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结合江西某县公安机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对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七项”具体治理措施,共同探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的主体、客体、主要方式和治理目标,决定了公共治理理论在广告监管部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监管思维和监管内容,也适用于监管目标和监管手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阈下,广告公共治理的宗旨是保护公共利益,前提是依法行政,目标是提升监管效率,关键环节是政府主导,可靠保障是不断创新监管治理机制。构建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多元广告监管治理体系,应致力打造广告活动主体—内部治理、行业协会—内/外部治理、社会监督—外部治理、政府监管—外部治理和法律法规—治理体系之基础这样五个关系链条。 相似文献
3.
对贿赂犯罪刑法治理体系的科学评估,是评鉴立法与学理正当性的重要机制。中国贿赂犯罪刑法治理体系以“分体式”“行为群”、法益实质损害为中心加以构建,在法理结构与犯罪治理功能上存在着“三重危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贿赂犯罪刑法体系更新应当实现:在立场选择上坚定积极治理主义导向,转变刑法功能定位,前置刑法介入基点,弱化刑罚强度,增加刑法干预能力;在优化方案上建构“分体+分层式”的治理体系,全面革新“分体式”罪名体系,细化法益保护层次,建构“微罪—轻罪—重罪”的罪名序列,基于刑法评价确当性与精细化的要求,增设利益冲突型、不法馈赠型贿赂罪,以揭示法益损害为中心准确设定构成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保护的生态法益是一种关系性、整全性的法益。在理解生态法益时,应当着眼于生态利益与生活利益的融合,个体权益与集体权益的重构,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合。在法益形态的认识上,重心不能全然放在个体利益抑或集体利益角度,而应该从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互构,建立污染环境罪认定的多元入罪根据。污染环境犯罪的治理效果与国家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生产方式调整、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等结构性因素转型紧密关联。在国家与社会的加速转型期,污染环境犯罪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在转型过程中持续传导新发展战略的价值理念,健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的法律规范及行政监管机制,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污染环境犯罪治理程度,并调动充分的市场调节资源等实现多元治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药品犯罪司法惩治现状的梳理,发现既往犯罪治理的重点在销售端,对生产行为与帮助行为的查处有限;司法认定中偏重缺陷药品的形式评价,而对药品危险性的实质评价不足;量刑环节报应色彩较重,弱化了刑罚预防功能。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以后,这种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缺陷药品性质评价复杂化、缺陷药品证据认定标准复杂化、犯罪故意司法认定复杂化的挑战。为此,应当拓宽缺陷药品的证明方式,通过司法推定的反驳机制,合理限制主观明知的司法扩张,限缩妨害药品管理罪中具体危险的判断规则,加强对缺陷药品的源头治理,强化刑罚的特殊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字平台型企业日益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社会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日益强大的巨型组织。然而,数字平台型企业与社会治理之间存在双重紧张。数字平台型企业从根本上讲,奉行资本的逻辑,即它非常明确地指向营利;而社会治理的逻辑是公共性逻辑,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进而,数字平台型企业所拥有的大数据的公共性与企业的经营之间也存在紧张。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根据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转变治理思路,从“先野蛮生长再治理”的老路转向“先建构治理架构再发展”的新路,把政府监管的重心从知情同意转向由使用者承担更多的责任,进而重塑数字平台型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治理理论是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在危机、社会分化、全球化与社会一体化的推动下,治理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把以往对立起来的二元主体看成是合作的过程,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的读解路径。治理理论在中国存在客观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专政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虽未明确论述无产阶级国家的治理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巴黎公社和苏维埃俄国的政权实践所展开的理论探索,却具有重要的国家治理意义.这些可贵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它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治理的根本的政治逻辑,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与一般的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在管理机制方面能体现出治理型的优势.在对独立学院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从治理理论视角进行分析,以促进管理机制的创新及发展,为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该文结合治理理论的指导,针对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于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理论定位,学者们一直争议不断.产生争议的原因首先是混淆了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系;其次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犯罪构成上的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犯罪成立理论意义上使用的一个概念,完全不同于德日法系三段论的犯罪成立理论中的构成要件该当性.在中国刑法理论中,利用犯罪构成理论是完全能够区分一个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中国的犯罪论体系中应当内在于犯罪构成之中,其理论地位不应当被质疑和动摇. 相似文献
11.
基层治理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责任共同体,基层治理共同体责任网络的建构对于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建构基层治理责任网络需要在总体框架设计、横纵向责任配置、联动规则设定与运行效能生产方面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当前,基层治理遇到了主体超负运转、政权供给式悬浮、既有科层制裹挟以及脱域性治理等难题,陷入了权责关系失衡、责能嵌入缺位、责任驱动异化以及责任空间错配的现实困境之中。为建构基层治理共同体责任网络,应在职责序构的基础上确定共同体责任边界,运用分类匹配框架编制责任清单,在差异化情境中调适治理责任节点,并借助责联网平台保障责任认定与追究机制运转,以此促进基层治理责任共同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在推拉理论视野下考察青少年犯罪现象并寻求增权途径是很有必要的。对青少年犯罪因素的推拉力的归纳总结有利于我们明确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而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途径是通过增强其拉力即“增权”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涉区块链金融犯罪呈现利用工具的便利化、犯罪场所的平台化、被告人的职业由白领向虚拟领转化等特征。然而,综合治理论、多元善治论等传统金融犯罪治理理论无法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一新型犯罪现象,刑法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适用于白领犯罪的“便利理论”,形成了经济维度、组织维度、行为维度的理论框架,具有适用于以虚拟领为主的涉区块链金融犯罪之价值,可有效解释其生成机理,阻断犯罪机会。其具体适用路径在于,在经济层面阻断行为人预期的利益;在组织层面强化平台金融监管,以刑法规制组织维度的各个环节,惩治关联犯罪;在行为维度降低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在技术维度基于智能合约推动代码治理。全面破除涉区块链金融犯罪的便利条件与犯罪情境。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经历了简单的商人社会责任思想、开明的利己主义思想、企业社会绩效理论到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化过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边界,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社会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作用以及努力探寻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机制,将会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控制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工具,其为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在结合我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国情基础上可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提供一种路径。本文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核心,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自身因素,国家公权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引导、预防、处置之道,以及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诸种社会环境情势等的深入剖析,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身心失衡、政府防控缺位和社会环境失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未完成形态犯罪的理论困惑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在解释未完成形态犯罪和违法性阻却事由时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剖解 ,批驳了“一个犯罪只有一个犯罪构成”的观点 ,并修正了对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些错误理解。同时 ,在坚持刑事一体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对该说的一些个人理解。最后得出了一个全新的结论 :我国的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是20世纪后期西方出现的一种新的权力构架理论,它主张通过分权的方式完成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该理论对于如何实现政府公共权力的有效运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领导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深化了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确认了民主治理的根本理念,并以发扬经济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法制建设发展法治民主,作为民主治理的具体实践,从而形成了我党民主治理的基本理论,也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