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薇 《学习与探索》2006,(1):164-167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运动是建立在意欲打破单纯以政治需要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上的,以文学性、审美性作为文学作品入选文学史的标准.但文学史的书写能否真正做到拒绝政治,这引起了学术界新的质疑,而文学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也使得文学经典成为流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二百年来奥斯汀小说的接受与传播过程,为如何看待和对待文学经典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奥斯汀的小说经历了自身价值不断被发现与显现、在多重外力作用下从通俗文学走向文学经典的过程;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奥斯汀小说作为源文本不断衍生、被开发,由文学资源成为文化产业链的资本。大众传播形式固然有削弱文学经典严肃性和深度感的一面,但经典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各种重构和阐释为奥斯汀创作注入活力、延续生命,构建出文学经典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60余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它始终与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变迁以及生活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如何评价当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则需要重构当代文学观念,反思现代性和文学性的评价标准,坚持历史化与经典化相统一的原则,特别是需要明晰社会主义文学与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复杂关系,确立作为文学资源的当代文学理念,由此承担文学传统的历史使命,发挥文学经典化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基本内容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照和把握 ,与此直接对应的表现形式是文学的整体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形象又是由具体的文学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 ,因此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形式的形式 ,是文学的二度形式 ,而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由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三者相互关联构成的双重的二元对立结构。认识文学文本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二元对立结构 ,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解读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志荣 《求是学刊》2004,31(5):91-93
时下所说的电子媒介的文学主要是指网络文学,但是广义的电子媒介应该还包括广播和影视.如果从媒介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的历史变迁,我们不妨把中国文学分为口头文学时代、刻写的书面文学时代、印刷的书面文学时代、戏剧文学时代和电子文学时代.电子文学就包括广播、影视和网络等以电子媒介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中电台里的诗歌朗诵和广播小说是口头文学的延伸,影视文学是戏剧文学的延伸和文学作品的视觉图象化表现,网络文学则是书面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2):131-138
归有光是清代文学评论中的焦点人物,其形象在清代学者的批评总结中完成了"经典化"的历程。清人对归有光的讨论大致延续钱谦益与王夫之的批评理路展开,重点关注了归有光文章的文辞与义理两个层面,而讨论的对象则是归有光的《史记》评点及其自身文学创作。在清代复杂的文学流派与文人群体论争中,归有光成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其形象也不断地被重塑着。支持者赞其文法可学,反对者批其文章无道,而对其他问题则皆视而不见,彰显了文学经典化历程的曲折走向。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一种商品,也有一般商品的两种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文学作品的使用价值,即对于人的有用性。这是由其本身的思想、艺术内容构成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则和一般商品价值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  相似文献   

8.
唐宏峰 《求是学刊》2005,32(2):90-91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9.
媒介变化与京味文学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一川 《求是学刊》2005,32(2):88-90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10.
宋学鹏 《求是学刊》2005,32(2):91-93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11.
文学概念有着多重意蕴,历来被人们在不同层面和意义上使用,诸如大写的文学、小写的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等等.过去我们研究的文学一般都是指前者,即大写的、由少数精英创作的、被印制成书刊文字的文学.这种研究表面上研究的是文学,但实际上是通过研究来认识主体自身,揭示主体是如何在文学活动中被建构起来的.自从雅各布森提出文学性概念以来,文学研究范式实现了从宏大理论叙事向文学作品自身的转型,从而进入了对具体的、大众消费的、新媒体形式下的文学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苑 《求是学刊》2005,32(2):95-96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13.
单智慧 《求是学刊》2005,32(2):93-94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1):126-129
近些年来,文学经典的确立一再成为众说纷纭的话题。论文回溯了以往文学经典建构的历史,提出经典建构是一个动态过程,应着重研究经典是如何确立的以及什么人在维护的问题;分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生成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包括政治意识形态、外来文化思潮、文学评奖、大众文化的兴起等等;提出了经典建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文学发生的多源流、多传统的现象,立足于世界华文文学的范围进行筛选;二是应适当提高经典筛选的艺术标准,让留存下来的经典越来越精。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方式,体现了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甚至终极关怀,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包含了道德上的自省和反思,能够通过启迪和诱导人们的行为方式而发挥道德感化功能.文学中的道德判断是以情感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是从主体出发,由情感而生判断,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主观好恶免不了渗透其中.因而文学的道德评判是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超越道德判断的层次,把人物或行为纳入多维价值系统进行立体的观照,从而做出更高的富于人生哲理意味的把握,因此,文学的道德诉求与道德超越是文学与道德关系的两面.  相似文献   

16.
林超然、高方两位先生的新作<心灵的旁证--中国百年抒情文学经典咀华>,作为"寒地黑土文化"丛书的一种,于2008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近百年以来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精选了20多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进行了赏析与品评,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文学经典的心灵之旅.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品析之前,列出了50篇小说、散文、诗歌的"经典榜单".阅读这些榜单就会发现作者遴选标准之高,眼光之独特.首先,榜单贯通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地域上涵盖了大陆港台的众多作家.从现代文学的起点开始,至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应该说每一历史时期的作品都有人选.  相似文献   

17.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3):107-108
●主持人话语:关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问题,自从19世纪英国两位著名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和T.S.艾略特作出定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前者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最好的东西",而后者则用"成熟性"、"广涵性"、"普遍性"等特性来界定文学经典。他们都是依据文学本身的特质来确认文学经典,而未曾考虑过还能有别的衡量标准。这一格局到20世纪70年代却被彻底打破了,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发现,在谁能入典、谁不能入典的问题上体现着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作为精神偶像树立于诗坛,纯粹是靠文学实现的.而他的作品后来被遵尊为一种风格典范,则是依赖其作品的精神史内涵.陶渊明的经典化过程,包含着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过程,作为其文学之标签的"隐逸"在后世的接受也呈现为多样的内涵,尤其是到明清两代,已被注入特殊的积极意义.与隐逸原初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9,(3):133-139
针对网络小说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这一命题进行研究,是在网络小说20余年发展与"断代"时间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对网络小说自身价值定位、媒介定位与小说经典定位的整合,在中国小说的发展流脉与创作模式里,找到网络小说的时代节点与文学史价值。通过对网络小说"入史标准"的梳理和网络小说史学责任、文学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阐释,最终探讨在大众审美与经典价值之间网络小说创作与当今文学价值体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的历史小说在叙述方式上呈现出传统历史小说、“红色经典叙事”、新历史小说等不同的形态和格式。传统历史小说和“红色经典叙事“由“正史视角“出发 ,富有明显的“春秋笔法”意味 ,强调创作的忧患意识和文学的史诗风貌 ;新历史小说从“野史视角”切入 ,在一种整合或多元化的视界中试图实现向历史的“本然性”的回归。传统历史小说和“红色经典叙事”对“历史”的艺术转载方式是将历史演绎化 ,并凭借着这种方式来展示历史前行的规律和趋势 ;新历史小说则倾向于对“历史”的感性化叙述方式 ,由此生发出“因文生事”的运思方式和“随意点染”式的叙写 ,并表现出对“历史”的某种“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