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再次引发社会普遍焦虑,主要体现为作为人类独有能力的语言与情感劳动的替代性担忧。导致替代焦虑的根源与传统的人机对立观有直接关联,即机器是作为人类主体的工具性存在,这种观点并未准确辨识人与技术的协作共生关系,难以有效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当代社会中角色的新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重新辨析人的本质与人工智能劳动的角色,将人工智能从人类中心的权力结构中解放出来,寻求对传统人机关系的颠覆,视人工智能为与人类共生的存在者,在坚守人的本性基础上重建协同共生的人机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人禽之辨"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来面对未来的"人机之辨"。但技术的发展将大大超越这种直观的"人机之别",会出现更多的智能存在样态;"智能网络"就会突破传统的"人机之别"而整体性地笼罩人类的生活,这将使"人机之辨"失去意义;更具挑战性的是基于"基因编辑"和"人机嵌合"的技术对人类自身的改造,这更是对人类既有的文明的根本性颠覆,从而发展出某种"后人类文明"。但是,人类的未来并不是今天技术直线发展的产物,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知止"智慧,懂得人类的发展须"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应对未来文明挑战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3.
解决人工智能机器人权利的理论问题,对未来法律发展和制度措置尤为关键。从后人类主义的平权、扩权实践,人机相容的立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法律权利造反能力来看,赋予人工智能机器人权利是理论可证的。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权利类型,可赋予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人”法律人格,但基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实力差异、发展阶段差别,应多层次、差序化地进行赋权。另外,对人工智能权利限制在一定界限范围内赋予,预防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人的伤害,也是解决人工智能机器人赋权难以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软件人"(SoftMan,SM)是在Agent、智能机器人、人工生命等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为解决当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深入研究入侵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和"软件人"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软件人"(Multi-SoftMan,MSM)的智能入侵防御协作模型.模型采取无控制中心的分布式群体"软件人"体系结构,避免了单个中心分析器带来的单点失效问题.每个数据采集部件、检测部件和分析部件都是独立的单元,不仅实现了数据采集的分布化,而且将入侵检测和实时响应分布化,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真正实现了分布式检测的思想,这有助于解决目前入侵检测系统普遍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系统不易维护、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治理中的协作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是人的社会实践中的普遍行为,在每一个时代,人类的共同生活都会造就出一种合作精神.但是,工业社会把人类的合作异化为协作,官僚制就是典型的协作体系.在20世纪后期以来的"人类合作治理"模式的成长中,提供了人类合作精神再度出现的契机.未来的社会治理将是一种"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不仅给新闻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变化,也对新闻伦理道德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新闻伦理价值在新技术的渗透中不断被解构。应该构建何种内涵的新闻伦理观来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一问题应尽快展开学术研究和讨论。根据“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进行考察,“人机协同”概念强调了未来技术发展对新闻业的更高要求,其伦理学内涵也为突破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哲学路径:构建人机之间平衡和谐的关系,以人类的智慧让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物尽其用”,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人”,本质上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中所具有的自然性、意识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主体。“人的现实”,在当代社会,人类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也面临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危机。确立一种新的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已成必然。它是一种既能体现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价值观,又能体现人与社会关系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人禽之辨"的基础是人与天下万物为一体的基本理念,而将人从自然世界一切物类当中区别出来的基本目的,则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立法而享有人道生存的庄严与崇高。"人机之辨"的基础与"人禽之辨"并不相同,但在目的上应当趋同。"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不能侵害甚至消解人本身的生存目的。如果"机器人"作为一种未来的"新生命形态"而出现于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则"机器人"应能被教化并遵循人类的基本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人禽之辨",是中国传统儒家为人类文明确立的一个底线标准,其具体的内容与要求可以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其中所蕴含的肯定人文与人道的基本哲学精神,具有恒久的价值。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机器人——机器的人化与人的机器化,将会越来越与我们"自然人"构成一种密不可分的新"人机"关系,人类的伦理道德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儒家"人禽之辨"的古老伦理戒律对于广义的机器人而言,是否有效?我们将如何才能守住人类的文明底线?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人的发展 ,从而使人的发展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上升运动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同时每一种经济活动形式又不可避免地对人的发展有某种负面的作用 ,既付出一定的代价 ,又使人的发展呈现出每一发展阶段的不同的特点 ,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同样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 ,对扬弃这些代价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机器人法律地位的确定与否,是解决人工智能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身份认同焦虑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智能机器人不具备人类的生化系统、自主意识和理性,因此无法独立担责,不可赋予其类似于自然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又因为智能机器人难以拥有独立的财产,亦无法像法人一样被拟制为法律主体.所以,智能机器人法律主体地位与“人类中心主义”“智能机器工具论”的伦理共识相矛盾,应在法律上将智能机器人界定为“客体”“工具”来进行准确定位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这种相互作用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载体.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集中体现在人的生态化属性,因而把"社会生态人"作为人的阶段化发展的价值理念和生态化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一种人性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3.
陈巍 《学术月刊》2023,(6):16-27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社会机器人正坚定地从虚构走向现实。随着复杂的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社会机器人的开发亟需妥善处理机器人、人类和情境的关系。当前,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解决人类如何感知并与这些智能体互动,以及人脑在多大程度上将智能机器纳入人类社会环境等问题。人类与机器人互动的最新发现、当前挑战和未来方向呈现出跨学科视角的复杂性,并逐渐衍生出人机互动与社会认知的互惠约束问题,具体涉及人机互动的拟人化以及第二人称特征。相关思考酝酿出人机互动的社会神经科学框架。该框架聚焦拟人化人机互动在非言语交流上的多维空间与特征相似性,并借助第二人称神经科学范式比较了人-人互动和人-机互动的神经机制。机器他心的未来仍有待整合来自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社会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等不同但互补的研究领域的发现,从而重塑社会机器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潜力和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ChatGPT和“文心一言”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造就了人机合作进行知识生产(尤其是学术研究)的新形式。以探究数字劳动的含义为例,以人机问答的方式获得机器智能提供的答案,这展现了ChatGPT和“文心一言”可以辅助人进行学术研究的新功用,从而形成人机合作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机器智能在提供资源的概括和简单的文本生成方面对人的知识生产提供高效的帮助,并通过人机问答的互动使这种帮助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对机器生成内容的具体考察,深入体验这两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新产品的实际使用,也可以发现其明显的不足和局限,尤其体现在:由于受限于训练数据集和能够进入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其归纳既有知识成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与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更不能替代人去进行原创性的知识创新。鉴于此,需要理性地看待智能机器为人类的知识生产所能起到的功用,既要前瞻性预测这一新型的人机协同方式对人类未来知识生产走向的巨大影响和积极意义,也要根据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机制,发挥好人在使用提示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人的积极作为来调动智能辅助系统的潜能,在人机之间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融洽的互补式合作,来助力学术研究型知识生产活动的开展,并对人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始终保持足够的警醒。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和宗旨出发,阐明了生态伦理学的本质并没有背离尊重人、关心人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文精神;而生态伦理学的宗旨则强烈地呼唤着一种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人文精神,即“生态人”精神、“人类人”精神和“全面人”精神。  相似文献   

16.
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自从告别了单纯的物理世界之始,人类便进入一个由符号织成的网络之中。两个世界的界限便是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分野。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越强,离异物理世界就越远。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皆是如此。人的统一性是各种人类符号的功能的统一性。神话、宗教、语言、艺术、科学和历史等都是人类文化符号活动的组成与生成,在统一化和区分化两个维度中共同塑造着人及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时代的变化往往赋予马克思学说中的不同内容以新的阐述和发挥,从而彰显其时代的重要性。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即是如此。在当今生态问题成为人类不断关注的重点同时,物质变换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物质存在方式而受到追捧,也由于其表达了一种社会化发展的理论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是对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8.
"免疫软件人"(Immune-SoftMan,ISM)是以人工智能、人工生命、生物免疫机理和分布式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和多智能体(Multi-agent)技术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文章对"免疫软件人"的概念、主要特性和科学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免疫软件人"的迁移机制,并对"免疫软件人"的迁移方式和迁移过程以及在迁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这为进一步将"免疫软件人"技术应用到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 ,突出强调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是 :人类一方面由于正确地认识了自然界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取得了改造自然的胜利 ,消解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另一方面 ,由于人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或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使自然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 ,从而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对立和矛盾的激化程度 ,迫切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口生产等四种生产活动.它们是维持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并能得以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消费活动.人的适度的物质消费活动和健康的精神消费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