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词”的出处及原义“语词”是常用词语之一,如《辞海》有“语同分册”。《辞源》新版未收(收了“语辞”)。新版《辞海》及《汉语大词典》均收,列义项相同。前音“泛指语言中的词或词组”义项下无书证,后吉“话语;言辞;文句”义项下引书证是《敦煌曲子词·女人百...  相似文献   

2.
句读商兑二则张宇恕一《曹刿论战》(见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夫战,勇气也”一句,所有本子都是“勇气”连读,我认为这是误逗,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夫战,勇,气也”。理由如下:(一)先秦典籍中没有发现“勇气”一词,都是谈“勇”,新版《辞源》设“勇气”条,但除...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康金声“浪漫”一词,古已有之,为叠韵连绵词。《淮南子》作“澜漫”(见《览冥训》),亦作“漫澜”(见《齐俗训》、《精神训》),意为不事修饰。魏晋时代的“浪孟”(见潘岳《笙赋》)、“浪莽”(见《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四),虽然换...  相似文献   

4.
“的”的性质和它的结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是什么?我们的教学语法,即1984年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认为是结构助词;理论语法的语法理论体系认识各异,有作词尾的(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有作修饰语记号的(王力《中国语法纲要》),有作助词、结构助词的(朱德熙《语法讲义》、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有作后缀的词后为后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6.
“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已经出现,仅郭沫若《卜辞通纂》就收录“允”字27个(其中“允其”一个).从字形上看,允字下从儿(人),上从(?)省会意,表示人不二心之意.故其本义为信任、诚信.《说文解宇》:“允,信,从儿(?)声.”《方言》:“允、谌、恂、展、谆、穆,信也.”《尔雅》:“允、孚、亶、展、诚、亮、询,信也.”可见先秦时期允字的本义与甲、金文中允字的意义是一致的.允由信任、诚信义引申出公平、恰当、答应、诚然、确实、果真、的确等义,并派生出允当、允诺、允协、允洽、允许等词.先秦时期允字是否有虚词义,至今尚有不同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允字无虚词义,以《辞海》、王力先生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为代表.一种观点以为允字有虚词义,可作助词、语气词使用.此说始自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沿袭其说的主要有《词诠》、《辞源》、《汉语大字典》等.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对允字作了如下解释:一、“允犹用也”二、“允犹以也.”三“允发语词义”.《词诠》归纳为:一、“语首助词,无义.”二、“语中助词,无义.”《辞源》允字第四项释为“用以、以.”《汉语大字典》允字第五、七项则以为“⑤用以、以”“⑦助词.用于句首.”允字在先秦时期是否具有虚词义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因编撰《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的需要,刘尊明先生将其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唐五代词的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史实问题的探讨上,有系统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上,这部《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以下简称刘著)就是在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拓展而成的。刘著的内容与精神,与《全唐五代词》互相发明,相得益彰,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全书由“发生史论”、“发展史论”、“作家述论”、“学术史论…  相似文献   

8.
结构助词“的、地”应该严格区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助词“的、地”尽管是两个词,但由于它们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又特别强,能附着在词和短语之后构成短语,并分别作定语和状语的标志(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之间用‘的”,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之间用“地”),因此,二者作用特别重要,必须十分重视它们的用法。在“五·四”运动前,我国对结构助词“的、地”的用法,是比较模糊的,二者区分不很严格,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例子:①那宝玉才合上眼,使恍恍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悠悠荡荡,跟着秦氏到了一处。③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③黛玉越发…  相似文献   

9.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的“着、了、过”,是词、词缀、形尾,还是动词的“体”?如果是词,是动态助词,还是时态助词?这些都不属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概以动态助词称说;但引述时则直录原文,不作改动。扬州话有动态助词“过”,读音为ko,轻声。“过”的用法和普通话同,不赘述。关于动态助词“了”和“着”,袁家骅先生在《汉语方言概要》中就一些方言点作了比较,扬州也在其内: 动词的“体”,表示完成的“了”(吃“了”饭)和表示持续  相似文献   

10.
以《红楼梦》中助词“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助词“的”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一是从时态、语气和结构三个层面考察了感叹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并且总结出辨析同形结构“x+的”的格式中“的”性质的判定方法,考察了句末助词“的”的功能与其所处句类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对助词“的’’分别在“人称代词+的+称呼语”、“动词+人称代词+的十中心语”、“动词+人称代词+(的)+中心语”这三类近似语法格式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肖向明(娄底师专中文系)姜夔号白石,南来一大词家.他的词风早有千秋定论:深知白石的张炎概括之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杨慎在《词品》中亦称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诗经》中“北风其凉”之类的“其”字.学术界的看法颇为分歧.立说繁多而论证单薄。笔者认为这类“其”字其实相当于“极”、“甚”的用法,是一个副词,从而否定了“其”是“词头”或“衬字”、“助词”等说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故著名词学大师唐圭津先生经多年辛勤耕耘编成的《全宋词》,自1940年初版问世以后,就得到词学界的一致好评。建国以后,又经过唐先生悉心修订,于1965年重新出版,为推动我国的词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后,不少学者对《全宋词》又作了许多补充、修订工作,如孔凡礼先生从《诗渊》中辑出新版《全宋词》中未载录的宋词四百多首,汇集成《全宋词补辑》一书(中华书局,1981年)。最近,方建新先生又对《全宋词》词人小传中的疏误作了订正,撰有《(全宋词)小传订误》一文(刊于中华书局《文史》四十辑)。笔者在查阅对照了有关文文…  相似文献   

14.
再谈“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本刊1994年第1期“补白”《“训话”一词的最早出现》说“训诂”最早见于东汉河休(129一182)《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近读书,发现“训诂”早在西汉未即已以固定词的形式出现。一见于刘歆《与杨雄书》:歆先君(按:指其父列向)数...  相似文献   

15.
试说连词“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关于它的词性,目前语法界一致认为:一是用作动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二是用作助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等),三是用作衬字(如:《现代汉语词典》、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现代汉语虚词》等)。但是,还有一些“来”的用法与上述论断不尽相符。例如:  相似文献   

16.
对“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反杜林论》的新研究──评《〈反杜林论〉研究》朱传启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中文第2版)出版之际,喜读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罗郁聪教授和哲学家苏振富教授合著的《〈反杜林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益匪浅。可以说,该...  相似文献   

17.
阳玛诺神父于1636年完成了十四卷著作《圣经直解》,该书翻译了《新约·四福音书》26.5%内容,是现存最早、篇幅最大的汉语《圣经》,并对后世汉语《圣经》产生了非常大影响。对此书中虚词尤其是助词使用情况的统计、举例、分析,与“白徐”《圣经》和《古新圣经》对比,以及意义相同(近)书面语与口语使用情况比较,探究了《圣经直解》在翻译中选词、用语的重文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基础 ,对现代汉语助词“所”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与分析 ,并以语法意义为标准 ,把现代汉语助词“所”分成四类 :所1 ,表转指 ;所2 ,表被动 ;所3,表量 ;所4 ,作动词或含动词的短语作定语的标记。以期准确揭示现代汉语中助词“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年,词人寥寥。其著者唯王禹、寇准、潘阆、林逋数人。他们的词作不多,风格也各不一样。王词清隽,寇词豪壮,潘词飘洒,林词澄淡,都与《花间》、南唐的婉约词风不同。在宋初词人中,真能接《花间》、南唐婉约词之绪者,应首推晏殊。而继其踵者,为欧阳修、晏几道等。晏殊诗学西昆;词学冯延巳。刘熙载《词概》云:“冯延已词,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水叔(修)得其深。”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云:“文忠(欧阳修)家庐陵,而元献(晏殊)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在西江词派中最具婉约风神的词人、词作,我以为是晏殊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收录了567条"XX式"双叠词,可分叠音词和叠素词两类。其中叠素词可分为直叠词和降叠词两个小类。《现汉》中"XX式"双叠词分布在形容词、名词、拟声词、副词、动词、叹词、代词、助词等词类中。在语体使用范围上以通用语词、书面语词、口语词和方言词等为主。现代汉语中"XX式"双叠构词能力在词类上呈现出强弱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