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 经济活动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特别是经过“边际革命”,逐步将其理论建立在了“经济人”或“理性”的基本假定上面。有了“理性”的假定,经济学家便致力于建立经济学(几乎是关于市场交易的学说)的更加简化也更加精美的数理体系。以阿罗和德布鲁为代表的经济学的现代体...  相似文献   

2.
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重温亚当·斯密的学说,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四点思考:首先,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伦理的经济学;其次,中国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再次,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具有想象力的思维科学,唯有这样,中国经济学才能摆脱落后的、始终追随西方经济学而很少有自己学说创新的贫乏、滞后状态,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产生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这是现实和时代的迫切要求;最后,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中国经济学启蒙之作的《原富》,其中多蕴涵着译者严复对于中西经济学理念的个人理解.对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政经不分、社会伦理规范经济行为的“过伦理化”倾向,严复需付出努力去除其影响,从而完成将古典经济学传介到中国的过程.“去伦理化”的努力表现为推崇经济学理论与经济事务、协调私利与公利以及在斯密体系中重新解释中国古代三大经济思想教条.严复的努力并不十分彻底,也正反映出中国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折中特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战后美国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战后美国的中国历史学[美]冯珠娣何伟亚文化这一概念是伴随近代民族国家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在欧美产生的.当北大西洋国家开始建立世界霸权的时候,文化成为知识界关注的对象。今天,把欧洲在全球扩张时代的冲突看作文化误解,或者把社会的积极面和消极面都看作是文...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文化结构张理智不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还是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特征时,都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经济学传统:把活动于市场上的所有人,都看作是纯粹的理性经济人。正是在此条件下,他们分析了市场效率、市场失...  相似文献   

6.
杨玉成 《东南学术》2001,(4):202-207
休谟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哲学构成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前提。他的人性研究启发斯密从人性中寻求人类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对自然的诉求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他的同情学说则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基础。休谟哲学的影响使斯密的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其置于深厚的人性论、知识论和道德论基础之上,使其与后来的纯经济分析相比,更能满足寻根究底的智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刘洋 《学术界》2023,(4):198-209
海外学者关于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学术论争,无论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衰落的“马尔萨斯陷阱”理论,还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斯密型动力”理论,实质上皆将“英国道路”视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无法否定将英国道路作为重要参照系,但要超越将英国道路作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主张真正回到实践,通过对“悖论社会”深入研究以反思“规范性认识”,这种研究进路为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提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把财富的增长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阶级的普遍富裕视为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目标,《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富国裕民为中心,系统地阐发了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使国家和人民迅速地达到富足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经济学说史上,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基石。本文对斯密的国富裕民学说作一回顾,提出其有益启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中国的礼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礼”,而不是“仁”,更不是“天人”。“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而孔子就是以提倡“礼”而闻名的。但是,对于孔子关于“礼”的学说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却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代表了孔子的社会政治观点;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体现了孔子的宗教观;有的则认为,“礼”的学说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人文观。有人想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以弥补现代“法治”社会的不足;有人则揭示其中的保守性,证明其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阻碍作…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是工业化的迟到者,其经济学的建构过程包含明显的内在张力,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在普遍规律与特殊国情之间也相抵触。这种内在张力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家的两难处境,使他们对于诸如比较优势理论这样的学说持拒斥态度。作为另一个迟到者,日本的经济学演化亦呈现出了鲜明的非主流倾向,可与近代中国互为参照。后进国家唯有选择切合国情的经济学方能实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龙 《理论与现代化》2002,(2):62-64,73
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起的学说,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问题。这两个流派在一个基本出发点上一致,即把经济学中“交换”这一核心概念向政治学领域推广,把政治过程看作是选民与政治家或官员之间的交换,把制度的演进看作是社会中行为主体之间交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冯契先生是中国哲学史上对理想学说作了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哲学家,而人生理想又是其理想学说的精华所在。在他看来,人生是人们以对人性与人道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而确立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正确认识自我,准确理解、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是确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前提;在扬弃中国古代和近代人生理想学说的基础上,认定“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当代中国人应当倡导和追求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1903年游美期间对域外城市社会和城市文明形成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他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的城市自治传统是建立近代民主国家的基础,而中国的自治传统是宗族自治,中西自治精神大相径庭。族制自治与市制自治成为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主线。梁启超的城市观念在近代中国人城市观的演进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受梁启超城市观念的影响,近代知识界自觉地将地方自治与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民主政治的愿望寄托在城市自治之上,争取从实现城市自治的途径寻求国家社会政治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其独创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模型,成为经济学的开山始祖,以其“经济人”假设,开现代管理理论之先河,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经济人”假设却被人们理解为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具有非道德特性的单面人,受到了后人的多方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斯密的学说,更忽视了斯密市场模型在西方伦理精神变革中的积极意义。实际上,斯密市场模型是对启蒙时期伦理难题的市场化求解,他对于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的最终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出身贫寒,勤奋好学,早年就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他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把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约翰·穆勒的《群已权界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西方名著译成中文,并在这些译著中写下了十七万多字的按语,使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直接同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见面,开创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条有效途径。正如梁启超所说:“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等数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对斯密思想的传统研究,多出自自由资本主义的视角。本文尝试对此思想路径作出批评,力求通过对其正义理论的叙述,揭示其道德哲学基础,梳理出其自然法和政治理论的总体框架、特点,从而回到斯密思想之真相。正义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中最关键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还是政治和法律德性。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包括商业在内的任何社会不可缺少的消极德性。因此,仅从正义出发,斯密对商业社会的论述也必然具有政治和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丁韪良是近代美国来华著名传教士和从事中西文化交流的著名学者。他与京师同文馆学生汪凤藻合作翻译的《富国策》一书,最早将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系统介绍到中国。该书叙述到商品生产、消费、分配与交换等经济学理论,详细介绍了资本、地租、利息(利润)、价值、工价、钱币、邦国通商等经济学概念,以及创立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重要著作,对近代中国人了解接受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伦 《中国学术》2001,3(3):247-252
近两年来中国知识界的论争,除了些题外之意,暴露的一些问题似乎还是与一个近代以降中国知识界的老问题相关,即如何理解认识西方的思想理论脉络,导致其产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背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支离、断隔、浮躁映显着中国文化现代危机的深刻,解困之道除了艰苦运思之外,大概也就只能靠更系统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了。对现代市场观念的历史及其运作,这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制度更多些深入的了解,少些简单的挞斥或礼赞,无论对学术思想还是社会实践的发展都会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斯密率先把社会正义问题的探讨置于经济学语境中,并以交换正义论作为规范社会的来源。李嘉图社会主义则从劳动价值论出发,通过诉求劳动者应得"公平的份额",从而致力于分配正义论的建构。但由于李嘉图社会主义更多地聚焦于财富的分配领域,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结果使社会主义沦为乌托邦。马克思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据"生产正义"而想象的,它奠基于对生产关系合理性建构。社会主义作为劳动的共同体,代表了人类共同生活的新精神。在今天,重温正义观念的历史变迁,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正义论,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政党组织建设思想是其政治学说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所从事的政治斗争无论成败都总是和革命政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在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历史潮头,他及时地将政党这一近代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纳入革命斗争和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