世界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安妮·波特的中篇小说<中午酒>包含了一个由众多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另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场景、人物类型和叙事结构,挖掘作品叙述和意象表层下面的丰富内涵,探究波特的真正创作意图.波特通过汤普森先生的遭遇,深刻揭露了美国旧南方贵族思想的顽劣性和旧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倡导摒弃恶、回归善、追求自我完美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当科学解释由于当时的知识不足以获致正确概 括而失败时,想象就代替了它。 —一赖欣巴哈  相似文献   

13.
T·S·艾略特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公认的重要人物,其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征,如意象的并置、语气的转换、省略与反讽的运用、形式表面的杂乱与作品深层的结构的一致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指明了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方向.艾略特的创作与文艺思想对整个20世纪英语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之而来的是西方世界开始分崩离析,传统的社会结构迅速解体,霸权争夺愈演愈烈,这一切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长期的争斗与疯狂的撕杀,不仅使人们精疲力竭,而且也使他们的精神濒于崩溃。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现存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都变得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人们对前途悲观失望。原来的一切欢乐消失殆尽,现有的一切又是那么令人沮丧,这就成了托马斯·斯登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原型理论,在跨文化的比较中研究具有人类共性的原型,对发现文学自身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并有可能使比较文学走向文学人类学;蒙古族史诗的神话原型模式是由英雄和莽古斯争夺女人(大地)的情节母题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格萨尔的原型不是来自西藏,而是来源于蒙古族原始巫文化;藏族格萨尔是从蒙古族传播到西藏的:《圣经》伊甸园神话中的上帝耶和华(基督),蛇(撒且),夏娃(女人)和伊甸园(大地)分别象征着父亲、儿子、母亲原型;《阿拜·格萨尔》中西方五十五个天和他们在人间的化身格萨尔,东方四十四个天和他们在人间的化身莽古斯,中天乐园(大地)和娜仁高娃夫人,其其格诺干小姐以及她们的化身格萨尔的母亲,格萨尔三位夫人分别象征父亲、儿子、母亲原型。两组原型之间完全对应,整个系统是一致的;东西方神话原型的文化意义也完全一致。父亲代表文化,儿子代表人,母亲代表大地;大地生出人,人创造文化。人类在人和文化的冲突中发展了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宠儿身份的多样性源自于她的非洲神话原型。莫里森借用非洲神话思维,将众多黑人女性的遭遇一一借来,用这些碎片组成宠儿这一亦虚亦实的形象。拼接起来的躯体和拼接起来的经历正是宠儿具有多重身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一、诗、泛神论与神话意识郭沫若的早期诗中充满着大量的宗教神话意象,细究其原因,除了诗歌艺术本身与宗教神话本质上的一致或相近外,泛神论思想对诗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泛神论作为诗人早期诗学的思想基础,这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事实。但泛神论何以必然导致诗人走向原始的心灵和宗教神话,却是很少有人顾及到的。所谓泛神论,本是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以  相似文献   

18.
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是一种复合型的神话,它由原型洪水神话、水生人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融合而成.洪水神话中的关键性情节,如洪水泛滥、葫芦载人、兄妹占卜成婚、怪胎变人等都是由原型神话变形演化而来,虽经变形,但多数仍保留了原始的生殖文化内涵,并由此而共同形成了洪水神话再造人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充满热情将西方的原型批评理论引进中国古代神话与文学研究领域时,常常惊讶地重新发现许多文学史现象同远古历史积淀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的脉络在剥离林林总总随机性因素后显得愈加清晰。然而,—个时常出现的文学意象——竹,却偏偏没有引起论者足够的重视,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称中国古代文明是“竹子文明”,这是就竹的实物在古人生活生产中的广泛用途而言的,当为观念形态中竹原型的现实生活基础。正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使古代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乌鸦>则是一首凝聚了诗人四年心血的经典之作.乌鸦作为全诗的主要意象,统领整首诗的基调.理解乌鸦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此诗.用神话原型理论考察乌鸦所代表的正面与负面形象,阐明这些原型在诗中的体现,达到深刻理解诗歌含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