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片《2012》是美国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Emmefich)2009年推出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主题的力作(此前他执导过《独立日》和《后天》等著名影片)。它讲述的是在2012年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主人公杰克逊·柯蒂斯(约翰·库萨克饰)带着家人挣扎求生的离奇经历。  相似文献   

2.
整整50年前,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凭着自己优美的科学直觉,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53年4月25日,这项划时代的科研成果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正式发表,立即掀起了一场发掘遗传学“金矿”的科学风暴。作出这项发现的两位后生小辈,就是《基因·女郎·伽莫夫》一书作者詹姆斯·沃森和他的合作伙伴弗朗西斯·克里克。  相似文献   

3.
初闻美国社会学教授埃里克·奥林·赖特的大名,还是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与朋友一起翻译了一本赖特教授集数十年之功的,关于阶级研究的精彩著作《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这本书作为《剑桥集萃》丛书之一,2004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最近明尼苏达大学高级研究所邀请赖特教授作一个关于真实乌托邦(Envisioning Real Utopians)的演讲,  相似文献   

4.
费雯·丽 (凭借《乱世佳人》获1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喜欢读小说的人,没有人不知道《飘》,喜欢看电影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费雯·丽;《飘》作为一部世界名著已尽人皆知;但也不能否认,正是因为有了费雯·丽,《飘》才题解“飘”也更酷。  相似文献   

5.
罗卫东教授的《情感 秩序 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书,功力甚深,《社会学家茶座》第十九辑已有李井奎的专文评价。这里只是想讨论其中一句译文。  相似文献   

6.
克里斯马     
克里斯马(charisma),是马克斯·韦伯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原出于《圣经·新约》的《哥林多前书》,特指因蒙受神恩而被赋予的一种天赋。韦伯则用以指称社会世界中一切具有超自然神圣特质的人与物。它是与世俗相对的超凡,更是与庸常相对的神奇。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算好城市?”——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一书的序言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想弄清楚,究竟依据那几方面的标准,人们可以评价一个城市的好坏。  相似文献   

8.
1991年,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在宣布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非常动人地说起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乔治敦大学的卡雷尔·昆格利(Carroll Quigley)教授。这个教授以把《理想国》一书撕成两半而出名。他猛烈攻击柏拉图是极权主义思想之父。但是给这位未来的总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课堂上高超的讲课水平,而是他在西方文明的基础课上对未来的重视。克林顿永远不能忘记这个教授,不仅仅因为他是班上得到全优的两个学生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职旅游资源课程教学中如何突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洁 《职业时空》2008,4(1):133-133
本文所指的“理”指的是各种地理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理成因、地图、交通线布局等)。旅游和地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伊恩·姆·马特勒在他的《国际旅游地理》一书中说“旅游几乎没有哪个方面与地理无关,地理也几乎没有哪个部门无助于研究旅游现象。”旅游的全部复杂性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里表现出来的,旅游取决于一系列的地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空间生产”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都市研究持续升温,并已经在哲学、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建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中开花结果。早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驱性人物,三位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家——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e,1901~1991,通译列斐伏尔)、曼纽·卡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和戴维·哈维(DavidHavery,1935~)就已分别在这~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来出版的有关进化论的几部重要著作中,《进化论之结构》是其中部头最大的一部,厚达近1500页。在此,古生物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斯蒂芬·杰·古尔德展示了他25年学术生涯的结晶,他也是已经在国内出版的《生命的壮阔:古尔德论生物大历史》一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2.
乔尔吉娜·唐思:“一个女人的战役” 乔尔吉娜·唐思(Georgina Downs),女,英国西苏塞克斯郡人,生于1974年,活动家、推动英国农药政策改革的环保卫生。 少女时的乔尔吉娜·唐思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有一头俏皮的棕色卷发和清脆的嗓音,在她的家乡——英国西苏塞克斯郡的舞台上,她出演的音乐剧《芝加哥》曾赢得如雷掌声,她梦想着登上伦敦西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单身的烦恼     
1994年《纽约客》上有篇文章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LouisAhhusser)勒死妻子的报道。假深刻的文学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Steiner)纳闷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花费这么长时间才把这个婆娘干掉呢?斯坦纳写道:“或许哲学家本来就应该勒死妻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科层组织(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的“理想类型”做出了精彩的描述。在他的眼里,科层组织总体上代表了理性和效率,而且组织的科层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韦伯的研究刺激了人们对科层组织的兴趣。30多年之后,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科层组织也有非理性和低效率的一面。之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彼得·布劳、阿尔文·古尔德纳(Alvin Gouldner)等人走上了默顿开辟的道路,他们的经验研究证实了默顿最初的假说。尽管这些研究者对科层组织的墨守成规和压迫性给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在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当代法国著名组织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问候:关于一个灾难性姿势的历史》(提尔曼·阿勒特著,孟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是一本篇幅很短的小书,但是,我想这位德国社会学学者的论题,中国读者不但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也会产生继续讨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1887年,斐迪南·滕尼斯(以下简称滕尼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社区与社会》。该书不仅奠定了他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也开创了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先河,对后世社会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1912年该书再版后,在社会学界形成了广泛的社区研究热潮,芝加哥学派等一大批卓有影响的社会学派和社会学家由此起步,对社会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让丹·布朗成为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畅销书小说家的是他的小说:《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达·芬奇密码》,这四部小说均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茅,尤其是《达·芬奇密码》更是创造了全球发行量逾2500万册,并被翻译成40余种文字的奇迹。但是,一开始布朗的前三部小说并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8.
英国牛津大学基因学家斯蒂夫·琼斯刚刚出版了一本名为《男人》的新书,书的副标题是“大自然的误会”。琼斯在书中说:“男人实际上是缺损的女人。”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提到疯癫现象,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对疯癫现象的发生发展史进行了另类考察,疯癫这“闪耀在精神病周围的抒情的光辉”其实“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福柯在这里通过一种非主流的方式阐发了其振聋发聩的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喜欢贾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枪炮、细菌与钢铁》(Guns,Germs,and Steel)的读者,在关于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区获得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支配地位的辩论中,或许迫切等待接下来的枪炮话题,但是洛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的新作《理性的胜利——基督教是如何带来自由,资本主义和西方成功》(The Victory of Reason How Christianity Led to Freedom, Capitalism, and Western Success )不大可能吸引同样的读者。单单挑衅性的标题“理性的胜利——基督教是如何带来自由,资本主义和西方成功的”就可能引起当今意识形态上的两极反应,宗教保守分子可能点头赞许,而世俗的自由主义者恐怕会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