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比较公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其目的是什么?我国经济学界多数同志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表述,即“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但是,这个表述是不是很完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甚么?斯大林同志说:“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于斯大林提出的这个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的经济学界中,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使用价值的生产,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价值的生产,也有人把它具体化为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针对上述这些观点,有的同志提出:“无论是使用价值、价值、或二者的统一,都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途径或环节。”只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笔者从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等方面人手,剖析了这一论断所产生的根据,并阐述了这一论断的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 社会生产目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范畴?尽管许多文章都说它是一个反映不同社会形态各自所特有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基本特征的范畴,但并不是人人都这样认识的。从1979年底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那场大讨论,可以看出这一点。在1979年底开展的大讨论中,许多同志是在基本赞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的前提下,把讨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指出,整个世界的生产包括精神生产。思想、观念、意识、文化等的生产就是精神生产。但在当时,精神生产同整个生产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具体涉及精神生产的目的。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并且第一次把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范畴,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遗憾的是,在斯大林那里,精神文明仅指“文化”。今天,我们的党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实践的发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加以补充和进一步完善。邓小平同志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首先提出和论述的。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历史条件出发,需要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涵的再认识。一斯大林定义的客观历史条件一九五二年,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统一概括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提了出来。毋庸置疑,这是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某一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应该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在该社会最基本最集中的表现,只有如此,它才能成为既决定该社会生产实质又决定该社会生产发展方向的基本经济规律。某一社会生产目的主要是由该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主要由该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我同意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出的为了“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问题是用什么经济范畴来表述这一目的。不少同志认为应该使用剩余产品或净产品即相当于m部分来表述,也有的同志主张用必要产品即相当于v部分表述,还有的同志主张用相当于v+m部分来表述。我同意最后一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论断为我们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生产力标准呢?概括地说,就是以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为标准来检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我们的一切工作。用这样一个标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靠什么来进行调节呢?过去,传统的看法和做法是靠计划来调节,即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计划机关制定统一的、包罗万象的计划,整个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得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市场只起一点补充的作用。这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为或基本上看成为产品经济的结果。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有重大突破,承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承认了计划要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斯大林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商品流通中有调节作用,在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因而对市场的作用还是重视不够的。一句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不彻底的,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框框。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调节理论,就必然是靠计划来调节,而计划同市场的关系也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论断。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划分为发达和不发达两个阶段的论断,邓小平同志在这一论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写进了党纲,以此作为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在思想理论问题上的继承、发展、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如何深刻理解这一论断的时候,却出现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生产首要因素的“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不反对封建制度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曾有这样一个论断,(?):“当一定的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之时,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里面受到损失的那些人,也会赞美这种生产方式”。[註一]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制度性质的同志,几乎都引证了恩格斯这一论断,作为自己的一个主要论据。这些同志说,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的阶级社会;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不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赞美”封建制度,文献上所说的“民乐其业”就是一个证据。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个论断呢?怎样理解“民乐其业”呢?恩格斯这个论断和“民乐其业”这个记载是否能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言简意赅的论断,作为对社会主义本质最科学、最完整的理论概括和表述,被载入党的十四大报告,予以确认。我国理论界在深入探讨这一论断时,对小平同志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本经济规律,已广为人们接受的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和内容,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这里我们看到,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讲是社会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统一。斯大林在表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但是,只要我们追问一下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性”究竟是什么?那么,对于这一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是国际共运史的一个悬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同时发生”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否对立;列宁是否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及评价。“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解读,更关系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深入研究“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斯大林同志在全苏社会主义工业工作人员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对来自苏联全国各地的七百多名代表发表了《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著名演说。在这篇演说中,斯大林同志论证了在苏联迅速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改造时期的决定意义,向全党发出了“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关于科技理论兼论高校科研事业吴汉光(科研处)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浅谈对这个论断的认识兼论高校的科研工作。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生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逐步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现将部分观点简介如下:一、社会主义生产有没有目的?1.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没有目的。其理由是: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各有自己的生产目的,全社会没有统一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的企业生产目的是否一致,经济理论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是同一的,即都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观点,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把满足全体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虽然是来自革命导师的论述,但是,应当看到,革命导师作出这个论断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商品生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