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革命19世纪率先在英国完成,当时的英国实现了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现代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英国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大量女性作家涌现,她们从自己的视角描述了当时妇女的处境,反映出女性的心声,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本文将从当时的英国社会、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等多方面来探讨这种现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王赳 《浙江学刊》2008,(3):213-217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英国女性主义者开始为妇女的合法权利进行理论论证,他们的思想成为第一波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的理论依据.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平等观念侧重女性的受教育权;哈里特·泰勒的平等观既包含政治上的平等权利,也包含财产的自主权利;约翰·密尔则从道德的进步与人类能力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女性解放和平等的必要性.三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妇女平等抑或屈从问题做出了不同层次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从15世纪至18世纪,一场长达3个世纪的猎巫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位于西北欧一隅的英国也未能幸免,巫师被残酷虐待和凌辱,甚至被活埋和焚烧。英国的猎巫运动呈现出不同于欧陆的显著特征在于:猎巫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在猎巫运动中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牺牲品。研究发现:80%的巫师是女性;女性又是猎巫运动的主力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在猎巫运动中作为受害者和证人的比例都非常高。女性既是猎巫运动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猎巫运动的主角。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的猎巫是女性之间的一场斗争。  相似文献   

4.
社会排挤(social exclusion)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对贫困(poverty)、剥夺(deprivation)和劣势(disadvan-tagcd)的探讨.随着社会排挤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深入,中外学者也开始将社会性别分析理论引入社会排挤研究范畴.在社会排挤的背景下,女性财产权益日趋弱化,进而引发女性在婚姻范畴内财产权益的弱化.具体表现是:婚姻时态下家务贡献的贬值;离婚时态下财产权益的流失.为救济女性的婚姻财产权益,必须关注性别平等与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毛利霞 《学习与探索》2007,46(6):223-227
19世纪上半叶,霍乱在英国出现后,时人留下了众多关于霍乱情况的记载和论述,后人大多从政治史、社会史方面分析这一历史现象,但尚未揭示出霍乱频发的环境原因。因此,很有必要从环境史角度重新探讨19世纪发生在英国的霍乱,以加深对人与霍乱、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从当时英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以及饮用水污染情况来看,霍乱不仅仅是穷人的疾病,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病",更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衡的恶果。从环境史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研究19世纪英国的霍乱猖獗原因以及控制情况,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处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仍有极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期,女性解放的课题被严肃地提了出来,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充任传宗接代工具,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毫无独立可言的历史从此正式宣告结束。这种历史的必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多元视角与不同层次的再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肖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可谓这类作品的经典伟著。以公开的反传统呐喊为标志的女性的进一步觉醒不可避免地在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D.H.劳伦斯头脑中留下印迹,并为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方位和社会背景。这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散发着新潮的气息,暗契着时代的脉搏。不过,劳伦斯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欧洲19世纪铜版画东莞展出"蓝眼下的晚清风韵——19世纪西方艺术家笔下的中国经典铜版画作品展"于12月26日在广东东莞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19世纪欧洲著名版画家英国人托马斯?阿罗姆创作的70件铜版画,形象再现了香港、澳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广州等地区19世纪的风情面貌。  相似文献   

8.
闵凡祥 《求是学刊》2016,(1):152-163
18、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英国以友谊会为主体的互助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它们对此期间及以后的英国社会产生了意义极为深远的影响。尽管友谊会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诉求,仅是以成员间互助为根本宗旨的自治社团,但在英国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过程中,它仍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格拉斯贝尔独幕剧《琐事》的颠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花 《唐都学刊》2004,20(3):133-135
美国女剧作家苏姗·格拉斯贝尔的独幕剧《琐事》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社会处于边缘地位、丧失自由和权利的女性对传统道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的反叛和挑战,拒绝并颠覆了19世纪女性文学传统、传统性别角色、传统女性形象、男权社会司法传统等。  相似文献   

10.
一 经理行制是19世纪印度在殖民地条件下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资本输出稳步上升,欲寻找更多的海外投资场所。那些曾在印度任职告退还乡的英国人更乐意向印度投资。同时,在印度的英国商业资本已经把业务从贸易扩大到工业。这两种英国资本都发现在印度由英国人经营代理商行(Managing agency firms)对它们在印度投资和经营工业很有用处。这种经营代理商行是1833—34年在控制印度商业、银行以及保险业的英国代理行解体后产生  相似文献   

11.
李卫东 《社会》2019,39(6):23-61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最低。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和世代差异,其中流动模式形塑着农民工的婚姻收益和离婚阻力,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具体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的脆弱性差异机制可以解释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李成华  靳小怡 《社会》2012,32(1):153-17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夫妻间经济权力结构和情感关系的变化将对婚姻暴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引入性别视角,提出了解释农民工夫妻间婚姻暴力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量化方法,分析夫妻相对资源和情感关系对农民工实施冷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中婚姻暴力现象较普遍,以冷暴力为主,女性施暴率显著高于男性;夫妻相对资源因素和情感关系因素对男性和女性实施婚姻暴力都有显著影响,相对资源因素对男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女性,夫妻情感关系对女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从《儿子与情人》看当时妇女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军 《唐都学刊》2008,24(4):111-114
为了揭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运用作品解读和文献学比较研究的方法,结论认为:小说中莫瑞尔太太,米莉亚姆和克拉拉这三个主要女性身上体现出在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这一过渡时期.妇女们在经济、政治、受教育和爱情婚姻方面已取得部分的平等权利,又未能得到完全的平等权利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社会,女性受教育的程度都是衡量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尺度之一。在 19世纪 20世纪之交,较早觉醒的中国人号召革除陋习,倡导女学;蔡元培、陶行知等率先顶风而上,打开面向女性的大学之门,开创了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今天,我国女性的地位与上个世纪相比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中国和世界都又一次走近了一个新的世纪之交,一个崭新的世纪离不开女性潜能的充分发挥而必须以这一潜能发挥作为进步的最显著标志。如果说即将过去的 20世纪我国女性教育是以扫盲和基础教育为重心的话,那么未来世纪这一重心将上移到高等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街坊文教馆,对英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街坊文教馆是一种慈善机构,但是其工作范围和影响远比慈善活动的要广泛得多。本文阐述了英国街坊文教馆产生的社会背景、所承担社会工作以及文教馆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已基本完成。此后,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是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是一次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这次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从技术史的角度看,这次革命创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蒸汽时代,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19世纪20-30年代,在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中开始广泛推广蒸汽动力。在此之前,蒸汽动力只是在英国工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1800-1825年英国工业中固定蒸汽机容量从5200马力增…  相似文献   

17.
吴愈晓 《社会》2010,30(6):136-15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本研究利用1995和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检验了教育获得、家庭责任(婚姻和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三项个人或家庭因素对女性就业决策的影响以及它们效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1995年至2002年间,教育的正面效应变小,即教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力下降,但婚姻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力上升。对照1995年, 2002年时家庭收入高的已婚妇女更有可能不工作,表明这是城镇女性就业决策走向理性化的一个过程。另外,作者并不认同“沮丧的工人”观点,认为失去正式工作的低收入家庭女性因生活所迫更可能进入非正式劳动力市场继续就业,而不是对再就业失去信心而永久退出劳动。  相似文献   

18.
时光长河之上的灵魂相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缨 《唐都学刊》2004,20(1):139-141
英国 19世纪的桂冠诗人华滋华斯 (WilliamWordsworth)与散文家匡燮在创作思维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在灵性空间的共同感受 ,在时空意识和生命观念两个层面展示了他们思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9,(1):161-171
19世纪国际法围绕"文明"主线展开叙述。甲午战争被同时期主流国际法学者描绘成是文明(日本)与野蛮(中国)的战争。高升号事件发生后,日本积极发表国际法论著为自身行为辩护,其立场获得西方著名国际法学者的认可和支持,英国亦最终裁定由中方对此案负责;而中国则鲜有发布与此案有关的国际法研究。但经过对高升号事件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可知,日方立论并不成立,其击沉高升号且未对落水中国士兵施救的行为是违反国际法的,而英国最终裁定由中方负责也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日本为获"文明国家"认可所做的努力、英国的战略考量以及19世纪国际法自身的缺陷等都是英国最终转向日本的原因。高升号事件对国际法的发展以及20世纪国际秩序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振华 《浙江学刊》2003,(3):121-125
英国历史上被视为是一个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 19世纪末、2 0世纪初 ,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 ,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三环外交”是二战后丘吉尔为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提出的一项外交总方针 ,是一个国力日趋衰微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所作的一种无奈选择。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外交战略实现了重点面向欧洲的转变 ,但仍存在“大西洋主义”与“欧洲主义”之争。文章着重论述了布莱尔外交的成就和特色 ,认为布莱尔的“枢纽外交”说实际上是工党政府试图为英国外交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寻求出路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