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济灾异涵盖天文、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类型,灾异呈现出地域广泛性、类型多样性、持续性和群发性等特点,灾异对百济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百济统治者对灾异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应对措施。百济的灾异观除了深受中国的“天人感应说”“阴阳五行论”影响之外,还受到来自北方系统的原始信仰或百济固有的土著信仰的影响,呈现出一套独具百济特色的完整系统的灾异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汉时期神仙方术及阴阳灾异思想与谶纬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谶纬是一种特殊的神秘文化,它之所以产生于西汉末年是有其思想背景的,这就是神仙方术、阴阳灾异说盛行和经学的推崇,经学的阴阳灾异化导致了谶纬的兴起。本文试图从西汉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探求谶纬产生的原因。一、西汉时期神仙方术、阴阳灾异说盛行之思想背景西汉统治者...  相似文献   

3.
"人事与灾异"之"二类"说,是何休通过对<春秋>的归纳和阐发而提出的一种天人学说.这一学说从思想渊源和内涵而言,继承和发展了先儒特别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家言灾异而重人事的思想;从表述形式而言,则是受到了东汉社会普遍援引谶纬以说灾异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从而具有浓厚的谶纬色彩;从精神实质而言,则是为了阐明人的行为与历史现实之向的因果关系,同时借助于天的意志对人类历史与现实政治作出批判,以期建立一种和谐的政治历史秩序.  相似文献   

4.
灾异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异对宋代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政治上,灾异时常成为朝廷制定政策或改变政策的重要依据;经济上,灾异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成为许多经济政策推行的重要原因;文化上,出现了一些与灾异相关的礼仪活动,并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代灾异观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灾异观是汉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在汉代政治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阴阳术士们的穿凿附会,灾异又成为荒诞不经的权谋于利之具,以致模糊了人们对灾异进行审视的视线.探究灾异的实质、功能及意义,对于认识汉代的政治哲学及政治史,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汉代“天人”问题集中体现在灾异思想之中,两汉灾异思想所见“天人”中“人”的内容不断演变:西汉前期,“天人”中“人”的内容为君主,中后期,“人”的内容先扩增“臣”,后加入“民”,至东汉,“人”的内容———君、臣、民三者所占比重出现变化,“臣”与“民”所占比重加大。汉代天人思想本服务于神化君主,故前期“人”的内容为君主。然随着灾异频发,君主无法承担上天过多降谴,臣子也须分担灾异之咎。随后,“民”加入“人”的内容,对汉代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不仅“天”决定君主是否命世者,“民”也成为决定君主是否得到承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孙淑松  黄益 《兰州学刊》2009,(12):213-216
灾异思想在晚清社会依然发挥着影响。在严重的“丁戊奇荒”期间,灾异思想被激发出来,并且在影响着整个社会。清政府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祈雨活动,诰诫大臣敬畏天戒,认真修省;下诏罪己,将灾异发生的责任归咎到政府治理不善,同时诏求直言,希望大臣上书揭露政治弊端。这些都表明,灾异思想对于儆戒君主改善政治、揭露社会弊端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明方 《中州学刊》2002,(1):133-137
为了探索新的救荒对策,洋务派思想家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主导传统中国意识形态和民众信仰的灾异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然而由于洋务派的实用主义态度,这样的批判最终并没有转化为促进早期工业化实践的精神动力。相反,被他们保留下来意欲利用其“惩恶扬善”功能的“灾样祸福”之论,却成为当时一波又一波反工业化风潮的最深厚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9.
学界往往把北宋《洪范》学兴起的原因,根究为北宋经学拒斥汉唐谶纬、批驳章句注疏的内在诉求,并直接归结为宋仁宗一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而赋予论者的经世意向。这一归因路径更多着眼于学术史的整体变迁潮流,忽略了被学术潮流遮蔽的历史细节,对《洪范》学兴起的“近因”还没有清楚地了解。通过文献梳理,宋仁宗御撰有《洪范政鉴》,该书承继汉唐灾异学说,沿袭历代《五行志》编撰体例,并践行于现实政治。但因为仁宗对待灾异的“不诚”态度、流为程序化的政治应灾行为,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统御之术与用人之道,特别是庆历新政时期以灾异为契机的政治博弈,致使北宋现存《洪范》论著无不表现出反思这一灾异化的《洪范》学。而这正是北宋《洪范》学兴起的“近因”。只不过,我们常常沉浸在肇始于庆历年间而已经转向的学术潮流中,反而忽略了这一时期灾异化的《洪范》学以及在此影响下的经典疏释效应与政治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受天人同构宇宙观念的的影响,中国古人把灾异的出现看成是上天对人间统治秩序失范的警示和惩罚.汉代董仲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对灾异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诠释,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灾异谴告之说经后世诸儒的发扬和历朝统治者的推崇渐而成为侵染人们生活的思想意识.晚清清流是一群深受传统思想影响,又敢于言事的低级京官,他们援引灾异立论奏事,一方面规谏君主修明政治,以"佐明圣";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进行政治斗争,攻击政敌,以"黜佞臣".言灾异而伸己说成为晚清清流奏疏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尚书》作为中国早期主流思想的代表之一,其反映的灾异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却历来无人综述讨论。本文通过分析《尚书》描写的灾异现象并其反映的灾异思想,从三个方面分析略论其灾异观:一是对"灾异"的定义可归结为一切存在偏于"中道"常态界定时所反映的现象。二是"灾异"的形成可归结为民、君、天三个关系的相互制约,体现早期朴素的天人感应思想。三是"灾异"的消除方法可归纳为祭鬼祀神与德政顺天前后两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身份政治作为一种群体政治现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陷入了困境当中,越来越表现为极化与分裂的态势。本文认为,理解身份政治困境的关键在于理解“身份”这一话语的多重性。基于此判断,本文分析了三种具有内在张力的身份话语,即普遍性身份话语、社群性身份话语和差异性身份话语。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历时性和语境化的融合论身份叙事结构,试图调和这三种话语之间的冲突。此外,由于身份话语在实践中采用排他性的表达方式,“常态”的身份政治很可能败坏为“变态”的身份政治。因此,本文尝试建构一种规范身份政治的共识性原则,即身份应当作为政治的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董仲舒的灾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涛 《中州学刊》2005,1(6):150-152
灾异说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劝谏君主改过向善,维护专制统治.灾异说在貌似荒诞的外衣下,包裹着积极而强烈的社会批判功能,是专制制度下儒生参政、议政的重要思想武器.因其与圣化君主的"君权神授"孪生连体,从而在西汉后期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没有否定天人感应理论 ,相反 ,王安石试图利用董仲舒以来的传统灾异观保护自己 ,以反击反对派用自然灾害为口实对新法发起的进攻。而在哲学层面 ,王安石的灾异思想与反对派并无根本分歧 ,王安石与其政敌的争论是传统灾害理论内部的争论 ,在本质上是另一形式的政治斗争。司马光将其解释为“天地与人 ,了不相关” ,其实是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16.
刘祖云 《江汉论坛》2006,42(7):22-26
今天,在中国人的话语系统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语汇。一进入21世纪,它就连续经历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法律话语的三次重塑。政治话语的重塑使之由一个普通的学术语汇跃升为一个主流的社会语汇;学术话语的重塑赋予这一语汇一定的理论深度与生命力;而法律话语的重塑则增加了这一语汇的社会影响范围与力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芙蓉镇》为研究个案,以身体话语为切入点,从身体表征、性的话语、身体的抗争与僭越等层面探析文本的文化政治学意涵。本文将身体话语作为解析社会深层权力机制、厘清政治文化图景的镜语,试图在身体话语、权力以及文化政治三者的意义互动中构建对“文革”的历史书写新的阐释空间,从而揭示铭刻在身体之上复杂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文革”悲剧多维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节约型政府:境遇、用度与路径的剖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节约型社会”的话语背景下,一种理解政府组织与能源、资源关系的新的政府范式——“节约型政府”呼之欲出。“节约型政府”话语凸现的三重历史境遇乃是:后现代社会、自然资源困境与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应节制的政府用度展现为四维:即腐败用度、超载用度、成本用度与时间用度。“节约型政府”范式实现的路径有两条:第一,培养既节制“有形资源”又节制“无形资源”的节用意识;第二,建构节制政府用度的“软约束”与“硬约束”的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揭示了网络政治的独特的两面性与双重性.网络政治作为现实政治的补充者、替代者和重塑者,相应地表现为参与型政治、压力型政治与权力-资本结盟型政治三种形态.网络政治独特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掩盖它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尽管它在诸多层面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关系模式,但在其颠倒机制和聚合机制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隐蔽的垄断机制和操控机制.认识网络政治的独特性及其形态,有助于中国从容应对网络政治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节点的载体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节点,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上”发展向度和“形而下”运用双向载体功能。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应发挥话语作为教育节点的载体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行机制;应注意话语的凝练,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功能;应认识到发挥话语作为教育研究节点的载体功能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载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