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尼古拉斯·卢曼(1927~1998)被视为欧洲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在他毕生的著作中,至少有两方面体现了其杰出贡献。一方面。卢曼用他的社会系统理论追寻经常被社会科学忽视的一些关注和兴趣,以构建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卢曼还对此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其题材具多样性:包括社会文化发展,通过区分过程和现代化、知识社会学直到多种特殊沟通形式的特有逻辑和整合。  相似文献   

2.
吕付华 《社会理论》2008,(1):274-312
卢曼(Niklas Luhmann)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继韦伯之后德国最具创造性的社会学家(Luhmann,1982:xxxvii),他著述丰富、论域广阔,其研究涉及社会学基本理论、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风险社会学、伦理社会学及婚姻家庭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从其思想的体系结构上看,卢曼建构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理论体系;从其思想的问题意识而言,  相似文献   

3.
叶金莲 《社会理论》2006,(2):264-274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将世界看成是功能分析的最高层次,将世界所具有的复杂性看成是功能分析的最高关联问题。基于人的有限能力无以应对高度复杂的世界,卢曼将社会学的任务和问题锁定为理解和还原世界的复杂性。而在行动一实践层面,系统是理解和还原复杂性的建构物,它充当着世界的高度复杂性与人的有限的经历和旨意(sinn)潜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学界已有了很多探讨。但笔者以为,当下的讨论,无论是对于全球化本质的认知,还是关于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论争,都过多地为现代性所蔽,没有触及到全球化的深层本质——全球化本身就体现着后现代的精神特质(被称为后工业时代、晚期资本主义、多国资本主义)。"知识在其本质上是视角性的,因而对于一个异质的现实需要从多视角加以解释"(福柯语)。本文试图以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以一种问题意识,从全球化这一时代的重大问题出发,兼具后现代理论及其反思,从一个更加广阔的维度反省全球化,特别是为全球化问题在现代性话语中的误读"解蔽",对全球化问题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理解和重构,进而进行反思的再反思,以期为全球化问题的解读厘清新的理路,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5.
苏联时期,苏维埃社会史的研究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研究课题主要是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等。当时关于苏联社会阶级结构的主流观点是官方的“二阶一层”论,即十月革命以后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完成和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形成了由二阶一层(工人、集体农民、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结构。关于阶级关系的主流观点是官方的“单一性加强”论,即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随着生产资料国有制扩大和消灭三大差别的努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者之间的差别在缩小,单一性在加强,在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在“二阶一层”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60年代,以文化为核心的音乐研究经历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大动荡,事实证明,那是整个音乐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是一场音乐文化及其内部组织的大变革。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专门研究音乐文化及人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音乐人类学稍然兴起。  相似文献   

7.
邴正  孟春 《学习与探索》2007,1(6):24-28
现代文化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挑战性议题,全球化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审视全球化与文化冲突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人与自身的活动成果关系出发,抨击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罗马俱乐部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反思批判人的理性文化;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反思理论等理论批判维度,为把握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的辩证关系和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军 《社会福利》2011,(4):51-51
老年福利政策的演进日本老年福利制度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准备期(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称为福利基本法的福利法就是在此时颁布的,〔包括《生活保护法》(1946年)、《老人福利法》(1963年)、《母子及寡妇福利法》(1964年)、《身体障碍者福利法》(1964年)、《精神薄弱者(弱智)福利法》(1964年)、《儿童福利法》(1971年)〕。《老人福利法》可以说是"老人宪章",因为它第一次明确了老人福利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9.
松岩 《社会福利》2007,(2):56-57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1月30日报道称:以往,“贫困”这个词很少让人联想到日本和日本人。但在过去几年间,社会经济各阶层间出现裂痕,自认为属于“中产阶层”的人不断减少,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划入“下等阶层”。据经合组织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日本的赤贫人口所占比例上升了5个百分点,是唯一在此期间出现这种现象的经合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研究肇始于20世纪海外尤其是美国的中国研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而被大量译介过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国内学界已能娴熟地运用西方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经验”,但中国研究的“西化之路”并不算顺利,学界一些有识之士敏感地意识到,作为西方社会经验的提炼和抽象,海外中国研究的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雷雨 《社会工作》2010,(7):10-10
从西方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教育是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经历了10年缓慢发展后,近年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时期,国内高校中社会工作专业的数量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制度化的产物。回顾世界上社会服务的发展史,对个人生活上的照顾传统上由家庭承担,之后渐渐出现了民间组织的介入,补充当中的不足。20世纪30年代,欧美政府的统筹多起来,包揽的服务项目亦越来越多。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危机”出现,政府的主导角色反过来逐渐转移至民间团体,形成所谓民营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俊敏 《社会理论》2008,(1):181-198
更早也许可以追溯至1962年卡逊(R.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这部划时代的作品,但自从贝克(U.Beck)的《风险社会》一书于1986年问世以来,风险社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在西方社会学界才日渐成为一个显要领域。中国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反应更为迟缓一些,并大体遵循着两条路线向前推进。一条路线是介绍、翻译和评价。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相似文献   

14.
乔耀章 《阅江学刊》2013,5(2):142-143
民主理论源于民主实践。民主理论既随着民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民主理论又能动地反作用于民主实践。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无疑是当今政治学界有关政治民主化理论问题的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协商民主是西方社会利益分化和社会阶层结构激烈变动的产物,主张通过政治多元主体间的协商互动,能有效弥补选举民主或代议民主在多元化价值前提下难以达成一致的事实,从而为加强公民和团体与政府间的对话与合作,建立社会对公共利益的道德和责任,消除社会分歧,推进政治共识,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的合法性来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系统。它作为计算机技术、地理、遥感、测绘、统计、规划、管理学和制图学等学科交叉运用的产物,代表了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方向。GIS技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表达,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提供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