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 ,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地区将计划生育技术等服务融入计划生育管理之中 ,从“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全程服务、生殖保健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 )的角度拓展了计划生育的工作思路 ,旨在通过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来推动他们生育观的转变。但是 ,生育观的转变是受多变量影响的 ,只有将这多个变量有效整合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笔者认为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把“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 )管理和服务相融合的必要性一方面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宜昌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相对应的是个人主义、家族主义的生育文化.社会不仅有权"干预生育",而且要"优化生育".计划生育的历史转型大致可以概括如下从控制型计划生育向诱导型计划生育转轨;从外生型计划生育向内生型计划生育转轨;从自在型计划生育向自觉型计划生育转轨;从愚昧型计划生育向知识型计划生育转轨.而"市场生育"概念,指的就是生育决策主要受市场力量的影响,是经过成本--效益核算的生育,因而是理性的生育.根据实地调查,宜昌市计划生育部门的主要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强化"即强化领导机制、强化知识传导和强化群众观念.宜昌之路是人口现代化超前于经济现代化的一个典范,是生育现代化超前于人口现代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3.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转型,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生育权,肯定生育的积极意义,建立正确的生育价值观并将主要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从传统的控制人口转变为促进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政府需要及时修整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放宽生育政策,做到立法尊重民意、保障人权,赋予地方生育立法上更多自主权。此外,政府需要及时精简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分流转型,合理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经费,提高工作质量并简政放权,充分发挥承担计划生育工作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而非政府组织也需要适应新环境,满足群众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需求,维护群众生育权利,实现独立性、专业性和公益性。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计生服务方式的转变需求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健康生活指数、推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支点等方面,阐述了启动健康促进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为基础,从长效机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健康促进服务应坚持的六个基本原则,建议围绕生育质量、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确定健康促进服务的基本内容和项目分类,并从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要建立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估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5.
谈谈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中共英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张爱华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努力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质最终是要改变计划生育对象的生育观,自觉地按国家人口计划,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因此,计划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整。在“十四五”时期和中长期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和推动生育政策的继续变革和调整完善。我国的生育政策包括数量、时间、性别和质量四个维度,并主要以生育数量调节为核心。在人口转变完成以后,我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变革应该从调节性的生育政策,转向更加重视对生育的服务和支持。服务和支持人们的生育的本质是,生育政策要满足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需求。当前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实施“全面放开、自主生育”的生育政策;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构筑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推动计划生育制度的发展转型;加强对生育的健康质量和婴幼儿照护抚育的投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对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后认为 ,要稳定低生育水平 ,必须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主要应从树立创新意识 ,深化改革计划生育干部人事制度 ,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8.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形势下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能随着计划生育改革形势进行转变、缺乏针对性分级分类指导以及经费短缺等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改革创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建设生育文化的高度,对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观念、机制、载体、内容、形式五个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进行信息反馈、宣传品管理、干部培训等制度的创新和规范,以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英山县是全国 32个建设新型社区生育文化网络县之一。近年来 ,该县牢固确立计划生育的国策地位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重点 ,以社区服务为载体 ,以转变生育观念为核心 ,着眼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建设新型社区生育文化上作了有效的探索。一、适应形势 ,明确思路 ,把建设新型社区生育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英山县计划生育工作在 80年代中后期逐步迈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后 ,开始努力探索一种从根本上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实现计划生育长治久安的科学方法。通过调查 ,他们认识到从长期看 ,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0.
原先以控制人口增长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中国计划生育管理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转向生殖健康服务,成为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这才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出路与新路。机构改革为计划生育工作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计划生育工作转型的新思路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公共化、生育政策科学合理化、技术服务对象需求化、生殖健康内容全程化、管理工作形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