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五行本是我国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在春秋时具有了哲学范畴的含义;在战国末期的政治形势下,阴阳五行由自然哲学转变为政治化的五德终始学说。政治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流行民间的自然崇拜、数术方技结合起来,它是以夸大、扭曲感性经验为特征的传统巫术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神学化的阴阳五行对中国秦汉以后两千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侵染上巫术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化史上,欧洲的希腊文化和中国的战国文化是两个令人目眩的高峰,它们以其辉煌的成就,对以后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西文化的基础.希腊文化和战国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内涵迥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不但同样都是中西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高涨的产物,而且几乎都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大约公元前五至三世纪左右,希腊文化繁荣在欧洲出现,战国百家争鸣在中国出现.这一时期,无论是希腊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全面兴旺的景象,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同样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巨  相似文献   

3.
《荀子》中联合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仍然不少;同义、反义类聚体大量涌现;产生了众多的新词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与“六艺”之学一样,数术具有悠久的知识传统,并在晚周的书面化进程中建立起一定的系统性,其中一部分更从有司所职的专门之学演变为具有社会影响的公共知识。以京氏《易》学、《洪范》五行学、齐《诗》翼氏学和《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汉代经传将数术知识融入传统经传的阐释之中,从先秦儒学的立场来看,这导致汉代经学数术化的发展倾向;但从数术知识的立场看,则表现为一种经学化的发展历程。从后一视角出发,考察汉儒本于“六艺”而整合数术的意图、方式与困境,同样是汉代经学史研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在敦煌、居延及肩水金关汉简等河西边塞遗址中发现有少量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典籍类简文。“云气将出”简文为数术略中天文类的“云气占”;“东北来,则逆根”简文属数术略中天文类的“候风占”;“秋风至”简文为西汉时期的七言诗残句。  相似文献   

6.
数术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一,影响了官修史籍《史记》《汉书》的叙事形态。从数术文化角度分析《史记》、《汉书》的叙事形态,数术叙事强化了《史记》、《汉书》的文学性。可靠的叙述人有两类,一种是隐指叙事人,另一种是间接引用叙事人。数术叙事的全知视角是源于数术的超自然特点,这也是形成《史记》、《汉书》神秘化色彩的要素。此外,数术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意象构成了《史记》、《汉书》固有的意象化叙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战国战争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一、诸侯国之间矛盾的根本性变化是导致战国战争的最直接原因。二、各国政局的相对稳定为战国战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条件。三、兵制和税制的变化给战国战争提供了兵源和物资上的保证。四、大批战略家和军事指军家的涌现使驾驭战国战争成为可能。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这四方面的原因。才使战国时期出现以武力兼并为目的,而又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8.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数术就是有关命运的学问,即探讨生命在其时空展开过程中如何与所在环境形成最佳的互动关系.孔子曾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故中国历代学人多以数术知命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之大事至百姓日用之间,亦无不渗透着数术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民众信仰的渊薮.中国的数术思想是以顺从道德本体的天命为宗旨,通过模拟宇宙生化过程和观测归纳的办法来了解天命的内容,它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龟壳和天地盘为主的拟象卜,以易占演数为主的拟数占,对天文、地理、人文、物理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以得出吉凶结论的本象卜,以及因生辰时间而推其命理的本数占.这些命理思想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体理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行为,以帮助人们实现"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理想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时代。变动的实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之后,开始向封建制转化。但是这种封建化的过程,究竟到何时才告完成?就是说,中国的封建制到何时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确立,是春秋战国之交,还是在秦汉之际?要确定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对战国的社会、封建生产方式的萌芽及其封建化的过程,重新加以考察,并作出科学的判断。下面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三音词发展原因试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里的三音节词,中古开始产生,元以后有了巨大的发展,成为近代汉语口语化特别鲜明的标志之一.三音词大量涌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语体的转化、造词法的完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