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其间必然伴随着人口的转移。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加,致使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流动人口犯罪是经济原因、社会环境原因及文化冲突等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特点。基于此,完善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机制和加强流动人口犯罪的惩治机制是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与我国三个典型的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动力、来源和规模具有地方特点。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中,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除了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外,社会及流动人口个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各种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出发点,开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因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应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及其子女教育问题,并且以社区作为载体,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他们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动人口特征与城市化政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正在进入移民时期,流动人口呈现出如下特征:规模大、增长快、发达地区和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吸收区域、经济落后的人口大省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输送地、流动人口在距离上以近邻流动和中程流动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建制镇多于城市、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大。为了消减城市化的不稳定因素,急需根据中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建立稳定、公平、开放的城市化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公平的迁徙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公共住宅,改革城市设置标准,建立人口大省基础教育基金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拥有完善而先进的教育设施、发达而全面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具备一流水准的高等教育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相协调,可谓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因而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体现出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族人口的城市化出现了如下新情况,即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城市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业的兴起、教育市场化、生态退化和分散居住效益递减而聚居效益递增等因素直接相关,这些因素加剧了蒙古族人口的城市化,其中服务业兴起和生态退化等因素不容忽视。学生是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渐突出,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各民族的风 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各民族群众经济交往活动日益增多,产生摩擦和矛盾的可 能性也随之增多,因此,城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必然是需要长期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南经济特区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50年来特别是建省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和阶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它的特点:与全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不同,海南的城市化进程保持了与海南经济发展同步并略有超前;海南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进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支撑;海南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产业结构偏差大,说明城镇发展与城市化的质量较低。因此,提升海南城市化水平的着力点应是加快海南工业化进程和改善城镇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发展和城市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已成共识,但是否严重滞后,还存在分歧。原因在于不同学者选取的经济指标、采取的比较方法和研究的角度不同。分歧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认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更好地加快城市化进程。一般认为,最佳城市规模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靠长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来不断降低城市聚集成本,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因此,以城市规模选择城市化道路可能是一个误区;农村城市化是一柄“双刃剑”,强调任何一面都容易导致“一刀切”地推进或限制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三维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轨迹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主要包括就业意愿、生活意愿、定居意愿、户籍意愿和身份意愿。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包括农民工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在职培训、技能水平在内的人力资本,通过就业效应、融合效应、保障效应和学习效应,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广度、网络深度、网络资源三方面内容的社会资本,通过信息效应、信贷效应、心理支持效应等多种机制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优化年龄结构等措施,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增加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深化网络深度、扩大网络广度等措施,提高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相似文献   

12.
从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灰色地带就借助不断涌现的网络媒介和平台肆意蔓延,其对社会主旋律、网络正能量的消解和离散不断加剧。在我国网络空间治理实践中,网络灰色地带是薄弱点;在理论研究上,尚未引起学界的应有关注。因此,揭示网络灰色地带的内涵与特征、正视网络灰色地带的现实存在及负面影响、确立网络灰色地带治理的基本原则、构建网络灰色地带治理的长效机制对净化网络空间、唱响网上主旋律、聚集网络正能量、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制度经历了严格限制流动、控制盲目流动、规范流动及公平流动四个发展阶段。农民从传统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是职业的转变,更是身份的转变;不仅是获得了人的基本自由权利,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开创自己幸福生活的手段。在此基础上,从演化博弈的视角,自由权交易的理论框架,为探究中国城镇化制度变迁提供了基本逻辑。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实质上是各方主体进行"自由权交易"的博弈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相应适宜的策略,导致博弈的均衡变动,推动了城镇化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的世纪,也是大量农民工市民化的世纪。如何适应宏大的城市化运动,始终站在历史的高度,在发展中统筹城乡居民群体的权益,提升全体居民包括农民工的福祉,增强这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的幸福感,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民生建设的时代背景,界定了农民工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概念,从薪酬待遇、身份地位、权益保护、教育培训、精神需求、体质体能、婚姻家庭等方面探索了农民工幸福感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而提升农民工幸福感的路径选择,则应着重在创新服务管理理念、完善政策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厦门市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认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发生结构性变迁,而严重滞后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不仅不能适应这种变迁,反而有损"农民工新政"的政策绩效。鉴于此提出,应树立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乃利益共生体的管理理念,构建社区层面的居住地管理体系,并据此建立梯度累进的公共服务享受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同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几对矛盾,分别是政策制度改革落后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的矛盾,农业转移人口自身条件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的矛盾,城市接纳环境落后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矛盾。必须从政策、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促使农业转移人口完全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考察农民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普遍分布于蓝领、雇员阶层;多数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实现上升流动,城镇打工期间则以平层流动为主;农民工阶层体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开放性虽有较大改观,但与城镇居民尚存一定差距。当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社会封闭”“阶层固化”“结构化与再生产”趋势初步显现,“碎片化”和“集团化”特征尚未出现。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成员在进入城市后,只有在适应城市文化的理念及其行为方式,将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有机整合起来,才意味着他们真正实现了城市化.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的一般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要较好实现文化适应,提高适应能力,一方面,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要积极发挥个体能动性;从另一方面来讲,政府和社区需要建立健全外部支持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同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几对矛盾,分别是政策制度改革落后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的矛盾,农业转移人口自身条件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的矛盾,城市接纳环境落后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矛盾。必须从政策、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促使农业转移人口完全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