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人口老龄化是最初表现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一种老龄化现象,是人口转变的自然过程。决定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生育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同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西方国家一样,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口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在世界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老龄化的趋势、特点及其影响,是我们迎接老龄化挑战,促使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1年3月28日发表…  相似文献   

2.
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不容回避地凸现在政府与公众面前。据推算,我国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在未来10年陆续进入老年期,而60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老年期,届时,人口老龄化进程会进一步加速。从国际经验看,至少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二三十年,就应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养老保险资金的积  相似文献   

3.
我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的以下几点是肯定的,人口数量要继续增加40~50年。到2000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12.5亿上下。下个世纪对我国人口总数的影响,除了生育率以外,死亡率下降对增加人口数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果死亡率下降较快,人口总数最多时达到14~15亿的可能性很大。人口年龄中位数一直上升,人口老龄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举世罕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年轻型人口向成年型人口转化(70年代初至1982年)。70年代初我国生育率下降之时,人口老龄化就开始了。到1982年已经完成了从年轻型人口向成年型人口的转  相似文献   

4.
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的陕西省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增长。省际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了解陕西省的省际迁移人口的规模大小和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在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时,陕西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如何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迁入人口呈现年轻态特征,多为处于就业初期的年轻人口,减缓了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围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学界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展开了一些新的争论。我们愿意对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再谈些粗浅的看法。 现代静止人口是人口老龄化的极限 在谈论人口老龄化的文章中,一些同志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表示了极大忧虑,担心人口老龄化的无限发展,势必造成经济、社会的过载负担。甚至预言,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将犯历史性错误。这种看法值得商榷。人口老龄化是有限度的发展,还是无限度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人口理论问题,需要认真讨论。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不是无休止的发展,其发展程度是有止境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现代静止人口,也称为零度增长人口。现代静止人口是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基础上出现的一种人口规模和人口内部年龄结构上都相对稳定的人口模式。其特征是“二低一高”。即人口生育率低,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高。  相似文献   

6.
人口转变完成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 《西北人口》2009,30(4):19-22
在人口转变完成之后。由于人口惯性的存在,人口老龄化将比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人口转变,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老年人口比重和规模以及老年人口乘数均快速上升。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真正重视,实现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的重心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数量与结构并重转变,并尽快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作者提出的AECI指数法并借助人口模拟,对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强度、趋势和调控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和国际比较,发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按中方案预测,2020年代中至2030年代末将是压力增大最快时期,压力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后,高峰时的压力将可能达到2010年压力的4倍;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将有可能显著地削弱中国崛起的后劲;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人口手段为辅;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中等幅度逐步放宽现行生育政策,既可有效地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又可同时将人口规模压力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这是调控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 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学界的热门话题。关于人口城市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已有不少学者涉足,笔者仍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围绕我国老龄化问题,人口学界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又展开了一些新争论。我们愿意对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再谈些粗浅的看法。现代静止人口老化的极限在谈论人口老龄化的文章中,一些同志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和程度表示了极大的忧虑,担心人口老龄化的无限发展,势必造成经济社会的过载负担。甚至预言,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将犯历史性错误。这种对我国人口发展前景的看法值得商榷。人口老龄化是有限度的发展,还是无限度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过了一个反复的阶段,也就是说,从1953年至1964年间,人口年龄结构向更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开始于1964年之后。这主要是由于70年代初至今,坚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切实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结果。我国0—14岁人口的比重,从1964年的40.69%下降到1987年的28.68%,前后仅经历20多年时间。我国由于在短期内生育率持续大幅度下降,因此,为今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水平升高打下了基础。从北京市看,生育率下降不仅时间较早,而且下降幅度较大。因此,0—14岁人口的比重,从1964年的41.50%猛降至1987年的20.86%。这一下降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快得多。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建立老年学专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向群 《人口研究》2003,27(6):87-89
为了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 ,日前 ,经国家教育部认定 ,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了老年学专业。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 ,老年学目前归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 ,并置身于法学学科门类。这就从制度上明确了我国老年学的专业学科地位 ,其学术和社会意义是十分重要的。1 建立老年学专业是我国学者和老龄工作部门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我国学者就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首先 ,我国人口问题和社会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教训及其研究成果 ,对我…  相似文献   

12.
现代静止人口是人口老龄化的极限在谈论人口老龄化的文章中,一些同志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表示了极大忧虑。担心人口老龄化的无限发展。势必造成经济社会的过载负担。甚至预言,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将犯历史性错误。这种看法值得商榷。人口老龄化是有限度的发展,还是无限度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人口理论问题,需要认真讨论。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不是无休止的发展,其发展程度是有止境有限度的。这个  相似文献   

13.
张震  马茜 《人口研究》2022,46(1):3-18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康芬  许改玲 《西北人口》2007,28(2):85-87,9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人口老龄化不仅规模大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别于城市。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人口流动、社会保障、人口分布、农村收入水平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原因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老年人口不仅绝对数量大,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快。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154万人,占总人口的7.3%;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数为4,235万人,其增长速度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下降到6.1%(主要原因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体弱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老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在进入21世纪前夕,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已分别占到总人口的10%和7%,被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准备工作,开拓老龄事业,国务院于8月 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老龄工作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老龄工作会议。政府全面关注人口老龄化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说明我国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的高瞻远瞩并作出战略决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自身不同于其它人口的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二是老年人增长快,老龄化发展迅速;三是地区之间、城乡间地区差异大…  相似文献   

17.
一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新估计 早在8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就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作了种种预测。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发展快、程度高;相当多的人认为,在下一世纪中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仅次于日本。根据近年来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龄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日本社会老少皆谈、家喻户晓的日常话题。各种媒体几乎没有一天不报导或涉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换句话说,在现在的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与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在半个世纪前,人口过剩是日本最大的人口问题,而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省份。本文利用人口发展数学模型,得出五种预测方案,然后再根据山东省的实际形势确定了备选方案,分析了山东省百年人口老龄化总趋势,以及2005-2020年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加快和人口总量过大的双重压力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律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挑战,成为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