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原系我国内河,其流域河流众多,山脉纵横,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黑土先民,形成了多元文化.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虽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但与中原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属于中华民族文明渊源之一.由于中华文化的北传东渐,使得黑龙江流域不仅是东北亚腹地文化的集中区域,又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东北亚腹地文化向日本列岛、美洲大陆辐射与传播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汉唐时期达到了高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条主要的文化线路,即北方经辽西辽东到朝鲜半岛的陆路、从山东半岛出海的海路以及南方从长江口出海的海路。这三条主要文化线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齐鲁文化与山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本来是属于山东一带的古代地域性文化,战国秦汉时期,齐鲁文化日益交融,走上了一体化道路,并于汉武帝时成为全中国的主流文化。齐鲁文化的产生、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杰出人物,形成了以"仁"为核心、具有丰富内涵的儒家文化,创作了以《五经》、《四书》为代表的儒家典籍。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影响深远,山东人、山东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更是深深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主要途径。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核心,使儒学等齐鲁文化精髓进入到世界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让全世界认识山东、了解山东,有利于传播齐鲁文化,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是齐鲁文化研究、产业发展与传播的基地,山东省高校应担负起齐鲁文化传播的伟大责任。因此,有必要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传播齐鲁文化的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文化融合的政治因素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文化融合是否具有可行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施动者的信念造就了共有知识,施动者的实践活动逐渐确证了共有知识。而目前,东北亚地区缺乏合力建设东北亚地区的集体政治意志,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美国的冷战思维等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难以形成地区性的合力。因此分析阻碍东北亚文化融合的政治因素,探索促使东北亚文化融合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的历史一般指中韩日三国的历史,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因历史的大迁移,将中国先进文化移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发芽,而后形成相互交流的发展关系,在发展交流中,东北亚历史成为了和平、和合、和谐的发展主流.当今这个主流正在强劲的发展着.  相似文献   

7.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8.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朝鲜(韩)、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地理位置较近,同属汉字文化圈,在过去数十年间,尽管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东北亚在政治上依然是令世界不安的焦点地区。为了长期的安定,作者以独特视角提出先从构建文化共同体开始,研究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古人类学和今人类学资料提供的线索,东北亚洲是蒙古人种形成、分化和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北亚和东北亚三个区域性类型的形成均与该地区有关。对收集自中国东北地区、分贝加尔、东西伯利亚、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高原、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的36组古今居民颅骨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东北亚地区古代居民种系成分的主体是“古东北类型”和“古西伯利亚类型”。这两类种系成分对该地区近现代居民的人种构成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字传入日本,使大和民族文明开化,汉文化融化为大和民族之魂.儒释道文化,化为了日本民族精神.日本军国主义是儒家文化养育的大和民族的"基因变异",是把儒学多跨出一步,转为荒谬,是对文明的扼杀;反省历史,复兴儒家文化的辉煌,仍是大和民族的自豪.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地区内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国家的一致要求,同时也是地区内共同繁荣与利益的课题。东北亚地区合作中朝鲜半岛占重要地位,朝鲜也为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努力。但目前为止,罗先经济贸易地带的开发事业仍未按计划顺利推进,其原因与朝鲜的基础设施建设迟滞、投资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朝鲜半岛政治军事紧张状态的持续存在。作为东北亚的一员,朝鲜将以谋求地区和平与安全为己任,在推进地区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中国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儒家文化从唐代开始就不断向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传播,并且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到了近代,代表农业文明的儒家文化在西方工业文明面前显得落后了,处于被...  相似文献   

15.
儒学与东北亚文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东北亚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还是儒学文化。儒学在日本、韩国和朝鲜的历史上都曾在文化领域占居过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今正像一位富有远见的韩国学者所讲的需要有更高的政治能力和文化方面的成熟程度,改变东北亚地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对峙,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建构一个共生共荣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在东北亚地区相继发生高句丽、渤海"结援"日本的历史事件.日本则趁机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武装干涉,造成东北亚的动荡,妄图改变东北亚政治格局.高句丽引狼入室,未能挽救自身灭亡.渤海初期与唐王朝发生矛盾,曾"结援"日本,但在唐玄宗的政治对话之下,很快得到化解.终渤海之世,渤海与日本一直存在"国书之争"--日本把高句丽、渤海视为朝贡国,渤海始终不接受,不承认.高句丽、渤海"结援"日本和日本趁机称霸东北亚,给予我们很多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琉两国在长达500年的交往中,明清两朝的册封使臣、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与琉球的贡使、留学生等穿梭于两国之间,把中国文化传播到琉球,对琉球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这从文化传承来说,琉球应该是属于中华儒家文化,而不是属于日本文化,它是琉球不归属于日本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在战后东北亚局势转变中形成的两大历史遗留问题,其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两大问题的久拖不决都与冷战或"冷战思维"有关,但剖析其缘由又是两类根本性质不同的问题,只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才有利于东北亚的稳定与发展,为东北亚带来持久的有保障的和平.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东北亚文化应成为儒家思想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亚的与时俱进中必然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东北亚文化的基因之一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可以转化为发展经济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安作璋  唐志勇 《文史哲》2004,2(4):54-60
傅斯年先生是齐鲁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几乎涵盖齐鲁文化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关于齐鲁文化渊源的研究、对齐鲁学派的评析、齐鲁文献的考证以及齐鲁文化历史地位的评估等。他不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都给后来的齐鲁文化研究者以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