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洁  常铭超  张露 《管理科学》2019,32(3):28-41
  创造有趣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不少组织通过设计和引导工作场所乐趣,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有效地缓解情绪衰竭。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背景下,工作场所乐趣为激发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新颖的视角。然而,工作场所乐趣的学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证研究不足,工作场所乐趣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匮乏。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从情感和资源双重视角建构理论模型,分析不同维度的工作场所乐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深入探讨乐趣体验和工作繁荣的中介作用。通过两阶段的问卷调查,收集贵州、山东和上海等地区10家企业共计383份有效样本,基于Mplus 7.0,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ping方法,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①乐趣活动和同事社交对员工创新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人自由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不显著;②乐趣活动通过乐趣体验和工作繁荣两条中介路径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③同事社交仅通过工作繁荣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④个人自由则经由乐趣体验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研究结果揭示了乐趣活动、同事社交、个人自由通过乐趣体验和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不同影响路径,不仅支持和验证了不同维度的工作场所乐趣具有差异化作用的学术观点,丰富了工作场所乐趣的理论研究,还为员工创新行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有一定启示,管理者应积极开展乐趣活动促进员工间的互动来打造有趣的工作场所,但要谨慎看待个人自由。同时要注意工作场所乐趣对员工的乐趣体验和工作繁荣的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聪颖  杨东涛 《管理学报》2012,9(12):1772-1778
以江苏280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员工代际差异在工作场所乐趣与个体绩效(工作满意度、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江苏企业员工各代际(社会主义巩固建设一代、文革一代、改革开放一代)对工作场所乐趣所持的态度存在差异。相对于文革一代,改革开放一代在工作场所乐趣同员工工作满意度、任务绩效的关系上展示出更强的正向关联性,说明组织管理者为改革开放一代营造工作场所乐趣有利于其完成角色内行为。但在向社会主义巩固建设一代和文革一代传递工作场所乐趣时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研究结果通过员工代际差异这个新视角,从理论上丰富了以往研究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毛畅果  孙健敏 《管理学报》2013,10(5):708-714
采用配对问卷调查法,以北京55家企业的457名员工为对象,探讨了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遭遇会严重损害员工的人际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和情感承诺,显著降低工作绩效、增加越轨行为。此外,主动性人格一方面会增强不文明行为对员工态度(公平感和情感承诺)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减弱不文明行为对员工行为(绩效和越轨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相对于低主动性员工,不文明行为对于高主动性员工的危害会更多地隐含于内在态度中,而非直接表现于外在行为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工作重塑理论和归因理论,探讨职场负面事件强度感知和员工关于事件内在归因的交互作用对员工任务重塑和后续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旨在丰富任务重塑驱动因素和作用结果的相关认知。通过对12家企业的292名员工及其直属领导的三阶段配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面临高强度职场负面事件且当员工将该事件进行内在归因时,员工会主动进行任务重塑,这最终有利于催生员工创造力。本文在理论上有利于完善任务重塑的相关认知,在实践上为组织引导员工如何应对高强度职场负面事件和提升员工创造力提供手段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鹏鹏 《经营与管理》2011,(12):111-113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的10多家大中型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压力、组织信任、工作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中的工作本身压力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氛围压力、角色压力、工作家庭分界面压力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组织信任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组织信任中的企业信任和同事信任对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组织依附理论和映像理论为基础,通过对344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员工工作嵌入与自我效能感在组织伦理气候与员工离职行为关系中分别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规则型伦理气候对员工离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工作嵌入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关怀型伦理气候对员工工作嵌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利型伦理气候对员工工作嵌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嵌入与离职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工作嵌入对离职行为的负向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7.
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角色理论,探索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绩效在员工敬业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利用在职学生的137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文化背景下,工作绩效也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个维度;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绩效在员工敬业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完全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工作资源,组织支持感是员工工作投入的重要预测变量。但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组织支持感也可能增加员工角色外的投入、减少对工作角色的投入。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关系。采用302名证券行业员工问卷,考察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曲线关系,进一步探索情感承诺对该曲线关系的调节作用。在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的基础上,采用多项式回归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员工的情感承诺后,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呈显著U形曲线关系。情感承诺显著调节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曲线关系,即情感承诺高的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呈U形曲线关系;而情感承诺低的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呈显著线性关系。总体而言,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潜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具有高情感承诺的员工其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只有超过一定水平后才会对工作投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对跨界多元选拔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1 048个有效样本的多时点追踪,探究了跨界多元选拔对个体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同时考察了证明目标导向在其间的边界条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跨界多元选拔对个体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重塑中介了跨界多元选拔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作用;证明目标导向负向调节了跨界多元选拔对工作重塑和个体创造力的直接作用,即证明目标导向水平越高,跨界多元选拔对工作重塑和个体创造力的直接作用越弱;证明目标导向负向调节了跨界多元选拔通过工作重塑对个体创造力的间接作用,即证明目标导向水平越高,跨界多元选拔通过工作重塑对个体创造力的间接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0.
王萍  吴波 《经营与管理》2015,(3):141-144
笔者以企业新入职的大学生(毕业两年以内)员工为调查对象,对心理授权和适应性绩效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授权能够正向显著预测适应性绩效。其中,工作意义维度、自我效能感维度与适应性绩效4个子维度的关系均显著正相关;工作影响力维度与文化和人际促进以外的3个维度显著正相关;工作自主性维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压力与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员工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兰霞  刘杰  赵海丹  娄巍 《管理学报》2008,5(1):138-143
依据相关文献与研究假设,构建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其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同时发现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工作性质等对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披头士法则     
维珍集团主席理查德·布兰森以善于激励员工创造力而闻名,他坚信“乐趣”是创建企业必不可少的要素。可另一方面,不计其数的商务人士都把工作场所当成监狱,他们越来越难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无法与自己周围的同事建立感情纽带,此时工作效率也会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挑战性压力与阻碍性压力并存的双元压力情境下,员工面临着资源失衡与认知失调。资源失衡激发了员工对个人资源投入和工作资源获取两种选择的平衡意识,按照任务重塑—关系重塑—认知重塑的顺序进行工作重塑。认知失调激发了员工减少失调和避免增加失调的动机,按照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建立认知重叠的顺序进行工作重塑。为优化员工工作重塑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要保持员工个人资源投入与工作资源获取的相对平衡,提高员工对不同工作重塑行为之间的认知协调程度,同时领导者要引导组织内部形成包容开放的工作重塑氛围,形成工作重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187位企业新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调查研究发现:(1)组织管理氛围压力、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与工作本身压力是企业新员工感受到的最主要的压力;(2)企业新员工工作压力在企业性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企业新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对企业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195名员工为被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的3个维度,即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威权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仁慈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德行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不显著,威权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仁慈领导与员工工作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威权领导与员工工作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敏 《经营与管理》2023,(3):133-140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越来越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而组织的创新程度取决于员工创新行为。为了促进员工创新,赋予工作一定的自主性特征至关重要。通过对318份问卷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工作自主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建设性责任知觉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且该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建设性责任知觉进行中介传递。  相似文献   

17.
有关领导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更多关注领导效能的作用,很少探讨真我型领导通过何种机制对创造力产生影响.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构建真我型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内在作用机制模型,并以两家民营企业集团中的532名员工及其89名主管为对象,借助中介性调节作用模型及相关技术,验证工作激情和权力距离在真我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真我型领导对工作激情和员工创造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工作激情能完全中介真我型领导和员工创造力间关系;3)员工的权力距离感越高,真我型领导对工作激情的正向作用越强,对员工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尽管在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批判性思维被广泛认为是决定个体创造力的重要个性变量,但却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而关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本文试图从个体认识论的角度,将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引入管理学领域,通过211对直接领导—下属—同事的三方配对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工作情景中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尤其是研究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思维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领导—成员交换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起缓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针对工作重塑对工作投入影响过程机制及情境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增加工作资源、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和减少阻碍性要求分别对工作投入产生不同影响。将不同维度的工作重塑区分为趋近型和回避型两种类型并对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分析。工作重塑可以通过影响人岗匹配、工作依恋、心理资本和工作意义来影响工作投入,同事支持及职业角色显著性对工作重塑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同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从策略组合的角度理解工作重塑、研究员工工作重塑对其他人的影响、关注工作重塑的负面作用及增加对调节变量的研究、探讨基于内动机的工作重塑对工作投入产生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薪酬公平对组织薪酬制度的落实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薪酬公平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却尚未明晰,在管理实践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而薪酬制度复杂的证券行业更是亟待优化。为此,基于信任视角和公平理论,构建薪酬公平感、团队信任感、员工工作绩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模型,收集220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薪酬公平感对证券行业员工工作绩效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子维度层面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在对员工任务绩效的促进作用中分配公平强于互动公平,互动公平强于程序公平,在对员工周边绩效的促进作用中互动公平强于分配公平,分配公平强于程序公平。在薪酬公平感—员工工作绩效中,团队信任感作为中介机制具备中介效应;在细分维度上,团队信任感在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对员工任务绩效的作用中呈现中介作用,而在薪酬公平感和互动公平对员工任务绩效的作用中不呈现中介作用,在薪酬公平感、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对员工周边绩效的作用中,团队信任感均呈现中介作用。在薪酬公平感—员工工作绩效关系中,自我效能感呈现调节作用。对于低自我效能感员工,薪酬公平感对员工工作绩效促进作用会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显著提升;而对于高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