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第二个结合”是一个历史与逻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第二个结合”的根本任务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立坚实的文化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文明的充盈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第二个结合”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具有深刻理论、重大价值以及生动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整体性继承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系统性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全面而深厚的理论逻辑;从价值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为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方案,具有系统而深刻的价值逻辑;从实践逻辑来看,新时代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始终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中华话语体系和文化理论,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在互学互鉴中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论断突出了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文化建设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意义。“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这一论断包涵着对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重新界定,蕴涵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和重要意义的深刻洞察。“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论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规律和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升华和发展。深入挖掘和领会“文化是立国的根基”论断的丰富蕴涵及重要创新,对于全面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逻辑和精髓要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价值转型实质是民族生存方式和生产模式的再塑造,其对发展方式转型具有理论和思想先导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必然要求文化价值进行适时重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推动文化价值转型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解读,对西方有关社会思潮的时代创新,赋予了文化价值最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有助于实现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文化具有传承性、和谐性和群众性。科学理解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我国生态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对科学发展生态文化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应坚持走生态文化群众路线,弘扬传统生态文化精髓,即继续传承儒家"仁爱"思想、传承"道法自然"理念中的积极思想、传承佛教"生命修持观"中蕴涵的积极思想。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写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篇。“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工作导向,是贯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核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维度具有四重内涵,即全局观引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谱系化视野中紧紧依靠人民的文化原则、整体性探索下不断造福人民的文化发展目标、体系性构建中牢牢植根人民的群众路线。在文化实践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文化实践。人民文化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在增进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共同富裕思想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底色。本文从“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天道均平”的分配正义、“民为邦本”的发展理念、“博施众利”的价值取向、“德法共治”的治理方式五个维度,论述了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何长辉 《学术界》2022,(7):160-167
“天人之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议题,其丰富内涵主要通过先秦时代老子“人道法天”思想与庄子“人与天一”思想体现出来。要实现道家“天人之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蕴含的当代价值作出揭示与阐发,对其存在的局限进行反思与批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道家“天人之学”蕴涵的哲学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弊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先秦时代的理论产物,“天人之学”存在的时代局限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审视和明辨,这既是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向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儒家“天人一体”思想、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以及经过本土化之后的释家“众善奉行”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理念,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时所得出的独到见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启示价值和践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卫国 《南方论刊》2012,(12):32-33,1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同心”思想,不仅对指导我国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且此一思想还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历史文化内容和深邃的反映民族智慧和特色的价值观。本文着重探讨“同心”思想的历史文化根源,阐明它与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思想的关系,讨论其所可能蕴涵的普世性价值观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谷少杰 《天府新论》2012,(2):114-118
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相关论述,到列宁"领导权"理论中的文化思考,再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理论不断深化发展。理论所展现的深刻见解、所蕴涵的巨大价值,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党建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的结果。江泽民通过对传统民本、重德修身、尚贤用贤、倡廉反贪、开言纳谏、知行学说等思想的现代转换,最终确立了党建思想的实质、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政治保证、运行机制、理论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具有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相似文献   

13.
王克奇 《东岳论丛》2006,27(6):205-209
“民胞物与”思想是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博爱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宗法观念的结合兼容。从文化史考察,“民胞物与”思想来源于齐鲁文化的原始精神“仁爱”,由于仁爱思想内在方法论的作用和外在哲理化思潮的推动,最终造成了“仁爱”思想向“民胞物与”思想的发展。由此亦可知,“仁爱”中的宗法性并非全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不但用科学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思想指导文艺创作,而且率先垂范地运用这些理论和思想进行诗词创作,正是由于他把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其诗词不但蕴涵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民族化,而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艺术特色,具有大众化。可以说,他的诗词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真正达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思想与他的诗词创作实践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喆  杨文茜 《江汉论坛》2022,(10):138-14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以杰出的理论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了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理论,较早地阐述了夺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以及主体力量和具体手段;阐明了无产阶级文化战线的政治坚守,强调无产阶级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工作者要始终坚守阶级立场、担当时代使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进程,译介和传播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经典著作,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播火者”和“开拓者”;奠立了普洛文化运动的基本规则,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实践要以现实主义为路径、以解放群众思想为价值追求、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创作导向。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文化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亦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孔孟之道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孟子是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是儒家学说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重读孟子的思想学说,旨在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的问题。孟子心性学说的深刻理论蕴藉在建构现代人心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旭 《学术论坛》2016,(4):134-137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是中华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沉淀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法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法治文明理念的强烈冲击,在制度层面上已逐渐消融瓦解,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文化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习惯之上,与民众普遍的法文化相适应。因此,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文化的优秀资源。文章在剖析当前法治建设对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中“和合思想”“仁文化”和“礼文化”“义利诚信”等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价值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的先进性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合理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涛 《学术论坛》2002,2(4):136-140
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文化的先进性 ,但是文化又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而落后文化则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应该客观认识文化所蕴涵的先进性和价值。我国文化建设倡导的是发展先进文化 ,其合理思路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尤其在习近平提出“两个结合”之后,乡风文明建设价值蕴涵的阐释和具体实践的总结,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蕴涵在于守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根,兴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围绕这六大紧迫任务展开具体实践;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依靠组织保障、物质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形成和发展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中和精神的思想体系.分析研究、发掘弘扬传统中和思想所蕴涵的积极合理的思想内核,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