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影响,发现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会增持现金,这种现金增持行为在融资约束较为严重、股权集中度较低以及学习能力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此外,本文还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发现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增持的现金,有一部分是以放弃当前投资机会为代价的,被放弃的投资机会构成了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增持现金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2.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背景下,企业创新已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全球价值链嵌入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所在。运用2010-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得出,货币政策与企业创新间呈现倒“U”型关系;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经由融资约束路径传导,即融资约束在货币政策负向影响企业创新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与大规模企业,货币政策对非国有与中小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合理调整货币政策、提升融资约束缓解效能、差异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应对能力,以发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激励作用,弱化融资约束的抑制效应,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问题,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利率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企业借款利率施加了显著影响,存在以Shibor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歧视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表现出显著的体制内外差异。一方面,对国有企业等享有融资优待的借款者而言,其借款利率对货币政策变化十分敏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的借款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降低其借款利率。本文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大力发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以夯实货币政策有效影响体制外企业借款利率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补贴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政府采取研发项目资金补贴策略的基础上,构建政府和企业家双方博弈的不确定性投资与融资模型,并给出博弈均衡下最优投资时机、投资成本、融资策略以及最优政府补贴的显式表达式。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债务协商能力会影响到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策略,只有当企业家在债务市场拥有一定议价能力的时候,政府补贴才能有效缓解研发项目的投资不足问题。另外,随着企业收益流的不确定性的增加,均衡下政府补贴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政府应尽可能根据不同风险的研发项目来采取补贴策略。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已有研发补贴政策的研究,为政府更有针对性实施补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光伟  孙铮  刘星 《管理评论》2020,(1):246-261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新财 《管理评论》2013,(1):149-154
本文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不确定性的异质性以及获得资金难易性程度的差异为出发点,运用熵理论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各自研发的投资策略,建立了二者的技术不确定性的计量模型和投资期权模型,并以此揭示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先于跨国公司进行生物技术研发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7.
夏鑫  杨金强 《管理科学》2020,23(5):13-23
基于不确定性投融资理论,探析或有可转债对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时机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而从缓解融资摩擦与压力的视角为企业引进或有可转债融资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或有可转债的转换率对最优投资规模没有影响;相对于普通债券,或有可转债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压力,减少了非效率投融资决策导致的企业价值损失;当融资约束企业的收益增长率、转换率与转换杠杆较低,而所得税率较高时,或有可转债融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融资约束、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玉君  苏治 《管理评论》2009,21(1):19-26
本文以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定量测算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约束情况下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1)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比最优水平低了约20-30%,平均投资效率仅为72%。(2)在上市公司的三种主要融资方式中,现金流量的增加不但能缓解融资约束,还能降低后续融资的不确定性;而股权融资和债务虽然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但前者无法降低融资不确定性.而后者会显著加剧融资不确定性。(3)大规模公司和东部地区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和融资不确定性较低.而小规模公司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有逐渐加剧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研发投入是制造业价值升级的重要动力。选取2016—2020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原有研发投入和企业价值的研究基础上,加入了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分析,分别验证了高、低两组融资约束条件下,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不同调节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影响企业价值,但是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会负向影响对研发的投资,这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原理的结果;融资约束会对研发投入带来企业价值提升的正面效应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在高融资约束组,企业的筹资难问题会加大这种显著的负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内外部融资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支出发生波动。而投资支出的变化会引发高昂的调整成本,因此企业有必要保持投资支出的相对稳定。本文重点关注企业在保持投资支出稳定的过程中,现金持有在平滑投资中的作用。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带凸性调整成本的动态投资模型,首先检验了现金持有对投资支出在总体样本中的平滑作用。然后进一步引入融资约束的视角,通过分组回归,比较分析了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下现金持有对投资的平滑作用的差异。研究表明,现金持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平滑作用,且这种平滑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政策和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期投资者影响后续投资者参与意愿。为了分析前期投资者经验对在线融资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融资者面对不同经验投资者的参与策略差异,构建了以未来流行度和项目声望为中介变量的模型。依据投资时序,本文以中国投资者真实投资数据为研究对象,观察窗口为2009—2018年,包含602412位投资者对6420个众筹项目的 896407次投资行为。采用数据分析、情感分析和文本挖掘方法,分别以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前期投资者经验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具有正面影响,且未来流行度和项目声望在前期投资者经验对融资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具有类似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后续投资者,提升项目的未来流行度和声望,以此为中介,使项目取得更高的融资绩效。除此之外,融资者的参与策略依赖于前期投资者经验。如果前期投资者具有丰富经验,融资者较少进行项目更新、社交参与和干预有利于融资绩效的提升;而当前期投资者缺乏经验时,融资者在融资过程中需要主动参与社交、讨论和进度更新。本文理论上丰富了对投资者经验的价值挖掘,完善了对在线融资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完善了行为科学、决策科学在融资领...  相似文献   

12.
我国M_2顺周期性的原因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M2呈顺周期特征,货币政策没能逆经济风向而动。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这个现象的出现不是因为央行对目前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策略执行不力,而是央行根本无法控制货币量的供给,原因是货币量在现代银行体系内是内生变量,取决于银行的贷款标准和企业的贷款意愿等。因此,需要放弃数量型货币政策,转向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导致民间融资市场异常繁荣.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融资需求的急剧增加,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逐步放开民间小额信贷等信用中介的限制.在民间信用中介蓬勃发展的同时,监管缺位、发展畸形、短期行为泛滥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对我国民间信用中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对市场经济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剑  严兵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24-132
企业研发(R&D)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如果内源融资投入不足或者外源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的创造性破坏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本文以2005-2007年38万多家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内外部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融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R&D活动更多的依赖外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融资对企业R&D活动的正向影响对中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更为明显。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市场结构由国有大银行垄断,银行贷款重实物资产、轻无形资产,导致企业研发创新活动面临较大的资金瓶颈。因此,深化国内金融改革,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有助于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增强企业研发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对企业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详细介绍了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基本理论、影响因素及度量方法,试图归纳和阐述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和投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引入风险投资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既直接降低风险承担,也负向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绩效间接降低风险承担.利用1996年~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凤险投资的匹配数据,实证结果支持理论预期.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风险承担显著更低,表现为风险投资对早期阶段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比例下降.退出绩效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风险承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风险投资通过IPO或者并购成功退出的交易数目更少、退出期限更长、退出收益更低,因而降低风险承担.研究表明,为引导风险投资支持早期高科技企业,除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奖励风险投资外,政府有必要维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7.
以风险投资“关系型融资”机制为视角,立足资源基础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在“关系租”起源与“关系型融资”价值创造机制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关系专用性投资、VC治理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整合模型,研究不同关系专用性投资属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VC治理行为的中介作用.通过264家科技型创业企业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实物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正相关,与VC增值服务负相关,VC监控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负相关;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负相关,与VC增值服务正相关,VC增值服务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VC治理行为在关系专用性投资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当前,环境不确定性已成为组织发展常态,而推动组织创新则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400余家科技研发企业的多源问卷调研发现:首先,外部互动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研发企业初创期与发展期均不起中介作用,在成熟期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次,决策参与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不起中介作用,但在发展期起部分中介作用;再次,外部互动与决策参与交互影响组织创新绩效,高互动—高参与组合下,组织创新绩效较高;最后,双元环境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企业初创期不起显著调节效应,在发展期与成熟期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学习一致性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的匹配效应,以及双元环境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资源转化进程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任晓松  孙莎  马茜  邵帅 《管理评论》2024,(1):131-148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能否有效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对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汽车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推广政策诱发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但更偏向于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推广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可以强化融资约束在推广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间的中介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只能加强推广政策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此外,推广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具有高研发投入的企业和地处高市场化环境下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从投资者情绪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视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文献和经验证据,也为政府精准施策及企业有效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对微观企业融资行为所产生的显著影响。鉴于我国金融机构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存在的信贷歧视,本文剔除了产权性质的影响,把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首先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有企业负债融资行为的影响,证明了财政政策的扩张和货币政策的紧缩都能促进国有企业负债融资的增加。然后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外部因素和股权结构的内部因素对负债融资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下,负债融资与国有企业绩效正相关;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负债融资与国有企业绩效负相关;股权结构分散程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负债融资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