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玉岭 《决策》2005,(7):10-13
中国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大力降低农业人口,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各区域首领城市的打造和与此相关联的城市群发展。应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之外,以区域人口总量大的地方为重点,并视水资源的许可情况,重点推进郑州、武汉、成都、济南、沈阳、长沙、西安、合肥、昆明、太原、兰州等首领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城市化进程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本文通过中国省际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计算分析,能够清晰地得出由于省际间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不同,使各省之间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协调度好的,城市化水平就高;协调度差的,城市化水平就低。因此,协调度差、失调的省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才能促进城市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江西城市群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形态,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江西鄱阳湖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体育资源规划配置的研究就是要其体育资源优势转化为体育资源规划配置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建设好鄱阳湖城市群体育资源,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大连市发展全域城市化为背景,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对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间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8年间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此期间,大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总共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转折,2004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对此,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大连如何协调全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代凝冰 《决策探索》2009,(18):15-16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州小城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城乡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将成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重要节点;苏州小城镇建设目前普遍遇到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制约,化解这两大制约的出路在于"提升软环境,化解硬约束";应把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资源配置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并给予及时地引导和必要地扶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其协调发展需要内部各个子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才能实现.论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由创新基础环境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和创新资源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并分析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性问题进行探讨,给出评价两者协调程度的DEA度量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龙头企业与农业协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农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传统上以粮食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研究并不适合单一城市(城区)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本文构建以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为中心的城市承载力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城市承载力进行了案例研究,测算了海淀区未来的城市人口承载力,为海淀区通过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来提升城市人口承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城市(城区)进行人口承载力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发展现状,选取该区域近41座城市1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 st指数法测度各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各个城市GTFP的收敛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GTFP在201 0—201 9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城市群GTFP存在绝对β收敛,且存在GTFP由较低城市向较高城市趋同的“追赶效应”,并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长三角城市群应立足当下资源禀赋,提高规模效率,推进绿色崛起;应立足现有基础,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推动区域特色化、异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城镇化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城镇布局不平衡,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城市群(带)发展滞后以及生态脆弱、结构性缺水等问题。新疆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发展现状决定了传统的城镇化道路不可持续,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筹兼顾为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农牧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先导,走城乡统筹,量质并重,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3):28-31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3月19日在京发布。京津冀,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区之一,承载了很多人的理想与希望,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的约束面前,哪些是京津冀城市承载力的"短板"?是什么主宰了他们的承载?蓝皮书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北京作为首都,综合承载力已进入危机状态,人口、水资源、生态、交通等方面均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那么,其他地区?整个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承载状况到底如何?本文将简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营商环境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外在动因。本文将192个地级及以上市划分为9个营商环境区域和东西部、南北方4种典型营商环境地域,基于协调发展理论构造新型幸福感指标和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检验营商环境异质性对乡村振兴的复合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营商硬环境、软环境协调优化发展可稳步提升新型幸福感值,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域内因素协调发展是提升乡村振兴整体成效的根本动力,营商环境协调优化有助于提升各因素关联度。提出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市辐射乡镇协同发展,协调地域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注重农业现代化转型,力求探寻乡村振兴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处中原,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差距大,耕地资源稀缺,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无论从经济集中指数,还是从地理联系系数看,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都表现出区域差距特性。河南实施的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  相似文献   

16.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报告给50个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海、北京、深圳排前三位,重庆以39.4%进入前十,居第八位。《报告》主编、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牛文元对未来的中国城市化提出了四大建议:城市之间,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城市内部,主要是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现象难以完全用"工业决定论"来解释,服务业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流通业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就业吸纳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城市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成为城镇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对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建立P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从全国、区域及行业层面对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归纳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以流通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稳定均衡关系,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早期由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流通业和旅游业,后期两者逐渐缩减与城镇化的差距,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归纳为演化趋同型和发展同步型,发展同步型组合内各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有助于快速提升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中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影响到所属区域的经济能力。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所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西安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就成为推进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选择福建省漳州市1961-201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漳州市2001-2013年的统计年鉴资料(选取10种代表城市化发展的指数),运用线性趋势、主分量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多年来漳州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漳州市气温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气温;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对漳州气温产生影响的城市化因素依次是人口数量、城市的生活水平、下垫面水平和工业发展;城市发展前期城市化指数与气温要素均呈正相关,但在城市发展中后期,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曲线均为下降后上升,且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率明显较大。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22):20-21
浙江发展转型目标:新型城市化 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率先开展并完成了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率先编制实施城乡全覆盖的县(市)域总体规划,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