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明 《人才瞭望》2016,(17):86-87
孔子集其一生的社会经验,认为在所有智慧中,能够识别人才是最大的智慧。《论语·颜渊》载,樊迟曾问孔子何为“智慧”。子曰:“知人。”《孔子家语·王言解》亦载:“孔子曰:‘仁者莫大乎爱人,知者莫大乎知贤’。”这充分体现出,在孔子看来,识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慧眼识才 古人云:“智莫大乎知人。”人才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和基础。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李嘉诚深谙此道。  相似文献   

3.
一、知人善任 只有在“知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善任”.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知人”.不仅是了解下属的知识、技能、专长、能力等这些有形的东西.还有思想、品德、精神、气质等这些无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是为了待遇,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相似文献   

5.
兼听的艺术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兼听呢?一、兼听的必要性和影响兼听的因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处在社会大熔炉中,单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目有所不能见,耳有所不能听,心有所不能知,力有所不能举。所以,碰到疑惑的事就要与别人商议,以避免盲目决策造成的失误。事前的兼听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可以防患于未然,事后的纳谏可以纠偏补过,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孔子日:“不听言,无以知人。”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兼听是知人的主要方法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人才开发》2010,(3):16-17
孔子创办私学,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人才学方面,孔子有全面的论述。第一个提出“人才难得”观点的就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我们今天说“人才”,他叫做“志士仁人”,或曰“贤人”。  相似文献   

7.
知人善任,就是在领导活动中对干部的正确考察和选拔使用,是领导的一个基本职能。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和善任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 古人说:“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现在,领导者在用人问题上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要做到知人善任,领导者就应该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举才之魄、用才之量、护才之胆。必须掌握和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德才兼备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二…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认为“智”是文明的产物,违背自然之理,会对人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家思想家对于“智”持批评态度,《道德经》里就有“绝圣弃智”的说法。儒家思想对待“智”的态度与道家截然相反,认为“智”是君子必备的一种德性,是一种大智慧。儒家经典《论语》多次提到“智”,并把“智”与“仁”、“勇”相提并论,可见孔子对“智”的重视。文章对《论语》中的“智”进行的考查,展现儒家思想中“智”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向他请教:什么是智慧?孔子深有感触地答道:"知人."就是说,要善于鉴别人啊! 重视"知人",是中国的传统.在孔子以前的典籍<尚书>中,就有"知人则哲"之说,比孔子晚200多年的荀子也说:"知者知人."  相似文献   

10.
建木 《人才瞭望》2009,(9):34-34
2009年暮春,“猪流感”刚从墨西哥冒头,人们感觉淡淡然,没当回事。究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受过“非典”洗礼,颇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老练了;其二,熟稔了“禽流感”.对“猪流感”已有几分漫不经心,无非是流感领域各种动物轮流坐庄而已。然而,  相似文献   

11.
王高楼 《人才瞭望》2005,(12):98-98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建设,试图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运营业绩.真正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然而由于文化和理解的差异.人力资源的本土化进程并非一路凯歌,均不同程度地暴露了诸多问题,尤以绩效管理最为突出。那么,企业到底如何看待绩效管理,怎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实施成功?  相似文献   

12.
大家好: 孔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智者不惑”。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有那么些迷惑。什么叫惑,大家看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颗心。所谓惑者就是选择太多了,或者这个工作或扦那个工作,或者这处房子或者那处房子,没有选择人不可能有迷惑。选择太多,心思太小,一压,压垮了,这就是迷惑。什么时候心大了,知道何去何从,气定神闲,这个时候就是不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邀请外国专家代表在这里座谈交流。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代表有幸成为习总书记会见的首批外国客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今天来同大家座谈,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2,(2):49-49
“十二五”时期我国引进外国专家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引进外国专家年均增长4.6%,总量达到197.4万人次,较“十一五”时期增长20.7%。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建筑行业迅速向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为面向未来“碳智城市”的发展趋势培养人才,亟须以建筑电控智能化为特色对“智慧建环”课程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智慧建环”课程群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体系重构方式、低碳建筑智能化教学内容更新、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及考核形式改革等方面出发,探讨面向碳智城市的“智慧建环”课程群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方法,形成了德育为基、产教融合、碳智聚合、虚实结合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圣经》里有一个“马太效应”的典故,其寓义是:让有的拥有更多,让没有的更没有。后来,美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把这一主张优势积累的典故概括为“马太效应”。干部培训,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当前,一些地方仍将培训看作另类“奖励”和“福利”,给予主要领导的多、副职领导的少,部门领导的多、乡镇领导的少,机关领导的多、企业领导的少,没有真正让干部培训做到“全覆盖”。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7.
伍玉成 《人才瞭望》2009,(2):109-109
春秋时期,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外出。那天本来天气很好。可是.突然刮起一阵风后,乌云就布满了天空,紧接着,下雨了。一位弟子担心孔子被雨淋坏,就对孔子说:“先生,我记得子夏的住处离这几不远.咱们到他那里借把伞再走吧!”说完,就急急忙忙地想去找子夏。  相似文献   

18.
庄子提出,道法自然,道无所不在。那么,怎么样才算道法自然了呢?“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要体验逍遥,必须有一种动态的系统,也就是说,让你的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2010,(3):13-15
先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  相似文献   

20.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4,(10):110-110
1.面带微笑;2.专心聆听;3.不对人抱怨;4.在其他人背后议论别人是非时只听,或巧妙换话题;5.时常对人表达衷心感谢:6.说话常用“我们”开头;7.接受他人批评,如有收获事后诚恳致谢;8.常分享开心事;9.学会真心为他人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