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全面成长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共产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不是一党领导的国家中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简单关系,而是转型国家不同社会建构体系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体系的核心,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体系的主体力量。所以,非政府组织的全面成长对中国共产党具有内在的挑战性。基于不同的社会建构体系,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但要保障其领导地位,就必须在不同的社会建构体系中协调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此,中国共产党力图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的社会建设来重新定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以实现政党主导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彦民 《探求》2002,(Z1):19-21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80年经验的总结 ,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运动的经验总结。从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去考察现代化与政党的互动关系 ,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 ,更好地把握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一、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发展不平衡状态下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发展的政治诉求。综观世界 ,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不可以没有政党背景 ,政党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力量引导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的发展又给政党提供了政治资源 ,政党通过现代化去实现它的阶级目的和理想 ,现代…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10):119-123
从文化融合视域考察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和启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方法途径,即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王涛 《创新》2014,(1):60-63,74
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期、关键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呼唤以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转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申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意义。"三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建设的角度对新时期政府转型压力的有力回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能力,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来引领政府转型,以服务型政党建设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以创新型政党建设来指导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相比 ,有四个不同点 :在取得政权的方式上 ,中国共产党是外生党(革命党 ) ,西方执政党是内生党 (选举党 ) ;在执掌政权的方式上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执政党 ,西方执政党是部分执政党 ;在整合社会的方式上 ,中国共产党是权威党 ,西方执政党是权力党 ;在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中国共产党是合作型政党 ,西方执政党是竞争型政党。这四个不同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一点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执政党 ,而西方执政党都不具有领导党的属性。中国共产党只要尊重人类社会执政规律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权运行规律和社会自身运行规律 ,就能够正确地领导国家与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社会状况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阮博 《创新》2015,(2):52-56,127
政务诚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理论思考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阶级社会中的政务失信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极致和顶峰,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政务诚信才能完全实现。列宁在充分肯定政务诚信价值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务失信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同时他在领导苏俄政治建设过程中也很重视政务诚信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领导中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有着丰富的政务诚信思想。  相似文献   

8.
"坚守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政治决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98年革命、建设、改革探索实践中所形成的历史逻辑,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强党的从严治党史中所蕴含的革命逻辑。具体来说,革命逻辑要求从政党属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领导党、执政党三重身份的统一体,从精神信仰上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革命精神的政党,从政治建设上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政党,从时代发展潮流上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致力于社会革命的政党。廓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革命逻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探求》20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很深的"中国烙印",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一致性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人类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参考模式,为破解困扰人类社会的种种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现了新希望,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田猛 《唐都学刊》2005,21(5):66-6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主题,从社会主义政党与社会主义建设辩证关系,从执政党推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问题,从有效提升执政党主体素质的哲学高度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形成并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同于“一党制”,也不同于“两党制”和“多党制”,它是对人类政党制度文明成果的“扬弃”,彰显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可以从结构、机制和效能三个方面把握。从结构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构了新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新型结构关系;从机制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了利益表达机制、政党协商机制、决策施策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从效能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了共识达成效能、优化决策效能、高效执行效能、维护稳定效能。结构、机制和效能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彰显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杨仲航  马进 《社科纵横》2010,25(1):42-4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合作的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具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一系列优越性。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对于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对其他国家的政治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大学实行自治、大学与政府保持相互主体关系,形成了"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和"学术自由"的传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利益相关者形成共治结构。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相比较,"中国特色"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大学的领导,政党权力主导中国大学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战略目标的国家先导、人才培养的政党领导和资源配置的政府主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核心在于重新理顺国家、政党、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建立"中国特色"与现代大学之间有效的耦合机制,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明确大学与国家、政党和政府的边界。具体包括:制定契约型的大学章程,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晰党政职能;推进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实行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张忠华  顾伟 《社科纵横》2009,24(6):79-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以民主为核心内容、以法治为制度根基、以人权为价值目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相似文献   

15.
政党社会属性变移的一个典型表现是政党由阶级性政治组织向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转变,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党组织和政党观念的日益开放.在此背景下,党社关系已经或即将出现如下重要转变:政党由以阶级为基础向以社会为基础转变;政党由强调阶级利益向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转变;政党由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转变.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民主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呼之欲出.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宜在社会性向度上积极探索,适时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形成以交互性为互信原点的新型党社关系.这对于执政党拓展执政合法性,提升自身权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与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文化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文明。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体现,践行党的文化使命是文化现代化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文化现代化要在践行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前提下"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要在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9):11-15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以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治党理论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党在不同时期创立的治党理论积极成果,结合党在新时代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党自身的建设实际,对治党做出全新部署,围绕治党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论断,形成了系统而严谨的习近平新时代治党理论。它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使中国共产党既保持了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又能扩展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以实现"初心"。  相似文献   

18.
何小民 《社科纵横》2007,22(3):19-22
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总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成功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党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体现出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国人民历史愿望的统一;体现出党实现最高纲领的历史条件与中华民族振兴图强的历史机遇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领导着重体现在通过对现代化的内涵、动力、性质、战略等一系列结构性内容的功能整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功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12):23-26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各种先进思想文化而逐渐形成和体现出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精神品质和高度自觉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具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政治立场的人民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党性觉悟的自觉性、道德情操的无私性、意志品格的坚定性、心理状态的纯洁性、行为方式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的求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创新进程中推进理论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唯一历史选择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