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江苏省1 3个城市的生态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经济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2018—2022年江苏省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并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制约城市生态改善的主要障碍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从时间看,2018—2022年间各城市生态水平总体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从空间看,城市生态水平整体呈现“南高北低”格局;在职员工人均工资等四项指标是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生态经济成为制约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围绕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多层次均衡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武汉(1+8)城市圈,武汉以"一树独大"长期客观存在,如何实现各区域既快又好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湖北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择能够反映武汉城市圈内区域发展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其圈内区域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按综合实力评价了该圈内各区域的地位和发展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各市指标的差异以及导致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资源禀赋的差异都能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几个典型的城市(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评价,按经济综合实力评定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层次,从而认识城市之间竞争力的差异,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促进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入手,阐述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作用与主要成效,并将“十一五”“城考”指标与“十五”指标进行了详细比较,探讨了提高各城市“城考”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14个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使用SPSS17.0对2004、2009两年度河南省18个城市数据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得出了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分及其排序;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这些城市进行了分类,通过均值检验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分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至2009年间河南省城市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经济梯度以郑州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且等级逐渐降低;2004年至2009年间河南整体经济梯度格局无差异性,经济梯度结构格局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城市区域综合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难点是如何把多个环境评价指标转换成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新模型(PPCCDE).运用PPCCDE模型可把多维环境评价指标样本综合成一维投影指标值,根据投影指标值的大小就可对城市区域历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最佳投影方向反映了各环境评价指标对区域综合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据此可为筛选原评价指标、治理和管理区域综合环境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说明,用PPCCDE模型进行城市区域综合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简便可行,在城市规划与管理各种系统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晓媛 《经营管理者》2009,(22):111-111
科技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信息时代发展的最活跃的力量来源,抓住的了科技人才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先机,因此良好的科技人才资源环境,各种优先政策等是留住科技人才、快速发展高新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西安的科技人才资源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无锡市近日出台《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城乡居民收入成为左右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最重要指标。该办法规定,领导干部的实绩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生活质量4大类,共30项39个指标。各项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为8分,最低的为2.5分。这也是此次调整考评指标体系最大的一个创新,即高分值指标集中在民生、环保领域:其中唯一“最高分”8分为“城乡居民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沈阳市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3项一级指标和6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状选取和建立了适合沈阳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沈阳市2001-2010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现状。利用熵值法设计了评价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综合评价指数:资源环境水平指数(LI)、资源环境发展指数(DI)和资源环境协调指数(CI)。资源环境系统发展的协调能力波动相对比较大,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包含28项指标的会议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后确立了影响会议业发展潜力的六个因子: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因子(F1)、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因子(F2)、基础设施及环境支撑能力因子(F3)、人力资源保障能力因子(F4)、旅游业支撑能力因子(F5)和会议业发展水平因子(F6),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城市会议业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借助会议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对香港和上海会议业的发展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明确了影响两城市会议业发展潜力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我国环境面临的状况.接着介绍城市竞争力混沌系统的构成和城市竞争力飞轮模型指标概念,具体分析了生活环境、商务环境、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最后指出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运营水平,加强城市环境风险管理,严格执行规范评价,加大环境保护政策的刺激力度,依靠技术革新提高能源效率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使用18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1994年至2009年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情况给予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划分。结果发现,中原经济区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梯度,且梯度格局存在变化,但区域内"小梯度"格局与国家"大梯度"格局总体保持一致,这从而验证了相关理论以及国家梯度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衡量盐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选取11项适宜指标,8个参试市,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针对盐城与其它市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盐城经济发展要充分挖掘滩涂资源,坚持工业发展第一方略,加大招商引资,与其他区域协作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衡量盐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选取11项适宜指标,8个参试市,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针对盐城与其它市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盐城经济发展要充分挖掘滩涂资源,坚持工业发展第一方略,加大招商引资,与其他区域协作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衡量一位校长有五项指标——实力、能力、潜力、活力、魅力。这是日前在重庆举办的“现代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报告中,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科联主席陶西平首次提出的。陶西平说,建设部曾经在制定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中,提出了这五项指标,把它借鉴过来,我看就是评价校长的五项指标。他解释说,校长的“实力”,是他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能力”,是他胜任工作的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力”,是他还没有表现出的潜能;“活力”,是校长的精神状态和他的创新精神;“魅力”,是校长独有的才智、风度、态度所形成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3个准则层和28项具体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度量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沿海四城市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从综合评分值的大小来看,四城市间的分值差距较为明显,厦门生态安全水平具有较大的优势。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评价过程简易,结果定量并相对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城市环境相互依赖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是小城市的阶段性资源环境优势与大城市不同,该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包含4层次4个子系统共36项指标的小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漳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2012年漳平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维持在可持续发展程度由一般向较高水平发展;在"十一五"向"十二五"转型期(2010年、2011年),漳平市对环境保护投入减少,但经济持续发展,其资源环境优势在城镇化过程出现"消耗",造成环境子系统指数出现下降,因此,其重点是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漳平小城市生态文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的福利变化,提出了构成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的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农地城市流转导致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略有下降,模糊评价值从0.389降到0.338。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外,农民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社区生活、环境、农民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所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政治贸易经济研究发布了《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03》公布了中国200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12十分项竞争力的排名,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三,北京排在第四位。北京在全目各城市中拥有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因此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才竞争力这一指标?这里,我们选取了京沪自地自领群体生活工作的状态进行对照,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京沪两地人才竞争效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咨询》2005,(3):18-19
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政治贸易经济研究发布了<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03>公布了中国200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12十分项竞争力的排名,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三,北京排在第四位.北京在全目各城市中拥有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因此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才竞争力这一指标?这里,我们选取了京沪自地自领群体生活工作的状态进行对照,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京沪两地人才竞争效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