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娜  满永 《社会科学论坛》2005,(22):144-146
本文以厉家寨乡村调查为讨论的切入点,反思了当下党史与国史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文章认为,研究视域的局限是困扰党史与国史研究走向学术化的瓶颈,只有在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推动研究者问题意识的转型,党史与国史研究才能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30年党史国史研究的回顾——程中原研究员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当前,在这两大领域里耕耘的中国学者,遭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这两门学科的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期望看到更多高水平的党史、国史著作;另一方面,国内的党史国史研究,正面临着来自海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客观形势要求国内的党史、国史学者,积极借鉴吸收中国传统史学和国外现代史学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这两大学科的学术水平,推出更严谨更扎实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2007年先后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黑河、尚志、齐齐哈尔和密山市共召开了七次(其中第二次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辉煌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广大党史工作者自觉担当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时代使命,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口述史料的征集和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厚成果。运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抢救性采访大庆油田开发建设重大事件亲历者和见证人,在口述历史访谈准备、策略运用、史料整理和研究转化等环节下足功夫、做足准备,不仅为党史国史研究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提供鲜活生动的历史资料,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和践行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长远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国史研究事业的开创者,胡乔木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成为最早开展新中国历史(简称国史)研究的学者之一,在20世纪八十年代又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推动国史研究的发展,促进了国史研究的复兴。胡乔木作为"党内第一支笔",不仅是新中国辉煌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胡乔  相似文献   

6.
钟放 《云梦学刊》2004,25(3):15-16
国史修养对世界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世界史研究者可以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历史编纂学;二、具备深厚的国史修养才能使“比较研究”令人信服。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分期问题,一直是本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无论是党史领域还是思政领域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研究都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学术史考察,思政分期的研究在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进路:一是以大历史观为依据的观念呈现,其着重从党史、国史和革命史的宏观角度来讨论思政学科分期,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念;二是在大历史观之下以当下领导人新论断、国家发展战略与政治转型、公共政策变迁以及学科体系转型为分期理据,后者未有直接论述,但从研究中我们可以分析观之。两种研究进路既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识性,共同表现了追求思政学科发展的自觉意识。由历史观的宏观分期向学科史的微观化转型,建构思政学科分期的科学化与微观化进路,遵循精细化进路,促进内在研究范式的创新,推进研究阶段与过程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思政学科分期研究之重点。  相似文献   

8.
傅伟男 《东南学术》2024,(2):212-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党史意识的觉醒。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原则与观点方法,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党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党史叙述的逻辑渊源。他们高度重视党史在汲取经验教训、澄清事实真相、坚定革命信念、展开宣传教育、强化政党认同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着重阐发党的重大事件、历史贡献、成功经验与党史分期等基本问题,在党史叙述时运用唯物史观、阶级分析与辩证法等理论方法,并就如何编撰党史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重视党史传统的形成,为正确认识国际共运史与中共党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历史研究在中国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由来已久 相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党史研究则是一门新的学问 中国古代本无政党,当然亦不曾有党史研究 在中国大陆,党史专指中共党史而言 而最早的党史研究成果当推1924年陈公博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与1926年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党史研究由此揭开了序幕,其后经由毛泽东的倡导而逐渐发展起来 只是由于党史研究与现实政治具有太多的直接关联,从而导致长期以来党史论著被人误解为只是歌功颂德式的吹捧而毫无学术性可言 这种看法虽不无道理,却不能反映党史研究的真实状况现今真正的党史研究早已摆脱政治藩篱的过多束缚,结出了众多颇有价值的硕果 长江出版社20川0年3月出版的《党史新得》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10.
清朝人编修族谱常有"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之说,将家谱与国史类比,用众人皆认可的国史地位来凸显家谱身价,以张扬族谱.族谱同国史类比,体现在:国家修史有制度,宗族修谱有习惯和规约;国史、族谱均笃信"信今传后"的理念,不过国史善恶并书,族谱隐恶扬善,迥然有别;国史、族谱的功用有共同点,即叙彝伦,维人道,均是教化工具,不过国史侧重"鉴治乱、示惩劝",族谱研讨人生经验,寻觅光耀门庭的路.族谱犹国史的见解,释放出民间有史书,民众有历史的信息.民间修家谱是中国史学的一种传统,应当珍视,值得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献缺载,人们对 国史知之甚少。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通过金石、考古和历史文献学的相互结合,互为佐证,国史已逐渐呈现出清晰的眉目。依据考古发现的大量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金文材料,可以澄清国史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的《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是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高放先生的第十部文集。高放教授自1950年执教于人大起,六十年间围绕苏共党史和苏联国史问题发表过近百篇文稿,该书从中精选出66篇汇编而成,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51年6月,新近一篇刊发于2011年3月。从24岁指点江山的青年才俊到84岁宝刀未老的学界泰斗,时间跨度整整一个甲子,厚重而沧桑之感跃然纸上。通览该书,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三线建设在当前国史、党史学界受到充分关注。伴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逐渐兴起了“视觉转向”的话语逻辑,三线建设领域研究如何因应这一转向值得思考。在当下视觉转向的语境中,研究着重分析了运用影像史学这类新方法之于三线建设研究的价值逻辑,并通过“视觉证史”与“视觉书写”两重路径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影像史学的方法将三线建设时期所遗存的大量视觉资料、亲历人物口述等重要信息转化成为现实可行的研究。尽管影像史学在三线建设研究的结合或许有其应用上的部分限制,但是基于影像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其可作为不同于书写史学的另一种“真理”表述方式,我们仍应该对其进一步深挖,借以开拓和丰富国内三线建设研究之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来,中共党史研究伴随党的奋斗征程,科学回答了党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形成了宏大丰富的史料文献,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学术成就。百年党史研究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精神、党史上的两个历史决议、党史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为基本遵循,彰显其内在价值意蕴。立足当下、关照未来推进党史研究,在领导力量上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党史研究工作的领导,在行动指南上要以习近平关于党史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学科建设上要汲取党史研究智慧推动党史学科跃进,在赓续发展上要坚持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研究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史学界对国史学历史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制约了国史学理论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国史学历史理论的研究,必须解决好国史主线及其分期、国史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评价三个问题.就历史分期理论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就重大事件评价理论而言,目前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分析框架.就人物评价理论而言,也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此外,研究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加强学术积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我想就当前党史研究的现状,对党史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认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等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已的看法。 一、从党史研究的现状说起 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同认识。毫无疑问,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党史研究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它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已引起广大党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这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不久就开始了。如报刊上发表的“一年来的成就”等文章,就是国史研究;再如邓小平1951年写的《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等,也是国史研究论著。国史研究已有50年历史,这50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前十七年(1949—1966年)的国史研究成果,大多围绕某一事件、某一运动、某一阶段。如人民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伟大成就》(1952年出版)、周恩来的《伟大的十年》(1959年)、罗瑞卿的《我国肃反斗争的…  相似文献   

18.
本院历史所现代史研究室部分同志就党史研究工作进行了两次座谈。 一些同志认为以往在研究党史中把党史片面理介为党内路线斗争史,对地方党史的研究较粗略。  相似文献   

19.
追寻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史特色,可以为党史研究学术体系的建构提供必要的参照,特别是在中共党史党建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更是如此。建党百年来,为适应政治时势和党史学科的学术发展需要,党史学界对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方式也随之经历了多次转向,诸如革命史研究方式、现代化研究方式、新革命史研究方式、概念史研究方式等,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梳理百年党史研究方式的演变过程,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党史学科特点的研究方式,对进一步推动党史研究学术化、科学化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历史资源是一个政权实施统治的重要合法性来源.国民党在争取执政党地位过程中及成为执政党后,一直都非常重视对自身历史的纂与述.为此,专门建立中央党史陈列馆作为党史叙述与展览的空间,以服务于强化统治合法性的政治需要.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的建立过程,恰能解析其如何利用近代新型公共空间形式——党史陈列馆的展览,将官修辛亥革命史叙述推向社会各界,以实现其宣传党化教育的目的.辛亥革命史叙述的转化,最能体现国民党利用历史资源进行政治合法性的塑造,折射出党史陈列馆的政治功能.特别选取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与辛亥革命史叙述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整个国民党党史叙述,是期待更加深入地解读政党、国家权力在展览政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