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强;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弱,通过一系列检验之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结论表明,应当构建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引导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人员流动是一个基础却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采集了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中上百万真实的公开简历数据,并通过对其进行文本分析来重构该地区人员流动历史的面板大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人员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及相关投资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员流动性水平.同时,本文也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式,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进一步验证了主要结论.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与国际影响的实证理解.同时,本文对线上简历大数据的运用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算201 0—2020年我国城市群的产能利用率,通过PSM-DID方法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显著提升我国城市群的产能利用率11.7个百分点。分区域显示,“一带一路”倡议能显著缓解中西部城市的过剩产能,而对东部城市不显著。从机制检验看,“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和推进海外工程项目合作三大作用机制来缓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供不应求的金融服务需求,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则是构建供求匹配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为样本,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指数,度量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然后分别从政治与安全、经济与贸易、文化与教育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主要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军费支出、制度距离、经济自由度差异、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以及码头货柜吞吐量的影响。其中,中国与亚洲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受政治与教育因素的影响明显,而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则受经济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视程度.由于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一带一路”重点省份对倡议实施负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倾斜,形成不同省份之间比较优势的外生差异.以公司并购决策作为获取比较优势的工具,本文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公司跨区域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带来的比较优势提高了重点省份公司作为并购目标方的吸引力.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重点省份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当地具有这些比较优势的公司被其他省份公司并购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并且并购后公司的融资和“走出去”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目标方比较优势对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收购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本文研究结果为拓展企业边界来获取政策优惠和资源支持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解,对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及其后续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蔓 《科学咨询》2023,(4):118-12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和推进以来,就受到美日印澳的关注、敌视和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战略围堵与遏制。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文献较多且内容丰富,并且对“一带一路”倡议遭遇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挑战的研究已有所涉及,但并未出现关于经济冷战思维系统化的专题研究,存在对经济冷战思维概念模糊、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问题。由于经济冷战思维属于冷战遗留问题的范畴,因此,本文采用冷战遗留视角,厘清经济冷战思维的概念,以便拓展“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新视角下,本文将相关国家经济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经纬、现实脉络及未来趋势置入当代世界体系衍化与国际格局变迁对立矛盾场域中,设置不同标准对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进行分类,透视这些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不同类别及其组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动因和路径及其特点,从而开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冷战思维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是制度因素、行业因素和企业内部资源因素合力而为的结果。文章借鉴战略三支柱理论,结合制度观、行业观和资源观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双元创新平衡的直接影响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和企业财务冗余在其间所产生的调节作用。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提高了参建企业双元创新的平衡能力,并且对民营企业、新兴优势产业企业和外向型节点城市企业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由于竞争效应,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参建企业双元创新平衡能力的促进作用,而财务冗余的增加则因委托代理问题的加剧削弱了两者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构建对优化国内大循环意义非凡。本文通过考察对外直接投资(OFDI)这一外循环因素对金融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影响,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视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理论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领域过度投资时,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金融科技外溢效应的发挥,可有效提升金融效率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动态空间自回归检验中得到验证:当前金融科技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尚未发挥显著作用,但其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领域的应用却可以推动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因此,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遇,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国际合作、加快金融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强化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是引导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郑万腾  赵红岩 《管理学报》2023,(7):1056-1064
基于2006~2019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城市双创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相比于其他城市,中欧班列开通的沿线城市双创活力平均提升9.6%,但存在显著的多重异质性。具体的,中欧班列开通对中西部、自贸区、一带一路、营商环境差、商业魅力弱以及高劳动力错配和低资本错配等沿线城市双创活力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通过贸易拉动、投资驱动、就业带动和政府支持4条路径间接促进沿线城市双创活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高校肩负人才供给的重要使命。本文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对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方本科高校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其存在问题,从七个方面给出构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着眼于“一带一路”规划的整体发展愿景,立足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中国气象服务能力的现实,围绕“帮助域内国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域内国家经济的绿色发展、保障中国气象企业走出去”三方面目标,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水文部门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相关省、区、市气象局在“一带一路”气象国际合作中承担的建设和服务任务,对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对“一带一路”区域内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气象合作平台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梳理。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对统筹协调各机制下的“一带一路”气象合作活动、提升内部协作和外部沟通、积极拓展新的合作平台、创造新的合作机会、指导国内气象部门加强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一带一路”成为热议话题。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全球视野,不仅能强化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流,也能为更多民众带去看得见的实惠。如果将“一带一路”比作跨越国界的乐章,那么它的基调就是共赢。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二氧化碳释放强度、二氧化硫污染强度、细颗粒物排放强度,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等重要指标,揭示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产业增加对空气污染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对空气质量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第三产业的一味增加也并不能够消除空气质量的压力。第二、第三产业的偏移是大势所趋;需要采用先进合理技术降低或消解第三产业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议:促进第二产业绿色发展;重视第三产业的低碳低硫发展;系统构建产能合作网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问题。本文建立供需模型综合分析国家距离对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两种主要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随后使用PPML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距离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整体呈现抑制作用,其中对OFDI的抑制更为显著。不同维度的国家距离对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影响不同,文化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提高了出口倾向,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则提高了投资倾向,此类因素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间也存在差别。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敏  薛伟贤  陈莎 《管理评论》2022,(12):49-59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对各国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提升的影响。运用网络分析方法,从联系广度、联系强度和中心性三个维度刻画各国的网络特征,并就贸易网络发展影响各国GVC地位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与验证。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各国间的联系广度和联系强度提升显著,中国取代意大利成为网络中心地位最高的国家;(2)各样本国家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联系广度、联系强度和中心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其GVC地位提升;(3)技术外溢、产业转移和规模经济是“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影响各国GVC地位攀升的重要中介变量。其中,技术外溢发挥的中介效应最大,说明技术外溢是“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促进各国GVC升级最重要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6.
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进行理论研究,提出投资动机决定模式选择的理论假设,依次分析了寻求技术、市场和资源的动机对模式选择的影响。根据二值选择模型向多值选择的拓展原理,构建多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能源企业寻求资源和技术动机对其对外投资模式选择作用比较显著,而寻求市场动机作用不甚显著。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防范政治风险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登攀  周青  杨伟 《管理评论》2022,34(2):154-165
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企业“一带一路”出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为扩大国际市场,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但是面临“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除了技术创新能力之外,市场拓展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不仅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企业“一带一路”出口贸易的影响,而且分析了市场拓展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一带一路”出口贸易,但是过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反而会降低企业的“一带一路”出口贸易,同时市场拓展能力会导致两者间倒U型关系更平缓。最后,企业年龄会提高企业“一带一路”出口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在这一进程中,"走出去"企业会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以化解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这样说。这一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从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新的一页。根植历史,指向未来;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主体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影响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重塑空间结构来减少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信息损失.本文利用中国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高铁开通影响股价同步性可能存在的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沿线企业的股价同步性,采用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主要通过信息效应而非治理效应来降低股价同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初始交通资源匮乏和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高铁开通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新经济地理学和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领域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为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实现区域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