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捆绑价格促销对冲动性购买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丽  吕巍  黄静  江麟 《管理评论》2008,20(11):17-24
捆绑价格促销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被业界广泛采用。然而,捆绑价格促销方式是否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对冲动性购买是否具有激发作用?本研究以捆绑价格促销为诱因,探讨不同的捆绑价格呈现方式和捆绑方式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在完善冲动性购买研究的同时,为企业采用捆绑价格促销方式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3.
冲动性购买行为是近年来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门问题。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包括冲动性购买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解模型的研究,作以总结性评述,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未来可行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异地性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动性购买在商场和超市的零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异地发生冲动性购买,然而文献中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大量是集中在对同城购买(常居地购买)的实证上,很少涉及以异地购买(非常居地购买)为实证对象的研究.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环境,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原有的理论模型是否能够全面解释?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如下研究问题:异地性会对冲动购买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通过访谈和文献检索定义了异地性变量的四个维度:文化差异、时间压力、重购成本、购买压力.并以旅游者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异地性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者感知的文化差异、重购成本和购买压力与其冲动性购买意愿和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购买压力的影响最大,文化差异的影响次之,重购成本的影响相对最小.因此对零售商而言,针对异地消费者,基于加大购买压力感知的考虑,挖掘其家人和朋友的需求可能比挖掘其本人的需求更重要;基于加大文化差异感知的考虑,介绍商品的文化背景可能比介绍商品本身更重要;基于加大重购成本感知的考虑,有些商品原产地销售可能比在全国布店销售更好.  相似文献   

5.
章璇  景奉杰 《管理科学》2012,25(3):69-77
从在线销售商品在配送环节上的差别以及商品的享乐性角度探索性地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网络商品在线冲动性购买的差异。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2(虚拟商品vs.实体商品)×2(享乐品vs.实用品)组间实验检验消费者对4类在线销售商品购买意愿的差异,验证商品与消费者间时间距离的影响及其与商品享乐属性的交互作用。为增加实验室实验研究结论的外部有效性,采用3个在线模拟网上购物的现场实验,以被试的在线订单数据而非自我报告的购买意愿验证实验室实验的研究结论。自变量的操纵是在网络商店中设置不同类型的商品,分别以消费者自我汇报的购买意愿和模拟网店中的订单数据为结果变量进行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在线网络购物模拟实验的共同使用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消费者在线购买虚拟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要高于在线购买实体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消费者对享乐性虚拟产品的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最高,虚拟的享乐品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显著高于虚拟的实用品,实体享乐品与实体实用品的购买意意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不太显著。该结论对在线零售商针对不同产品类别进行销售和采用相适应的促销手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触觉的角度,分析在线商品展示和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物行为的影响。在设计商品展示和虚拟触觉等变量的测量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市场调研收集数据,对量表所获数据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基于结构方程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线商品展示和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其中虚拟触觉充当了间接作用中的不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框架效应理论,考察了时间压力和消费者调节聚焦对促销框架与消费者反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促销框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预期后悔的影响受到时间压力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促销时间限制紧迫下,减少损失型促销比获得收益型促销带来更高感知价值和预期后悔;而在促销时间限制宽松下,这两种促销框架的影响差异消失;同时,促销框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预期后悔的影响受到消费者调节聚焦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针对促进型调节聚焦的消费者,获得收益型促销比减少损失型促销带来更高感知价值和预期后悔,而针对防御型调节聚焦的消费者,减少损失型促销比获得收益型促销带来更高感知价值和预期后悔;最后研究还证实了感知价值和预期后悔在促销框架影响购买意愿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了解消费者异地冲动性购买行为的驱动因素,更好地把握他们的消费习惯,满足消费需求,扩大销售,提高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冲动购买是比较典型的消费者非理性购买行为。以往关于冲动购买的文献大量集中于探讨影响消费者冲动性的因素上面,而对于消费者自我控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自我控制的欲望—意志力模型,运用实验方法,探讨心理模拟技术对消费者冲动购买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过程模拟可以显著降低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水平,而结果模拟则明显提高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水平,高低冲动特质的人在这种效果上呈现明显差异;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高冲动特质的人更偏好结果模拟,低冲动特质的人更偏好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0.
促销是利用时间压力引诱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营销手段,而虚假促销则是商家利用促销原理设计的带有欺骗性质的促销活动.在虚假促销活动中,消费者是否作出购买决策,与消费者决策理性、时间压力感知以及是否过度自信密切相关.依据经典文献,本文将时间压力分为“个人时间约束、促销时间限制及机会成本感知”三个维度,将虚假促销决策中的过度自信分为“夸大感知利得和忽略感知风险”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调研获得的数据对所构建的虚假促销购买决策认知机制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虚假促销活动中,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时间压力与决策自信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过度自信又对购买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将过度自信看作虚假促销活动诱致的“热”心理状态,很好地解释了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认知机制.从各变量的具体维度来看,促销时间压力比个人时间约束更易引起过度自信,且机会成本感知更易导致夸大感知利得.此外,过度自信中的夸大感知利得比风险意识缺失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分析C2C 商家的交易记录, 发现单个商家的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呈幂律分布, 这与重复购买理论以往得到的购买次数为负二项分布的结论不同. 基于C2C 交易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具有购买强化效应的购买概率模型, 模型很好的解释了顾客重复购买率呈幂律分布的现象.实证和模型表明, C2C 环境中, 顾客购买次数的分布具有很长的尾部, 大量顾客有低的购买次数, 而少数顾客有很高的重复购买次数;模型还揭示了巨大的潜在顾客数量和顾客多次购买的强化效应是造成重复购买分布呈幂律形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C2C商家的交易记录,发现单个商家的顾客重复购买次数呈幂律分布,这与重复购买理论以往得到的购买次数为负二项分布的结论不同.基于C2C交易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购买强化效应的购买概率模型,模型很好的解释了顾客重复购买率呈幂律分布的现象.实证和模型表明,C2C环境中,顾客购买次数的分布具有很长的尾部,大量顾客有低的购买次数,而少数顾客有很高的重复购买次数;模型还揭示了巨大的潜在顾客数量和顾客多次购买的强化效应是造成重复购买分布呈幂律形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林新奇  丁贺 《管理科学》2019,32(3):54-67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优势理论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优势使用理论作为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认为个体优势使用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工作投入、自我效能感和绩效,而且还能降低个体的工作压力和缺勤率。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优势使用有益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以工作要求资源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中国情景下探讨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时间压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3个时间点收集数据,共得到226份工作在中国各类型企业中的有效员工样本。通过Spss 22.0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检验方法,对构建的员工优势使用对创新行为影响机制模型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员工优势使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创新时间压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优势使用不仅能够通过促进创新自我效能感提升创新行为,而且还能通过降低创新时间压力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为员工创新行为驱动力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进一步丰富了员工优势使用的影响效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之间的转化机制以及打开两者之间关系的黑箱,拓展员工优势与创新关系理论的跨群体适用性;有助于丰富工作要求资源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内涵。对于如何构建和执行基于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及如何管理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时间压力以便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冯博  王林  张跃先 《管理学报》2020,(3):354-364
通过对接待服务业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多数据源和多阶段调研,运用SPSS和HLM等统计分析软件,从多层次理论视角,探究了自我决定动机与组织服务导向如何共同促进优质服务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决定动机中的自主动机和内摄动机对个体服务导向有促进作用,组织服务导向对员工个人的服务导向有促进作用;进而,员工个人的服务导向提升其以深层表演和主动服务行为方式服务顾客的强度;组织服务导向越高,外在动机与员工的服务导向之间正向关系越弱;在组织服务导向与外在动机共同影响深层表演的过程中,员工个人的服务导向起被中介的调节作用;在组织服务导向与内摄动机共同影响主动服务行为的过程中,员工个人的服务导向起被中介的调节作用;在企业层面,组织服务导向正向影响聚合主动服务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张璇  龙立荣  夏冉 《管理科学》2017,30(3):3-13
 建言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存在问题的一种表达。尽管在组织中不乏破坏性建言的现象出现,在理论上也有学者对这一行为进行探讨,但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建设性建言行为展开,忽视了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研究。区别于以往积极的建设性建言行为,破坏性建言行为会给组织和员工自身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一种非理性行为,组织未能履行对员工的承诺或者责任可能是影响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重要因素。        基于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以自我损耗为中介变量,以内部人身份感知为调节变量,检验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湖北、河南、广东和山东的20多家企业80个部门的207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SPSS 17.0、AMOS 17.0和HLM 6进行统计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①心理契约破裂会导致员工的破坏性建言行为。②自我损耗在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③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于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更强;对于高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通过实证研究厘清了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自我损耗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仅证实心理契约破裂会造成员工自我损耗状态并引发员工的失控行为,更丰富了已有单一视角下对心理契约破裂作用效果的研究。而在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调节下,团队内成员的身份会弱化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创建和谐的员工组织关系不仅需要构建积极的氛围,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通过从源头上防止心理契约破裂的发生、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信息的沟通以及营造积极的“家”的氛围、提升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等多种手段,阻止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与数字化的深入使员工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时也给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全球治理目标。本文基于一个七维度的体面劳动主观构念,探讨了体面劳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通过对517份主管-员工匹配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表明体面劳动的实现可以显著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且工作投入和工作自我效能在体面劳动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可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帮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对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助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