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教界的高度关注。构建高校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的有效途径。结合工作实际,文章从危机预警与危机干预的概念界定,构建大学生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的依据及构建的思路等方面,对高校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陶辉  朱容正 《国际公关》2023,(22):159-162
高校校园危机是一种不确定性情景或事件,会严重威胁高校或校内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1]高校作为一个特殊形态的社会组织,受到社会外界和自身内部的多重矛盾影响,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理性分析的能力,情绪化的表达和无意识的传播将成为危机事件发酵的助推剂,诱发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阻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及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本文梳理有关文章,通过三起典例,结合动机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通过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满足其自主性和人际关系需求、影响公众认知和态度,以及增强应对能力和信心,有效地管理和应对高校危机,得出应对高校校园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等特点,使做好危机传播成为高校的常规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媒介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角色与功能,以及高校危机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具体的媒体应对策略,希望能对高校做好危机传播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媒介分析相关理论及范式,以2005-2012年8年间的高校危机事件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典型案例,从影响力指数、首发媒体、再传媒体、促使反应、提出措施、具体实施等维度对媒介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作用进行统计测量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新闻与造成危机、危机事件所引起的舆情发展以及高校危机事件对具体政策等的宏观影响方面均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类别差异.据此对当前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和预控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期望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媒介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等现实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转型期的国内高校正处在矛盾突显期、问题突发期,高校危机呈现高发状态。媒体介入高校危机事件有时会放大事件影响程度和范围,使聚焦点急速上升并不同程度地损害学校形象,影响高校正常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必须强化危机管理,建立应对危机管理的有效机制,设置高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引导高校管理层树立媒介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以保证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有着内在关联。在高校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中,应严格区分突发事件与危机事件,利用媒体及时传播突发事件真实信息,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信任危机;关注网络舆情,避免突发事件处理失当而引发校园网络群体事件危机;充分发挥高校新闻发言人的沟通引导作用,正面回应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由此可能引发的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的类别及其应对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的不可避免性和危机事件的基本处理原则及适用程序等问题展开论述,指出建立规范的危机管理体系对塑造并保持图书馆形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政府危机预防管理和危机处理的应对策略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势在必行。对于一个社会和政府而言,面对各种危机,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应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近年来各类危机事件频繁爆发,处于这种多变环境中的高校自然难以避免遇到各种危机,而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直接影响高校形象。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面临的危机,并对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赫煊 《国际公关》2023,(22):170-172
危机事件的舆情治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逐步建构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本文运用桌面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危机事件舆情治理过程中遭遇的困境进行了梳理,并着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殊性以及高校舆情治理队伍专业性不足与治理机制缺失是导致高校舆情危机治理失效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因此,应通过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管控、提高舆情治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及建立健全舆情治理机制来破解高校危机事件的舆情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危机预控管理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与变化,高校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学校危机管理预防预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在阐述高校危机预案类型及制定原则的基础上,对高校危机预控管理机制的构建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春旭 《南都学坛》2012,32(5):111-113
高校危机事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演变表现为:高校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扩大、处理反应时间缩短、破坏性增加。高校危机事件发生演变的原因:网络特点加速危机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人弱化,网络传播应对工作流程难以制订,高校网络传播环境特殊。高校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应对策略:建立预防机制、处理机制和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明星因为绯闻或者其他突发事件而受到争议,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或者说是传媒界的明星也频频陷入"某某门"的个人危机中。这对媒体的公信力、社会和公众众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对主持人的危机事件进行管理,成为一道重要的题目。  相似文献   

15.
在对高校危机事件和事件中的新闻媒体应对分析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应对的误区,提出了做好预案,建立发布机制,及时通报以及引导网络舆情等媒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明星因为绯闻或者其他突发事件而受到争议,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或者说是传媒界的明星也频频陷入"某某门"的个人危机中。这对媒体的公信力、社会和公众众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对主持人的危机事件进行管理,成为一道重要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袁潇语  李进 《国际公关》2023,(9):170-172
新媒体时代下,媒体报道话语权崛起,公众话语影响力增强,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影响相互交织,尤其是以年轻群体为主体的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年轻群体对互联网熟悉度高,获取信息能力较强,媒体报道给舆情的发展态势带来了极大影响。基于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现实,以及大环境下舆论格局的重大调整,本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报道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思考,希冀为我国新媒体格局的构建与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研究依据,为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对各国政府能力提出了考验.政府作为多元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承载了为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善治责任.我国是世界上公共危机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立法步伐,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组建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对公众开展危机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建立政府预防机制,应对公共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及家庭影响因素,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江苏省内高校收集了879份有效大学生网络调查问卷,利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冷淡和对抗的家庭氛围、专制型和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拘束和冲突的家庭相处方式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风险因素。冷淡、对抗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大学生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拘束、冲突的家庭相处方式不利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心理危机知识的认知,增加心理危机问题产生的风险。因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家庭因素的负向影响,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强化家校沟通质量,提升家校合育成效;多措并举转换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的社会危机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从罕见雪灾到汶川特大地震;从举国震惊的“毒奶粉”、“溃坝”,到歌舞厅大火、煤矿事故等。频发的社会危机事件给全国上下造成巨大的影响。如何及时有效地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危机事件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