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国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观察分析中国问题,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和道路。针对当时思想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们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根本原则,深刻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总体方向和长远目标。虽然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论述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但由他们确立的观察国家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所提出的全新的国家理念,以及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和解决国家问题的进程,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思想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2.
要创建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具备其赖以创党的客观历史条件.为解决"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三大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潮勃兴中脱颖而出,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营造了社会舆论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构筑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目的、指导思想和"以俄为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怎样建党"的根本问题.这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双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关系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形成中的基础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形成了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评价也大不相同。历史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创造的独特性?如何揭示隐含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意义?涉及到重大历史评价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捕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问题提供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的哲学视角。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质、传统及其文化的价值判断、全球时代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判断在学理基础层面都必然集中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历史价值观上。为此,本刊特约这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形成了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评价也大不相同。历史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创造的独特性?如何揭示隐含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意义?涉及到重大历史评价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捕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问题提供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的哲学视角。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质、传统及其文化的价值判断、全球时代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判断在学理基础层面都必然集中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历史价值观上。为此,本刊特约这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形成了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评价也大不相同。历史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创造的独特性?如何揭示隐含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意义?涉及到重大历史评价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捕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问题提供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的哲学视角。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质、传统及其文化的价值判断、全球时代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判断在学理基础层面都必然集中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历史价值观上。为此,本刊特约这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立宪  李媛媛 《理论界》2010,(10):22-26
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是一个老话题,严格地说,早已为历史和实践所证明;但是它又面临新挑战,现实中总有人有意或无意地无视客观事实和客观真理,反对、抵制、歪曲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在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思想仍然有深入思考的必要。本文认为,之所以要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中国现实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8.
不懂马克思主义战略学,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与建设战略的失误,必将导致战争、革命和建设的失败。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号称熟读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王明之所以先后制定、坚持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两次错误路线,是与他们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战略学,在关系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上瞎指挥分不开的。在遭受了这两次大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忠诚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共产主义者痛定思痛,对这个刻骨铭心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毛泽东首先紧紧抓住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的…  相似文献   

9.
苏东巨变后不久 ,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纷杂的话语中 ,隐约出现了一个彻悟般的共识 :现实社会主义的消解反倒使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情境与意义得以水落石出———不是经典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更非所谓“极权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正是或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在作为 80年代后现代思潮盛行的根本原因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过去之后 ,多种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便与所谓“中左派”联袂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批判性的、革命性的 ,还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现实的归属 ,其实可以基本廓清了。但是 ,其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科学的客观实践性在于能够正确反映现实,适时切合现实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逻辑与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的实践性的内在合理性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与历史观,实现了理论、历史、现实的内在的逻辑统一,具有现实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科学的客观实践性在于能够正确反映现实,适时切合现实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逻辑与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的实践性的内在合理性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与历史观,实现了理论、历史、现实的内在的逻辑统一,具有现实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2.
杨海波 《东岳论丛》2011,32(7):75-78
面对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模式与现实情景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向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挑战,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与意识形态多元化冲突的挑战;意识形态的地位及其话语方式的弱化与社会思潮的泛化和强化的挑战;社会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离的挑战。面对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意识形态世俗化的有效接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调整、变化与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从生成逻辑、主要表现、重大意义三个维度探究新飞跃,对于在新征程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内核有着重要意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奠定了理论前提;历史逻辑:时代课题不断演变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创造了历史必然;现实逻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民族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提供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吴小莲  李律成 《理论界》2008,(10):67-68
思潮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文论述了法学思潮的历史嬗变,阐释了法学思潮对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提出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法学思潮,并引导法学思潮朝着促进社会变革、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和谐社会、民主国家建设的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有关青年的本质、个体主体意识、全面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引领了旧中国早期的新青年思潮运动,赋予了青年“国家之魂”的历史责任。之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即产生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青年观。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飞跃,产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青年观。目前在“中国梦”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我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号召广大青年去努力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1、关于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必须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出发点: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条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任何一种进步思潮的出现,它总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趋向,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也不例外.为什么它产生于西方一些最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17.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人民的大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当下,在学术研究中,由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存在着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边缘化问题,这不仅曲解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所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科学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推进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构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我国最早的社会主义研究者和他的历史地位之后 ,着重分析了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性、完整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方面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差距 ,并指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特征 :其一为中国历史上传统思潮的平均主义倾向 ;其二为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主义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需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演生过程、现实动力条件和未来迎接的挑战: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与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演生过程;"中国模式"与"后危机时代"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动力;"误解"马克思主义与"和平演变"道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未来挑战.只有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暖 《理论界》2022,(7):8-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整体性面相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呈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受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的外在语境和文本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内在属性的双重作用而传入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零星移译的初级阶段、出版传播的高潮阶段和求质规范的确证阶段,生成了其自身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疏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