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一群体中存在的教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列举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在政府层面加强政策调控和宏观职能,家庭层面加大教育的力度和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学校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家庭亲子教育缺失、代管教育无效、亲子沟通不畅;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介入滞后等原因,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尽如人意,行为模式存在偏差,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安全存在隐患。为此,新时代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更是学者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从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非均衡性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需要依靠学校这一教育主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协调合作,才能促进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举全力来关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各类农村学校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做好教育工作,监护人要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一些恶性事件屡见媒体。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未全面到位和社会良莠不齐文化思想的渗透,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意识、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业等方面教育的缺失。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四方应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民工潮"出现的一个新型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课题。基于以岳西县方边希望小学为中心的调查发现,为力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构多元社会网络支持的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社会支持网络最大功效,需要从依托政府主导、学校服务、社会多方参与支持,借助社工模式、创新社会支持方式等多方面建构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学习、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以及安全问题四个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具体问题探究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得出,现阶段必须要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在学习成绩、思想道德、心理、人身安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形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不完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弱化,这样必定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事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严重缺失.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的重构,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的合力支持,以此形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良好网络体系,促进西部农村教育、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体制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整体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转型时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引发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危机.笔者从构建农村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通过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完善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的重要意义,在理清农村社区教育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农村社区教育化解留守儿童教育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其教育存在关注消极情绪,忽视积极力量;强调行为问题,埋没个性优势;加重内心压力,难以积极应对等诸多问题。因此,家长、监护人、教师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发现孩子的才干和优势,使其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培养乐观型解释风格,训练积极主动式回应,并在课堂内外嵌入积极教育,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受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部份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要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共享蓝天"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推广校园关爱行动、"代理家长制"和社会爱心行动三大成功经验,构建经费、制度和监护三大保障体系,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介绍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损的现状,其弥补则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家长的关键作用、学校的基本作用、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既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改革开放以后又成为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以河南省周口市部分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家庭监护薄弱、学习成绩差,亲子沟通常年缺失、心理问题突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道德品行失范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户籍制度。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消除,加之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绝非易事。目前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做出努力。在宏观方面,一要构建分类、分地域运行机制,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二要构建党委、政府统筹机制,全面建立关爱组织网络。在中观方面,一要构建基层社会的监管体系,发挥农村社区的监护和教育作用;二要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在微观层面,要努力让祖辈扮演好家庭教育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但从现实和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留守儿童在卫生保健、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并影响他们公平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表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父母与子女分离导致的教育缺失问题、学校存在的管理失控与教育失误问题等值得进一步的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学习自律、人际支持上,有着较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城乡二元壁垒、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状态、心理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