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有一些模糊认识。要弄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西方教育对它的影响,首先必须解决"三个如何"的问题,即如何界定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如何划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界限;如何认识教育交流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探讨问题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多元文化的碰撞、理想信念的模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准备相对不足等.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着力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教育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应该怎样计算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怎样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从师生比,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力;关于高等教育的投资问题;中国人需要教育,并且特别需要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可能等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巨大,影响深远。中国民办大学的重生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产物,它的再造与繁荣标志着中国教育办学体制重大变革的开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民办大学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和社会产业,已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向何方向发展,这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国际社会、经济、科技中的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是我们把握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向的基础。 (一)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科技中的高等教育 美国加州大学田长霖校长在庆祝西安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报告会上讲:“世界趋势的大潮滚滚而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主导它。它关系到社会生活、教育事业等各方面,因此清楚地认识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及时调整改革教育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大的原动力。从阐述中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着重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历史背景、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认为古代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坚实基础,但是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属于"后发外生型"模式,不可避免地吸取和借鉴了"早发原生型"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存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大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法政学堂是近代中国西部成立较早,西北成立最早的法学高等教育机构。陕西法政学堂的成立标志着近代陕西法政教育的开端和中国西北地区法学高等教育的起步。陕西法政学堂成立后,尽管多次停办或改并,但是它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深刻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陕西法政学堂不仅培养了近代陕西最早的一批地方官吏和法、政人才,而且为西北大学的法律与政治学科奠定了基础,为解放后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十大事件: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强调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发布,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入《华盛顿协议》,推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调整高校学位授权,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推进教育国际合作;高校科研资金管理新政出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素质教育更加切实可行;高考招生计划调整,再次触及教育公平。本文梳理了这十大事件,作者以学者身份主持讨论和点评,讨论者从不同角度对各大事件进行多元化的评析,从而多维度地呈现了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前沿动态,回顾与思考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从社会功能看,它提供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人才,并为社会文化转型提供教育需求;从学术功能看,它为社会提供了创新知识产品;从个人功能看,个人与社会间互相推动发展。随着社会转型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正在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从被动教育向主动学习转型、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型。面对社会转型和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广播电视大学应从竞争与合作的视野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3.
论抗战时期云南的社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肇始于民国初年的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就抗战时期的基地云南而言,社会教育蔚然兴盛有其原因,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扫除文盲、宣传抗战救国为目标,使社会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提高了云南民众的整体素质,改良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留美医学教育的历史轨迹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留美医学教育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来,这一时期的留美医学教育历经北洋政府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直至抗战后臻于鼎盛,其中虽个别阶段有所回落但整体上渐趋壮大。在民国时期,留美医学教育的发展轨迹与社会的整体运行、社会风气的开化、留学政策的演变和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发展同步并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李维汉是陕北公学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陕北公学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统一战线、抗战建国以及党性办校的管理理念,同时贯彻民主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学员间应同步学习等教育思想。李维汉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在陕北公学的贯彻,培养了一大批抗战干部,丰富了干部教育的内涵,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奠定了中共干部教育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中央大学在抗战期间实施的配合抗战、服务抗战的措施,诸如院系的整合与课程的调整、各类培训班的建立、以科研服务抗战以及对抗战建国活动的直接投入等,不仅发挥了大学教育的人才优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而且折射出了学术与政治间的互动。中央大学的内迁及其抗战救亡运动是内迁高校抗战运动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的中等教育复员,在推行之初即陷入困境,当局精心筹划的国立中学"下放"、后方学校内迁、收复区教育重建等,无不举步维艰.其中除战争创伤显形化的教育资源短缺这一客观制约因素外,内战的阴影及其对教育发展空间的挤压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予了密切关注:维护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袖权威;帮助中共开展马列宁主义学习教育;指示中共拓展党组织和健全组织制度;建议中共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规劝中共纠正整风运动中的偏差。共产国际、联共(布)的这种关注,对于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亦是华中八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中抗日根据地属于物产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区,襟江带海,人口众多,工商业活跃,经济文化发达。同时交通便利,又靠近宁沪杭等大都市,文化名人聚集,知识分子众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