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蒋弘  刘星 《管理工程学报》2012,26(4):17-25,126
本文通过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股权制衡对并购信息披露质量以及主并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制衡能够显著改善并购信息披露质量,同时提升主并公司的价值.并且,由于控股股东在并购活动中一贯采用不共谋策略,使得股权制衡对主并公司价值的正面促进作用,不受大股东之间股权性质异同的影响,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研究还发现,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与并购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并购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和采用关联并购方式都有利于主并公司价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黄嫚丽  张慧如  刘朔 《管理学报》2017,(8):1134-1142
基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的二手数据,探讨并购经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股权比例决策的影响,并研究文化距离与研发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决策经验,并购经验具有情境边界,跨国并购经验对跨国并购股权比例负相关,母国并购经验对跨国并购股权比例决策并无显著影响;文化距离越大,使得具有同样跨国并购经验的企业选择的跨国并购股权比例越低;主并企业母国研发能力对跨国并购经验与跨国并购股权比例之间的关系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母国并购经验高的企业中,研发能力低组比能力高组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较高的股权比例。  相似文献   

3.
陈健  席酉民  贾隽 《管理评论》2009,21(5):3-12
基于前人对于控制权制衡的研究及我国的现实情况,作者提出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制衡与关联并购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并运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4年间的关联并购数据,对假设进行了二项逻辑回归分析。本文验证了第一大股东投票权指数越大即基于博弈的控制权越大关联并购行为越少;附属于集团公司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关联并购行为。基于股权比例的竞争力指标与关联并购行为发生的关系并不明显;第二大股东投票权指数越大,关联并购行为越多,从而证明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世攀  田昆儒  杨青  徐霞 《南开管理评论》2024,(1):64-74+86+75-76
控制主体变更将给目标公司带来新的治理能力来源,从人本角度将会改变目标公司的经营轨迹,对目标公司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上述设想,本文沿“控制主体变更—新控制主体—控制主体来源—股权遗留”这一主体变更细节分解思路,详细分析了不同控制主体和遗留股权对目标公司溢价的影响,并以1996-2019年发生并购的公司为样本对上述理论设想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控制主体变更的目标公司存在显著溢价;利用和放大目标公司的独特性资源优势及提高管理效率是新控制主体掌控公司后提升公司绩效的重要抓手,构成了控制主体变更后实现公司溢价的重要内推机制;内源性和外源性控制主体对目标公司溢价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本文还探讨了原有控制主体的股权遗留对目标公司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遗留的影响也呈现差异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稳定。本文对拓展并购价值研究、指导中国企业并购实践和提高并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军华 《管理科学》2022,(3):101-115
业绩预告是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价值判断,逐渐成为管理层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中国股权集中程度较高,第二类代理问题更为突出,控股股东在利益驱动下有能力与管理层合谋,影响业绩预告的披露。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动机及其行为难以直接识别,近几年流行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业务为此提供了研究视角。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以2005年至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有序Logit和OLS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业绩预告策略性披露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产权性质、董事会结构、股市周期和控制权转移风险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股票收益率和股权资本成本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业绩预告策略性披露的长短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积极业绩预告的披露概率更高,但股权质押降低了积极业绩预告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提高了乐观偏差;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当年,积极业绩预告的披露频率更高。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政策变化后,基本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公司的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前更有可能披露积极的业绩预告;董事会结构和股市周期对质押前积极业绩预告的披露概率没有影响;质押后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上市公司披露积极业绩预告的概率越大。短期内,积极业绩预告可助推股价上升,有利于控股股东高位质押,但长期看质押削弱了积极业绩预告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研究结果为控股股东利用信息披露进行市值管理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丰富了业绩预告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拓展了交易驱动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实践意义上,对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中小投资者全面理解业绩预告、监管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信息下基于双目标的博弈并购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复合实物期权模型,研究并购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满足收益最大化和并购成功概率最大化的并购决策问题。基于并购企业对竞争对手企业价值补偿值具有不完全信息的现实,运用实物期权博弈的方法,以企业期望价值收益最大化和成功并购概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并购决策模型并求解最优并购时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并购决策分析,通过数值比较,得到并购企业的若干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信息下存在竞争的并购企业的期望收益小于完全垄断下的期望收益,即竞争因素削弱了并购的实物期权价值;并购企业在与对手企业进行并购博弈时,并购企业给目标企业的价值补偿越高,其最优并购时机越迟;不完全信息下若使并购企业期望收益最大的溢价比例不在溢价比例概率分布的区间内,则并购企业应取区间内的最大值,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和最大的成功并购概率;反之,使并购企业期望收益最大的溢价比例在概率分布内,企业取该溢价比例时可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但企业需要在获得最大收益和增大成功并购概率之间权衡,当溢价比例取值越高时,并购时机越迟,所获收益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1998年~2004年间发生的54个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事件估计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用两个指标来度量控制权私有收益,第一个指标是协议转让的每股价格相对于每股净资产的溢价,第二个指标是协议转让的溢价总值与企业净资产的比率.研究发现,买方为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平均支付的每股溢价达45%,平均总溢价水平达17%.进一步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横截面分析发现,股权转让规模和交易完成后买方的持股比例越大控制权私有收益越高,业绩较差的企业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反而较高,其他大股东和债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掌握了企业控制权的大股东能够排他性地享有控制权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外来者劣势和组织学习理论,从外来者劣势的固有来源合法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两个维度出发,分析外来者劣势对跨国企业国际并购绩效的影响,探索种群密度、文化交流、股权比例和企业年龄4个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构建外来者劣势与国际并购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选取2004年至2010年中国企业国际并购事件为样本,利用SPSS软件进行大样本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法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外来者劣势对国际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种群密度、文化交流和企业年龄皆能显著弱化信息不对称对国际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股权比例越大则越强化信息不对称对国际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从提高目标国选取的合理性、考量东道国环境、采取内部股权治理战略和平衡组织学习模式等角度给出降低外来者劣势进而提高国际并购绩效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卖方为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考察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国有企业出售国有资产或股权时索要并购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时(与没有参与公司治理情况相比),国有企业在出售国有资产或股权时索要的并购溢价水平会相对较高;(2)当国有企业党组织成员参与董事会或监事会治理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当党组织成员参与高管团队治理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3)在卖方为地方国有企业中,党组织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卖方为中央国有企业中,党组织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4)当将国有资产或股权出售给私企(包括民营和外资)和异地国企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将国有资产或股权出售给中央国企和本地国企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研究发现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有关并购行为中政府干预作用的现有研究,还在实践上为发掘党组织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合法性理论,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数据,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视角探讨了海外并购交易成败及其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降低海外并购交易的持续时间。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更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完成的概率,但在海外并购交易持续时间上,两类企业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此外,东道国制度质量越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能提升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同时越有助于降低海外并购交易持续时间。本文拓展了海外并购交易完成和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同时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国际商务领域的独特战略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双重代理成本决定了大股东出售解禁股行为与股权性质及公司财务特征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控股股东,国有控股大股东的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公司表现出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管理水平较好但每股收益低下、公司规模较小等财务特征.而且,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动因并不相同,资产负债率高和货币资金持有量低是导致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盈利能力差是导致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负债率较高和每股收益低下对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营业利润率低下和规模较小对非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大股东通常在公司价值被高估时减持获利,减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时间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制衡对关联交易和关联销售的持续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专注于企业经常发生的四种关联交易:关联销售、采购、提供及接受劳务.研究公司治理的重要特征——时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时此类关联交易发生的规模,以及关联销售收入持续性的影响.根据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2002-2004年报披露的10大股东以及一致行动人信息,作者调整计算前两大股东集团的控股比例,并且将第二大股东集团持股超过一定比例的公司定义为具有股权制衡的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存在股权制衡的企业关联交易规模比较小,此外.利用年报附录中披露的关联交易详细信息,本文将关联交易区分为与第一大股东集团发生的以及与其他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发现股权制衡对关联交易规模的抑制作用仅仅是由于与第一大股东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减少所导致的,与其他关联方的交易规模并不受股权制衡的影响.最后,文章还将公司的销售分为两部分:与关联方进行的销售以及与非关联方的销售,研究股权制衡对各自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制衡可以提高关联销售的持续性,具有股权制衡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体现出更强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刘星  蒋弘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4):144-151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异质预期下股权制衡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异质预期会引发并购交易后公司股价的下行调整,造成以股价反映的并购绩效出现下滑;在适当的异质预期下,公司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够减缓并购绩效的下降幅度。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并购绩效越好。但是,当投资者的异质预期逐渐增强,超出适当的范围时,股权制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制衡对并购中合谋行为经济后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弘  刘星 《管理科学》2012,25(3):34-44
以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股权制衡对并购活动中控股股东与高管人员合谋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影响。通过大股东效用模型论述股权制衡的治理功效,构建以Shapley指数计算的股权制衡度变量,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6年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对模型推论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尝试以并购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时,将采取向高管人员提供利益回报的方式与其合谋。如果公司中存在制衡股东,高管人员获取私有收益的空间将被压缩,低效并购造成公司业绩损失的情况也会减少。实证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与高管人员合谋时,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高管人员通过并购获取的私有收益越少,公司的并购绩效也越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碰到的三方面问题,即信息来源不充分,股权不清晰和现金流不足,提出促进企业并购重组顺利进行的建议:一是增强投资者意识,共享有效信息;二是明晰企业股权,规范其经营行为;三是利用好并购贷款等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轻资产”这一新道路,而轻资产企业也是当前我国并购热潮中的主力军。文章聚焦轻资产企业,分析轻资产企业高溢价并购产生的原因,剖析商誉减值的后果,并就商誉减值风险的降低,从企业并购前后以及市场监管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8年股权质押危机引发各界对股权质押风险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04年—2019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明细数据,从股权质押业务由场外到场内演变的角度,探究股权质押渠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场内、场外质押渠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场内质押比例越高,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越大,而其场外质押比例并未显著提升股价崩盘风险.本文进一步以2013年场内质押交易开放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发现进行机制检验,结果发现场内质押逐日盯市和强制平仓的风险处置机制,在股价下行阶段容易触发杠杆效应,引发崩盘危机.上述发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替代机制检验后保持稳健.本文从股权质押渠道的角度为完善我国股权质押交易机制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价值构成及其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管理评论》2006,18(1):26-30,36
本文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的溢价支付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目标公司价值构成的分析,分别建立了资产溢价、增长期权溢价和协同溢价的度量模型并进行了应用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改善公司并购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现状.促进我国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模效益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贷管理中会计舞弊应对策略:通过信贷杠杆,促使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以主要股东股权质押的贷款方式;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非上市公司的会计附注及审计报告;核查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加强对担保贷款的管理;关注公司实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2009年开展的非关联股权标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要素市场发展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异地并购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央企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央企凭借其政治权威获得的政治寻租利益就越大,并购绩效就越高。相反,地方国企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目标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越低,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地方国企在并购后重建"支持之手"的政治寻租成本就越大,并购绩效就越低。但另一方面,地方国企并购要素市场更为成熟地区的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地方国企摆脱"掠夺之手"的作用就越显著,并购绩效就越高。而民营企业在并购要素市场更为成熟地区企业时,目标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越高,双方差异越大,要素市场扭曲带来的资源错置效应及市场摩擦就越大,导致并购绩效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