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杂剧《西厢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戏曲作品之一。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或研究《西厢记》,王季思先生对它做了大量的校注工作。他校注的《西厢记》,—版再版,说明深受读者的欢迎。王先生的注释,大多数是确切的,但是,也有少数欠妥。我们不妨大胆地提出来,一方面就教于王先生,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1.俺 王先生注:“俺 集韵:‘北人谓我曰俺。’一般带有倨傲语气,并多用在独白时。”(见此书第2页注[三]) 这个注释,我们撇开“多用在独白时”不谈,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俺”一般不带“倨傲语气”;二是“俺”不仅表示“我”,还表示“我们”的意思。例如: ①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西厢记》第  相似文献   

2.
一部《水浒》,說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盜——不“替天行道”的强盜去了。终于是奴才。  相似文献   

3.
一居常读《水浒传》,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经》里的“水浒”。《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相胥宇。”《毛传》:“浒,水厓也。”《郑笺》:“循西水厓,漆、沮侧也。”《正义》:“太王作王业之本,文王得因之以兴。”推原诗人之意,盖以“水浒”为周家发祥之地,故后之言周家之始基创业,莫不盛言“水浒”。《文选》潘安仁《西征赋》:“思文后稷,厥初生民,率西水浒,化流岐豳,祚隆昌发,旧邦维新。”又干令升《晋纪总论》:“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辱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齐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史通·杂志说上》:“姬宗之在水浒也,鸑鷟鸣于岐山。”所谓“水浒”,是指特定的关中平原的漆、沮二水流域的一大片土地,即《诗》所谓“周原(用無)(月無)”的周原地区。周家之经营“水浒”,拿《水浒传》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了“图  相似文献   

4.
一部 《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五年八月,在我国曾为“评《水浒》”爆发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当时在“四人帮”直接控制下的一些舆论工具,曾到处引用鲁迅在杂文《流氓的变迁》中对《水浒》的一段论述,假借鲁迅名义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鲁迅在一九三○年初发表的《流氓的变迁》中,确实批评了《水浒》中起义军首领们“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的思想局限,对于我们认识古典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言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正象他对于古今中外一切文艺作品所作的精到评析那样,总是以两分法对其成就与不足,进行全面的评价与缜密的分析。《流氓的变迁》的有关论述,仅是他对《水浒》所作评论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不仅在重要论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对《水浒》作过透辟论述,而且在一  相似文献   

6.
水浒学者张国光同志近著《(水浒)祖本探考》一文(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他的观点即“郭(勋)刻本就是《水浒》最早的刻本,它其实都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他也和某些《水浒》研究者一样,否定了施耐庵的《水浒》著作权。这篇《探考》是化了力气的,对于郭刻本《水浒》给原作增加了哪些新东西是作了认真研究的。但张国光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蝇王》这部小说的背景、叙事顺序、细节和道具等几个方面可以详细阐释作品完整的象征体系。借助这一体系,我们可以对人类生来就一直难以摆脱的人性与理性的对抗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对人类来说,真正的怪兽其实就是自己。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水浒》在荧屏上一出现,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有些研究《水浒传》的论著也搭车问世,一时间出现了小小的“《水浒》热”。我以为这种“热”不过是“武侠小说热”的继续。《水浒》中的“武”与“侠”再度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兴奋起来。正像“武侠热”一样,“《水浒》热”负面作用也是远大于正面意义的,这一点是听惯了“《水浒》是农民起义的百科全书”评价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评价并不能反映《水浒传》的本质。人们确实喜欢《水浒传》,但并不因为它是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的人物素材取自民间传说,成书后在民间得到二次传播,新的民间传说又沉淀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人物特征并使这些特征更容易被忽视。为了利于传播,适应多样化普及化的传播形式,传播者必须加工整理修饰篡改甚至以讹传讹,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作者的原意,大多行微言大义以文载道之功效,人物也更加扁平化、脸谱化,《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有许多真实性本质性的细节也就这样被忽略了。其中尤以武松、李逵、宋江最为面目全非。武松的事迹相貌性格最符合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力、智、勇的化身。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历史小说,也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英雄小说。小说描写了北宋时期一群平民及中下级乡绅、官僚、军官因不堪官府朝廷的剥削压迫和欺凌,奋起反抗走上粱山聚义的故事。其成功之处是它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1.
谭武群 《南方论刊》2007,(2):97-98,112
“丹书铁券”,亦称“誓书铁券”,或作“丹书铁契”,或简称“誓书”,是封建帝王颁赐给功臣、故旧、亲贵、国宾等,使其世代享受特权的信物。因其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讴歌农民起义,高呼“造反有理”,自然是很方便的事情。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充分说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我们又已经掌了权。但是,在封建社会,在《水浒》故事从民间流传到创作成书的年代里,造反却是“大逆不道”,饶不得的滔天大罪。不仅要杀头、抄家、诛连,而且即使终于“改邪归正”投降了,史书上仍然写成“盗寇”、“盗贼”之类贬称,以示儆戒。在那时,一般群众的眼里心中,“强盗”也至少不是可爱的。因此,在说书中,在出版物中,把“强盗”写成英雄豪杰,让读者听得下去,让统治者通得过去,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有站得住的理论,一种把造反说得并不那么可怕甚至还十分值得同情的理论,用这种理论来贯串全书,使这本小说站得住脚。这种理论,在《水浒》里,概括成两个字,那就是;“忠义”。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拜读贵刊1981年第1期上罗华森同志的《<水浒>写的是农民起义》一文。甚为高兴。因为只有开展不同观点之问的争鸣,才能使我们的认识逐步接近真理。罗华森同志坚持《水浒》写的是农民起义的主要理由是:不能以领导人的出身来决定革命的性质,而要看到“作为起义主力军的几万没有出场的农民群众”。首先,我要声明,我们决非“唯出身论”者,我们认为《水浒》写的不是农民起义,主要的根据也不是由于领导人的出身。但是,反过来说,同样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基本队伍的出身,因为中国是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任何一支较大的武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三日,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在历史名城襄樊联合举行了《三国演义》、《水浒》第四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是《水浒》学术界盼望多年的“中国《水浒》学会”终于在十一月三日下午的两会联合闭幕式上正式宣告成立。会上民主选举了“中国《水浒》学会”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关于《水浒》的重要指示,深刻揭露了《水浒》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学习和领会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识别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将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水浒》投降主义路线的主要内容。《水浒》中这样写道:“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还通过宋江之口,一  相似文献   

16.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来源于儒家经典的注、解、疏、证等方式。文学评点中的总评、评注、行批、眉批、间批等方式,就是在经学评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批评方式到宋代发展成熟。当时与朱熹齐名的是吕祖谦,他的《古文关键》就是用评点方式解释古文,详细批点了文章的命意、布局、用笔、句法、字法等,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到南宋,又出现了一位评点大家谢枋得,他的标准方式,人称“叠山法”。其《文章规范》,虽为应举而选,但其批点却颇为中肯。其中对韩愈文章的评析,细致入微、透辟通神,成为后人评点的典范。进入明代,以评点谈诗论文者不可胜数,特别是李卓吾、金圣叹重视了小说、戏曲的评点,为提高通俗文学在文坛上的地位,推动其蓬勃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突出的贡献在于他们先后评点了《水浒》,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们各自在评点《水浒》中所体现出来的民主思想和改革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所暴露出来的缺点问题也应给予正视。  相似文献   

17.
一在诗话之类著作中,流传着好些关于一个字的改来改去,最后找到了最合适的字眼的故事。其实,又有哪一种文艺形式允许讲废话,不要求用最恰当的语言(或色彩、音响,等等)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呢? 一个作家的才能,同他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成正比例。一部长篇小说,要求它字字玑珠,恐怕不现实。但是,在《水浒》里头,我们也确实可以找到一些最贴切的字眼、句子和段落,它们绘声绘色、洞幽烛微地表现出一种意境,一种神态。  相似文献   

18.
<正> 学术界近几年对《水浒》的研究仍非常活跃。第三、第四届全国《水浒》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中国《水浒》学会也于1987年11月在湖北襄樊正式成立。种种迹象表明,《水浒》学继“红学”之后,将成为新的“显学”。现将近几年《水浒》研究中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代,评点《水浒传》的有多家。而其中比较有影响有价值的.恐怕要算李贽、叶昼和金圣叹了。因此,我们试图对三家的评点加以比较,审视一下它们的异同得失。下面本文就先来考察三家的思想评点。三家的艺术评点,拟另文讨论。1、李贽、叶昼和金圣叹都是极力颂扬和推崇《水浒》的批评家。李贽称《水浒传》为“古今至文”之一。叶昼赞《水浒传》“妙绝千古”。金圣叹尊《水浒传》为“六  相似文献   

20.
《水浒》问世,名震遐迩.明代著名文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之四十一谓:“嘉隆间(公元1522—1572年),一钜公案头无他书,仅左置《南华经》,右置《水浒传》各一部;又近一名士听人说《水浒》,作歌谓奄有丘明、太史之长.”足见《水浒》在明代中、晚期的影响之大,文坛名士拟之于《庄子民史记 》和《左传》,这种赞誉实在够高的了.于是,《水浒》遂拥有一大批续书.续书良莠不齐,而“狗尾续貂”者居多数.有三部续书很奇特,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两大方面,均逊于原著,但比“狗尾”这种滥竿充数之作则胜得多多了,值得论叙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