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王庚先(1866—1934年),字协三,浑号“老晕”,(有胆略),人们习称“王老先”,邓县谷社寨人。 庚先自幼家贫多弟兄,过继于族伯父王德纯为子。德纯系清末(?)生,终生教书,庚先随其就续。 1896戊戌变法运动开始后,他约会一些青年宣讲变法的意义及内容。变法失败后,乃“隐其志”,埋头攻读。1903年考中清光绪癸卯科秀才。 1905年,王庚先等人被河南巡抚陈虁龙选派日本留学。他先后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高等警监学校。其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相似文献   

2.
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清光绪皇帝(1896年),因慈禧太后和幕僚们不懂“田径”一词的涵义而未去参加。 第一个奥运会中的中国委员是王正延(1922年),他曾是中国驻美国大使。  相似文献   

3.
李海山,字秀芝,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人。生于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末民初,历任吉林省清朝新军帮统和卓哩克图旗王府亲军统领。在抗日时期,他是东北军中一位出色的蒙古族抗日爱国将领。一、自行起兵抗日救国李海山自行起兵奋起抗日救国的活动,始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当年他四十六岁,在卓哩克图旗王府当警防亲军统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紧推行其“满蒙政策”,对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采取了公开的军事占领和隐蔽的政治阴谋(即策划“蒙古独立”)侵略  相似文献   

4.
王懿荣(1845——190O),字正孺,一字廉(莲)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占现村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爱国官吏.他于清光绪六年(1880)考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南书房行走,汉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等官职.王懿荣酷爱金石、古文字,潜心研究,第一个辨认出甲骨上的文字,并“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这样把汉字的历史提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我国古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也因此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他在推行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为了在文化学术方面与变法运动相配合,树立革新派在文化学术上的统治地位,设置了“经义局”,以他自己的政治思想观点去训释《诗经》《尚书》《周礼》,号为《三经新义》;又撰写以说解文字为内容的《字说》廿四卷。这就是当时所谓“荆公新学”的基本内容。《字说》写作始于治平年间(1064—1067),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元丰五年(1082)进呈朝廷。《字说》问世之后,风行一时,曾作为教材颁于学官,有司用来科学取士。在《字说》的介绍、研究方面,当时“有唐博士耜、韩博士兼,皆作《字说解》数十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十卷,又有刘全美者作《字说偏旁音释》一卷,  相似文献   

6.
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 9目4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七月十六日),向警予诞生在湖南省溆浦县城西街一户商人家庭,学名向俊贤,因排行第九,俗称“九九”。父亲向瑞林(1847一1923年)挑窑货、打豆腐出身、后成为溆浦县最大的商行——“鼎盛昌”的老板,最后担任两年县商会会长: 母亲邓玉贵(1857—1912年),家庭妇女;大哥向仙钺(1878一1912年)曾留学日本,湘西同盟会负责人。病故在中国驻日领事馆:六哥向仙铜(1899—1935年)任县视学:七哥向仙钟(1891—1937年)留学日本;姐姐向银玉;弟弟向仙锞,曾留学日本,后经商。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所以古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年二十而冠”,即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结发加冠),并取字.“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即十五岁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笄,音ji,簪也.),并取字.有了字,就表示进入了成年.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中叙述他的身世时说:“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宇余日灵均”(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意即公正的法则,是“平”的含义.“灵均”,意即美好的平地,是“原”的含义).即其例.  相似文献   

8.
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在今辽宁西部爆发了规模浩大的金丹道教起义。起义的英雄们奋战在“东连奉省,西接热河,南靠迁安,北通藩部,方圆数千里”的土地上,“毁教堂”、“拒官兵”、“焚衙署”,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使“京师为之震动”。  相似文献   

9.
安子介先生是一位精通数国文字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82年他完成了英文著作“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这部巨著共五卷,以独特的汉字理论详尽地解释了5888个汉字,为世人指引出一条化难为易学习汉语汉字的途径。1987年他出版了论文集《劈文切字集》(以下简称“劈文”),人们逐渐领略到他那新颖独特的“劈文解字”的方式。1990年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中文版问世,题为《解开汉字之谜》(下简称“解谜”),安先生的汉字理论和实践开始为中国大众所了解。之后安先生又相继出版了《安子介现代千字文·启蒙篇(下简称“千字”)、《汉字科学的新发展》(下简称“发展”)等。 细读安先生以上数部大著,我们认为安先生的汉字理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声符有义说,即认为汉字“部首之外的所谓声旁也是有意义的” (“解谜”Ⅷ)。2,汉字拼形说,即认为“汉字实际上是拼形文字” (“解谜”Ⅰ)。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杰出法家——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名况、字卿,也叫孙卿(约公元前二九八年——二三八年),战国后期赵国人。曾到当时封建变革较为先进的齐国讲学,“三为祭酒”,受到尊敬。他适应历史的潮流,在范睢相秦时,又去封建变革实行得比较彻底的秦国见秦昭王,并考察了秦国的地理形势、百姓风俗以及国家政治状况,得出了秦自孝公到昭王之治是“四世有胜,非幸(侥幸)也,数也”的结论,认为象秦国这样的封建统治是“治之至也”,表明了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的基本立场。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晚年废官居家,著书“数  相似文献   

11.
傅玄小传     
傅玄(公元217-278年)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一说铜川市东南)人.封鹑觚子.魏晋两代他都做过官,曾任教骑常侍,司隶校尉等职.他政治思想较为开明,多有针对时弊的谏议.史载他“性刚劲亮直”,“谔谔当朝”,“使台阁生风”,“贵戚敛手”.他主张“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他博学善属文,精通音律、工篆隶、擅长乐府诗.  相似文献   

12.
张森楷(1858—1928年),四川合川县人,原名家楷,字元翰,后改名森楷,字式卿,晚号端叟,民国四年后更署石亲,学者称石亲先生.先生为清光绪癸巳科举人,与井研廖季平、名山吴伯朅、富顺宋芸子诸先生同肄业尊经书院,而先生独究心史学.遵义黎莼斋署川东道时,礼聘张于署纂述史籍.民国十四年,出任成都大学国史教授,十六年辞教职去天津,馆罗叔问家,十七年夏,复转赴北平,馆江安傅沅叔寓,皆以雠校史籍为事.是年秋,染泻疾,治不愈,以身殉学于北平.民国十九年,公葬遗体于合川县城嘉陵江畔之学士山,并建纪念亭.张森楷毕生研治国史,计有《史记新校注》、《通史人表》、《廿四史校勘记》等四十八部,一千三百余卷.而刻行于世者有《合川县志》八十三卷,《华夏史要》前数卷,及《史记新校注》之“五代本纪”、“三代世表”、“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廉颇蔺相如  相似文献   

13.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7月26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7月6日).他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思想家、地理学家和音韵学家. 刘献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即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由  相似文献   

14.
安维峻,字晓峰,号鎜阿道人,生于1854年,卒于1926年,甘肃省秦安县人。1875年(清光绪元年》,安维峻考中举人,1880年(光绪六年),又中进士,入庶常馆,为庶吉士。清朝定制,由新进士中选文行兼优、年富力强者为庶吉士,经三年深造后再经皇帝“御试”,合格者授以较为重要的官职。安维峻学满三年后,被授给翰林院编修,这是庶吉士所能够获得的最高职务。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材的特殊机构,入翰林者才最有资格升迁为高级  相似文献   

15.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是东汉末年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历史学家.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始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旋迁汉庭黄门侍郎,和荀彧、孔融等“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积极为东汉王朝的“中兴”出谋画策.他于这期间(建安元年—二年)写成的《申鉴》五篇,即是这“旦夕谈论”的集结.建安三—五年,他任秘书监、给事中.时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书成奏上.迁为待中.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晋时山东琅琊(今临沂)人。历任会稽内史、右将军,所以又称他为“王右军”。他于兰亭聚会后两年之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去郡”,①“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②他住过会稽,“徙居剡县(今嵊县)之金庭”。③关于他的墓地,至今持论不一。《嵊县志》记载:墓在古剡之金庭;《诸暨  相似文献   

17.
一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公元七五一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死于公元八一四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关于他的家世,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不能详细地知道.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仅仅知道他的先世并非豪门世族①.他是在他父亲任苏州昆山县尉时生于昆山②.从他送李??去苏州的诗:“小时履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一些话来推断,大约他的童年至少是在苏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当“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年方四岁.在“安史之乱”结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已经为普通话的时态助词“了”注了音(“了”音·le),这里为什么还要讨论它的音读呢? 我认为,辞书的注音不完全,·le不能代表时助词“了”的全部音读。而这种不全面的注音,直接影响了该字字音的规范和统一。比如“抓住他,别让他跑走了”中的“了”,有人按辞书所注去读,读作·le;有人按口语实际去读,读作·lou;  相似文献   

19.
<正> 窦宪(?—公元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初大司空窦融是其曾祖,母亲为东海恭王刘疆女沘阳公主,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窦宪妹窦贵人被册封为皇后.窦后的兄弟也被委以要职,“拜窦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自此,窦宪“籍外戚之权,掌国家之柄”,纵行非法,开始了他巧取豪夺、贪婪残暴的生涯.  相似文献   

20.
杨度(1875——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他在青少年时代既受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等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教育,也深受“攀龙附凤”等封建思想的熏陶。他曾两度留学日本,阅读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既受到孟德斯鸩温和的君主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