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以企业、家庭、区域政府(公共机构)为主体。在经济转轨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双重约束下探讨区域政府的制度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类型区域政府由于利益导向差异导致区域制度供给差别,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3.
陈光 《兰州学刊》2009,(9):149-153
区域立法在主体构成上是复合的,这与区域类型的多样性有关。当前对我国区域立法之“区域”的界定主要依据两个标准,即经济标准和行政标准。立法主体应包括立法职权主体和立法参与主体,这同样适用于区域立法主体。其中,一般地方立法机关是构成区域立法职权主体的最主要部分,而区域立法参与主体是区域立法主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我国区域立法主体的运作机制而言,区域立法参与主体应该发挥更大甚至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竞争力来源于区域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典型的模型有波特区域竞争力模型和IMD模型。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区域内部流、区域外部流和区域网络。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想路径是使区域内部流、外部流都发生积极变动,区域网络传导情况不断改善优化,并使区域竞争力的均衡点向外扩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中网络的含义及本文的讨论范围在区域经济学中,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共同成为区域经济的构成要素。其中经济网络是一个非常宽广的概念,它不仅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域联系,而且还表示这种联系的各种依托。在外延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经济联系的渠道、系统和组织。作为经济联系渠道的网络,根据联系的不同性质、一般包括生产协作、生产流通网络、交通运输网络、信息情报网络和金融信贷网络等几个方面。这些网络就象人体中的血管,人体中如果某一根血管血流不畅人就会生病,区域经济某一方面的网络不畅,同样会影响区域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凭借其优秀的筹资能力、人才吸引能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从微观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四个维度不断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财富创造和区域经济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行为,但区域创新体系一般都存在诸如政府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资源有限、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中介机构运行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创新行为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因此,要依据理性人特征,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消除创新障碍,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改革培育方式和模式,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提高科研人员成果的创新性;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中介组织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特色产业——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其实质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发展区域的特色产业,从而增强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在更大的区域竞争—合作范围内的最优区域发展路径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传统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区域竞争力优势转化,是调整云南产业结构和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和驱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种有效的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效应:约束主体行为与经济关系,减少社会经济的无序和不确定性;明确产权,降低经济机会主义与交易成本;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济各要素的潜力充分释放.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原有制度会逐渐固化,蜕变成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制度创新的要旨是消除制度的“固化”与结构惯性,打破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建立一种“联系实际——创造性破坏——多种路径选择”的制度创新范武.与其它经济性资源一样,“好”制度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也会出现短缺.因此,制度必须不断创新,破除旧的制度而形成新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是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 ,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进程 ,不仅涉及到物质产品的增长 ,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 ,即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价值判断的演进。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短期的外生因素引起的经济上升或下降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必须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在外延上的扩大 ,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既然区域经济发展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 ,那么 ,什么样的区域社会、经济制度和价值判断才是合理的 ,这是一个规范性问题 ,不同区域经济主体所做出的认定具…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开放包容、务实诚信的合作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工商界、社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重大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7):64-68
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探讨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基于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并利用Hansen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门限变量,存在明显的三门限值效应;总体上,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低到高演化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经历了由弱到强又转弱的过程,呈倒U型变化。因此,我国应实施区域性的房地产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基于主体、机制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准公共产品、区域独特性、广泛而持续的品牌效应等特征。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主体。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是行政推动机制、社区自治机制、质量标准保障机制、文化融合机制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府、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层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思路,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塑造、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轨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海燕 《理论界》2008,(8):231-232
本文总结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高度相关规律,提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同轨化机制,并据此提出了这一机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的视角来研究中韩m建立的可行性,并通过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建立FTA对促进双边零部件贸易以深化两国分工与合作的影响.文章以零部件贸易来反映区域生产网络内的分工情况,通过对1998-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内的分工合作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同时分工的地位又是不平衡的,这为建立双边FTA提供了可能.随后本文通过建立双边零部件贸易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建立FTA有利于双边零部件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两国在区域生产网络中进一步深化分工.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和东亚区域内,FTA变量的回归结果有所不同,对于中国是东亚区域内的FTA的影响大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而韩国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国平 《理论界》2007,(8):11-13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非正式制度的差异是导致制度实施差异进而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不同的区域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容程度、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环境、法律意识和政府诚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现实,加强制度创新,尤其是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执行主体对区域经济规划执行的阻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规划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生规划执行的阻滞现象,影响规划执行。区域经济规划执行阻滞的表现形式为曲解执行、机械执行、扩大执行。执行主体对规划执行阻滞的因素有:执行主体的认知影响规划执行效果,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影响规划执行,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影响规划执行,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规划执行,权利配置的合理性影响规划执行。提高规划执行主体执行力的对策是:加强政治社会化,提高规划执行主体的素质;构建良性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规划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族乡虽然只是区域经济范畴中的一些较小区域,但它们却是我国民族经济、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民族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民族乡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分析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民族乡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民族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双重视角检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是否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以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的科研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对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的影响,表现为影响方向上不均衡性和影响尺度上的不对称性,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科研投入-产出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应理顺科研投入-产出转化机制、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创新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弈双方的合作程度,博弈可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也称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以往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往往是建构在零和博弈的基础上.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考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很难实现中央与地方的良性平衡,即使实现了也难以长期保持.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克服个体趋利性行为对整体利益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地方的最优化决策服从于整体的最优化决策,变非合作博弈为平等权利主体下的合作博弈,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