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管理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国内外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过各种类型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管理模式。从这些经验出发,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需要因地制宜,理顺政府、街道、居委会、社团等组织的关系,尊重社区各类主体作用,提高基层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社区管理模式之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明华 《社会》2001,(3):38-39
社区的重新发现和介定呼唤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和模式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区新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体制条件。目前各大城市在执行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工作方案的同时又结合本地实际 ,在社区管理模式创新上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道路来。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的基本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上海模式。社区基本定位在街道一级 ,又叫“街道社区”。基本特点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以街道管理体制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实现政府逐级权力下放 ,重心下移到街道层面。北京、天津、南京和杭州等市…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是指基层政府组织城市居民的形式以及对之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 ,它既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 ,也反映了城市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宏观上对北京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 ,认为北京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在民国之前完成了从坊里制到保甲制的演变 ,民国之后 ,则逐步摆脱了“控制”的惯性 ,开始沿着“治理”思想的轨道前进。近年来由“街居—单位制”向“街道—社区制”的转型反映了北京市以人为本治理现代化大都市的新理念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邓水平理论与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结合本地实际,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个总体要求下,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新明社区。有了…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区建设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 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去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滞留在社区,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社区,城市老龄化和贫困人口等问题,都给城市民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尽快发展和完善基层社区的功能,向以社区为依托的新的管理、保障、服务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自 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至今,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对于社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并在全国掀起了城市社区改革的浪潮。变革中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趋势,社区体制与基层民主建构之间的天然联系使之成为城市基层民主培育和发展的一个有力的生长点。在城市社区实行群众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新形势下,探索社区体制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对接,尝试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可视为完善基层民主建构的新思路。 探索对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王艳 《社科纵横》2013,(2):17-2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处于"社区制"阶段,社会结构转型中政府与社会成为社区发展的内源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区自治日益凸显。完善社区制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向启动,从建设理念、运作体制、职责配置等方面共同推进社区管理体制转型,构筑自组织、自协调、自循环的大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对上海市KJ社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虎祥 《社会》2005,25(6):146-171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经济转型,深刻地改变了城市社会的整体面貌。宏观层面的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也波及到了城市基层社区,剧烈的社会分化促使传统的社会整合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换句话说,传统的社区权力秩序正处于变动与重构过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社区权力秩序的变动与转换的内在机制及其运行逻辑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一个基层社区治理过程的实证研究,来考察当代城市基层社会权力秩序的重构,借以探求其内在的行动逻辑与机制。一、社区权力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存在一…  相似文献   

9.
胡宗山 《社会》2001,(10):11-13
如何有效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 ,推动城市社区建设 ,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理论界密切关注并正在探索解决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上海市推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 ,为这一探索开了个好头。目前正在部分大中城市兴起的社区建设 ,也在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特别是很多国家级和省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在社区建设中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 ,通过加强基层管理 ,建立责权统一的区域管理实体 ,转变政府职能 ,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王杉 《社科纵横》2014,(3):88-91
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社区治理的四大主体,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利益需求日益分化和多元化等视角,分析了重塑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必然性,提出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的四大举措,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公民意识、积极培育浓厚的社区文化意识、培育扶植社区组织以及大力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资本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和理论途径在危机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社区作为城市危机的基层治理单元,也深受其影响.通过运用社区治理理论和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我国的城市社区危机治理,总结当前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社区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可以从完善社区规范、增进社区信任、健全社区网络和塑造社区危机治理文化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按照"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思路,对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以在14个街道开展整合机构与临时人员队伍改革以及在20个街道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改革的先行试点为基础,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初步构建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城市基层社会事业直接关系广大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升,是政府改善民生、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通过梳理近年来城市基层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从强化科技支撑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当前城市基层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孙亚丽 《社会工作》2011,(18):73-76
社区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和区位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场具有国际环境背景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环境和设施;更主要的还在人,在于人的精神、满意度、归属感和凝聚力。本文把理论上定义的社区概念和现实意义中的社区实体相结合,以北京市YF社区这一新兴公寓式社区为案例,以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网络理论在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社区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和区位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场具有国际环境背景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环境和设施;更主要的还在人,在于人的精神、满意度、归属感和凝聚力。本文把理论上定义的社区概念和现实意义中的社区实体相结合,以北京市YF社区这一新兴公寓式社区为案例,以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网络理论在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工作者职业身份模糊但责任重大的双重困境,已是学界共识,但要对这一局面的生成机理进行系统性研究,需要从历史根源、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城市基层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社区工者的行动等方面做整体性解释.本研究通过考察社区工作和街道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例,发现在类市场意义的劳动关系下,社区工作者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关系网络上对政府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之一是社区被重视起来,这个词被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广泛接受,甚至已被当作标签贴在城市基层社会的公共管理事务、公共服务乃至某些交换活动中。在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从根本上说,街道行政辖区或居民住宅区不能简单等同于社区,城市基层工作不能因冠以“社区”,即可变成社区工作了。事实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城市基层工作的特点,有不同的居住区人员的构成方式,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制度及其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及其体制下必有相异的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方式。在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18.
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体制创新,是要探寻一种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替代传统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新管理体制的有效运作,来动员社会,解决城市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社会的治理体系是单位管理模式,即通过各种各样的单位,来履行资源配置、社会动员、人的需求的满足等多种功能,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即管好每一个单位,就等于管好了城市社会。由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各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均成为行政附属物或准行政组织,因而单位管理模式的…  相似文献   

19.
要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完善上海新型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难题:一是街道、居委会等块状组织仍在包揽并难以摆脱大量不应该承担的具体事务;二是各专业管理部门等条状组织的工作重心、目标、职责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以块为基础和出发点,与地区性(块)的管理目标和群众需求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三是块与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缺乏一个中介性的、结构性的组织依托和运作机制。因此,从完善上海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目标来说,就是要在前一时期探索、形成的体制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解和细化社区内各类组织的功能与职责,尤其是要特别重视发挥社区物…  相似文献   

20.
范明林  程金 《社会》2005,25(5):118-142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历程中,城市社区建设不仅与社会结构转型、管理体制转轨、社会组织功能分化和重新定位的社会演进密切联系,而且与民众主体意识的逐渐萌芽和民间组织自治化趋向不断增强的社会现实相互促进(朱健刚,1999;王思斌,2001)。因此,社区建设及其未来走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一、引言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国家权力的不断强化为其主要特征的(路风,1989;孙立平、王汉生,1994)。1954年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开始逐渐健全由市、区、街道和居委会组成的城市行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