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大学生素质测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手段和方法 ,并对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从测评指标的构成、测评权重的设计、测评结果的计算、测评工作的具体实施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新的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市民文明素质综合指标测评——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市民文明素质的内涵和构成分析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了市民文明素质综合指标测评体系。本着科学性、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引领性的原则,将市民文明素质划分为"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审美素质"六大维度,共18个二级指标,46项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考核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素质是学校教育范畴评价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对高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将有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但是目前高校还没有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此我们从正确理解创新素质的内涵出发,在考察目前高校对学生创新素质的考核评价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创新素质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必然需要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靠保障。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尚处于初创建构阶段,还不够成熟,突出表现在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过于功利化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智能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促使人们提升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首要目标是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促进个体多元发展;核心价值应体现考核评价的社会价值;内容应当重视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评价;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方式应当多样化,评价过程应当动态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评价安徽省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反腐倡廉目标的程度 ,省纪委、省监察厅、省统计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量化社会指标分析方法和统计学的理论及方法 ,创立了“安徽省反腐倡廉工作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分为相互关联的目标测评体系和民意调查体系两个子系统。目标测评体系突出与反腐倡廉基本格局相吻合 ,设置廉政建设、案件查处、纠风治乱、源头治理 4类目标。民意调查体系突出与目标测评之间的印证 ,在技术上为二者的一致性提供了保证。经过对 1 7个市和省本级进行的实际目标测评和万户民意调查 ,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 :到 2 0 0 1年 ,安徽省基本实现十五大提出的反腐倡廉目标。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 ,综合评价系统设计比较合理 ,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如何贯彻全教会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何衡量大学生素质的水平,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本文在总结多年从事综合测评的经验基础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建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监控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概念、特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评价方法,以模糊集理论为研究工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被测评对象的持续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顾客满意度是质量管理中的方法和思想,在教学质量测评中应用这一理念,并结合统计方法,从学生满意度和教师满意度两个维度建立了教学满意度模型的测评体系,最后进行了实证与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才测评的功能及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测评的发展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作到人尽其才,需要运用人才测评技术对每一位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评。我国人才测评业还不健全,需要向更加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定期参加瑜伽运动的高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取其实验前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多项数据,探讨了瑜伽运动对高校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瑜伽运动可以改善高校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提高肺活量、降低安静时心率、改善身体机能,并能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使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提高。瑜伽运动是提高女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新兴的有待进一步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关于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而文章结合其中的较有代表性观点,选择从现象层面切入,提出个人的理解和分析。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有利于实践宪法所保障的公民权、表达学生群体的特殊利益、改善人大代表的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因此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参选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及障碍,要推动相关法律完善,不断加强民主治校,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养民 《学术探索》2012,(10):17-19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必须遵循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大学生价值认同、从自发到自觉促进大学生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除就业市场等客观因素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相当欠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来提高的,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是重大的,虽然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从制度建设、建立竞赛机制、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建设、推进实验室开放、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几个方面来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局面,使之得到健康、深入、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工科院校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有着自身的文化特点,通过对理工科校园文化特点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进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的表现,从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反思入手,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因此有必要简要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21世纪永恒的主题,多媒体网络技术在21世纪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讨论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条件,并让学生充分利用到这些便利资源,开阔视野,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把大学生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认识图式本质上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是大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的产物,并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认识图式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以及未来人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研究,对于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现实意义。经调查,影响学业、有碍交往、摧残身心、道德失范、危害成长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重要表现,鉴于此.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素养、规范网络立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