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力图在主体间性理论的基础上重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学说.在这一理论视野中,霍耐特试图重新为法律奠定一个道德的基础,把法律视为承认运动的环节之一,从而超出了近代以来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2.
郑作彧 《社会》2018,38(4):180-211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当代最受重视的社会理论之一。然而,在霍耐特援用米德的理论将承认概念加以社会理论化的工作中,没有进一步探讨社会互动,使得他的承认理论存在内在缺陷。对此,本文尝试进一步从社会互动的生成分析出发,探讨承认的社会构成。通过对承认的社会构成机制的分析,可以将承认明确定义为一种社会互动,其中,由于行动者因与其他行动者有相同、或被接受的观念与实践方式,故有可能被其他行动者同意该行动者的存在价值,使之能获得所需的社会行动的支持。一方面,霍耐特的理论内在缺陷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另一方面,经修补之后,也可望让承认理论为社会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薛丹妮 《求是学刊》2014,41(6):27-37
由《精神现象学》集中提出但未能解决的黑格尔哲学核心课题,即古代实质性伦理与现代主体性原则均不能使我们在世界中自在自为地体验如家般存在,通过其逻辑学与历史哲学对普遍、特殊、实体、主体等诸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在法哲学的现代伦理国家中得到了解决。黑格尔在留置现代自我意识主体性成就基础之上,重建了合乎理性的现代伦理体系,使得特殊-主体与普遍-实体等现代性冲突得到和解,实现了自在自为的具体自由,为现代人何以如家般生活于世,何以自立的"元问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是作为理念意义上的理想类型的国家,即国家是伦理普遍性和单一性的统一,是作为伦理共同体与公民这一伦理主体之间的统一,是具有伦理实体和伦理精神的伦理共同体.国家共同体是由国家公民组成的,公民是伦理主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伦理主体与伦理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黑格尔的公民与国家关系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现代国家理念的确立和国家制度的建设,对于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社会建设,对于提升公民对国家信任感和依赖感,促使公民自觉承担国家责任、履行法律义务等,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认为,凡是能称得哲学的,就应该有它自己的相应的体系,“哲学要没有体系就不成为哲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的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有偶然性的。”(黑格尔《小逻辑》第56页,以下引此书只标明页码)所以,黑格尔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那末,黑格尔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哲学体系呢?在此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结构 黑格尔哲学体系结构的显著特点是三三制。不论是整体,还是部分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并以正、反、合三个环节,即肯定(正)、否定(反)、否定的否定(合)的形式展开的,经过一系列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霍耐特承认理论在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视野中,基于"社会性关注与社会发展、批判规范的探寻和社会正义构想"的问题意识,回答了"为什么我得承认你","承认如何可能","美好生活如何实现"等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伦理-政治转向,并着力于构建极具当代理论-实践价值的政治正义学说.  相似文献   

7.
王玲 《社科纵横》2013,(3):97-101
黑格尔认为法是理念的自由,他以此不仅把法看成由文字表述的条文构成的通常意义的法,而且把法理解为由伦理道德构成的精神性的存在,认为法是意志自由的表现阶段和形式,是人的精神的规定。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的法,伦理是主客观结合的法。它们不仅是法的构成环节,而且是国家观形成的基础。黑格尔国家观是伦理道德与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探微谢青马克思曾经十分精辟地把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成果,高度概括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紧紧抓住这一点,是揭示黑格尔哲学秘密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的关键。因为“否定”不仅是黑格尔哲学的...  相似文献   

9.
怎样评价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这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自从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将近一百年间,人们一直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革命的进步的,而他的哲学体系却是反动的、保守的,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反映。斯大林概括得最清楚、最干脆,他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中写道:“不用说,以永恒观念为依据的黑格尔哲学体系彻头彻尾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同样很明显,否定任何永恒观念的黑格尔辨证方法却彻头彻尾是科学的和革命的。”①这种把黑格尔的体系和他的辩证法绝对对立起来的论断,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们可以从恩格斯的…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4):94-100
在黑格尔的道德哲学中,国家是伦理实体、成为国家成员是单个人的义务、单个人在国家中获得了实体性的自由等从不同视域标明,精神的排他性决定了爱国道德的价值合理性。为此,需要单个人从生命历程中呵护自在的爱国心、和平时期承担对国家的基本义务、危难时期英勇地拯救国家等方面张扬普遍性,践履爱国道德。加强黑格尔爱国道德思想的研究,理论上对于深化黑格尔哲学思想特别伦理思想的研究,实践上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关于伦理实体经过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的“必然性的圆圈”辩证运动,建构了特殊性与普遍性、个体与实体统一的自由的正反合发展理念,对理解自由及其实现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但因为过于侧重抽象的理念,没有解决好抽象的理念和客观的共同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没有彻底解决黑格尔认为的道德阶段善的主观性和抽象性的问题,把具体共同体中个体与实体统一的特殊形态当作了普遍形态的正反合,使自由及其实现陷入了抽象与封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从客观上肯定了现实伦理共同体逻辑的不断拓展,同时也拓展了人对自己实体性的理解和建构,肯定了特殊与普遍、个体和实体相统一的自在自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精神性实体与客观性实体相伴而生、互相影响、辩证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涛 《社会》2022,42(5):95-123
比较黑格尔的伦理概念与古代伦理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澄清现代社会的理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是一个借助习惯、法律和政制搭建起来的、旨在塑造人的欲求和欲望的生活方式。对于处在自然德性和思虑德性之间的伦理空间而言,习惯、法律和制度并不是自足的,它们着眼并取决于德性。相比之下,在黑格尔那里,现代人无须具备多么高的德性,仅仅通过服从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就能够驯化自己的欲望,从而赢得他人的承认和自由。不过,我们需要反思,在法律和制度的健全和完备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或许,这仍然取决于我们能否在自身的文明传统中再度唤醒某种伦理特质,去驾驭这些理性化的法律和制度,营造出一种值得欲求的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科耶夫是本世纪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黑格尔的重新阐释,使黑格尔融入了现代法国哲学。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辩证法”,他以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为主要理论背景,以极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阐述了黑格尔“主奴关系”中欲望、他人、承认、生命、斗争、死亡、劳动、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历史终结等重大论题,使主奴关系问题成为理解历史的一条主要线索。科耶夫的思想不仅对于理解20世纪法国思潮具有重要意义,对理解今日世界之现实以至于21世纪的世界图景,也极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不是心理学,不是精神现象学, 而是逻辑学=关于真理的问题。” ──《哲学笔记》第186页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黑格尔《逻辑学》的主题。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真理不仅应是哲学所追求的目标,而且应是哲学研究的绝对对象。”(《小逻辑》第 93页)列宁在对《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15.
炎冰 《阅江学刊》2012,4(5):14-23
黑格尔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学界对此争议纷呈、褒贬不一。黑格尔把国家问题置放在“客观精神”的叙事位置,说明国家作为伦理性精神实体不过是家庭、市民社会的自在自为的必然性结果。自由的定在是国家理念之本体,自由意志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获得其本真态与现实化,由此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正义的内核。虽然黑格尔的国家观中不乏宣扬王权专制的成分,但透过文本显性语词的表层,个中渗含着民主意识和完政精神.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资本逻辑中主体超越性的难题是学术界的热点论题,霍耐特从“支配自然”的逻辑与历史哲学中的工具合理性两个层面,声称阿多诺的统治理论主要是“行政管理式”的统治理论,断定阿多诺的社会理论是“社会的终结”。但是,回到阿多诺的文本,霍耐特这种观点显然是“刻意”的误读。阿多诺已经明确地将整个社会所遭受的统治界定为“交换原则”的“现实抽象”统治,而不是“行政管理式”的个人统治。当然,霍耐特的理论意图是通过批判阿多诺的方式,给被压迫群体以颠覆性的反抗潜力,从而弥补早期批判理论的缺陷,但这条道路是难以通达的。改变资本逻辑统治形式,无须规范性地设定,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是主体基于自身生存抵抗资本逻辑同一性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7.
虽然《法哲学》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黑格尔唯心主义实质及其国家观的保守性和政治态度的反动性,但大部分篇幅却包含着诸多进步意义和合理因素,例如对法与不法、法与道德、善与恶、动机与效果、普遍性与特殊性、平等与不平等诸关系的具体阐述,不但闪烁着深刻而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火花,而且还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对辩证思维所作的贡献和为唯物史观提供的理论前提,正是黑格尔的伟大之处,这不仅应当包括他的逻辑学,而且应当包括他的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和他的各种著作,特别是他的《法哲学》中的一些具体论点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哲学的对象、方法和体系一致的原则,使我们不能不看重黑格尔哲学体系自身的内在矛盾。无疑,一种哲学理论的元哲学形态本身也是一种哲学,而且是一种“意识形态”(阿尔都塞意义的)色彩更少的哲学。因此,超越黑格尔意识形态中的哲学思想而考察其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就绝不仅仅具有一般的哲学史意义了。 20世纪几乎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开始的,这无疑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黑格尔的现代影响。在这种批判中,人们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基本评价:一些哲学家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强调过程、生成和否定,它本质上是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哲学界,人们都承认黑格尔哲学包含着“合理内核”,并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总是这样地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对“合理内核”的理解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把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看做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这种理解,既不符合黑格尔哲学的实际,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论述。一、辩证方法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述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20.
在对黑格尔哲学宝库的挖掘中,解读剖析马尔库塞的相关论著对深入理解黑格尔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理性与革命》一书的文本解读,借助马尔库塞对黑格尔理性的普遍性、历史性、现实性等概念的重构性理解,力图把握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和实体性内容,解剖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辩证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从马尔库塞的视角去透视,何以马克思是黑格尔思想遗产唯一的、真正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