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郑碧莲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1):79-8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都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民生观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丰富内容。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民生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凸显了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价值构建是社会、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认同、选择和评价的多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要的途径是价值观教育.作为价值观之一的审美价值观,和价值观之间密切地沟通、渗透、互融,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审美价值观的影响自然完成对整个价值体系的建构,这也是审美教育的价值建构功能得以实施的重要内核.在审美教育中,审美价值观能使价值意识朝着更加高级的阶段发展、升华和持久,并最终以价值观的形态存在于人格结构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交往与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艺术成了最普遍的大众传播媒介,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实现,既是深层挖掘民族电影内在底蕴的问题,也是研究民族电影未来走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存现句在篇章中能单独使用,也可连续出现,呈现出聚合现象。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从语用共性和语用个性两个方面探讨了聚合存现句的生成机制及聚合存现句的美学价值:铺陈美、绘画美、对称美。 相似文献
6.
钱拥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85-88
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积极作用。随着信息国际化和社会多元化,流行音乐文化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使得音乐审美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音乐文化既有正面价值又有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地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音乐审美标准,提高自身音乐品味与艺术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课题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谷蜜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2(2):92-94
文体反讽,是当代小说最典型的一种叙述反讽方式。这在余华的小说中得到充分运用。本文力图将文体反讽与余华作品相结合,阕释文体反讽在小说叙事中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伟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6):84-87
安布罗斯是 18世纪英国著名哥特式小说家马修·刘易斯的代表作《修道士》中的修道士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论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及其意义 ,以推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界对哥特式小说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贤斌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5-28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体现为科学性、革命性、务实性、超越性、阶级性与和谐性。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品质,对于持续改善民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非文化的持续交流需要推陈出新,在智库、媒体、影视等新兴领域开展中非文明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互鉴。中非未来主义影视作品的文化共同体研究契合这一时代主题。研究以更能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流浪地球》和《黑豹》为例,在主体文化身份、超越观、科技观等方面探讨了中非未来主义现实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未来共同体的构建。这一过程包括:侧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中非各自“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侧重求同存异、互鉴交流的“大”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对之前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间的共同体解构后新的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重构。希望通过拓展现有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中非未来主义共同体更深入的研究能够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为创造一个更为包容和多元的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试论《牡丹亭》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亭》充分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情美、人性美。剧中主人公杜丽娘形象有光彩,有深度,最具美感魅力;全剧以爱情为主线,以民族矛盾为副线展开情节,浪浪相推,高潮迭起,冲突尖锐,戏味颇浓;其诗性化、个性化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其空灵、飘逸的梦幻之设,实现了“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的美学思想;它还弥漫着物与意、客体与主体相对应的象征之美;其总体构思深刻独异,具有创新价值,也使作品显现出强劲的美感力度。 相似文献
12.
何芸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7-20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生理论系统地、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毛泽东民生思想高度重视民生,尊重人民群众是民生主体的历史地位,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重视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对于处理和谐社会中人的发展和各项建设的关系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玉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5):109-112
《乐记》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及儒家的"中和"之美思想基础之上,多层次论述了乐的基本审美评价准则——"和",将"平和"之美作为乐的最高审美价值取向。但是《乐记》所追求的平和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不是纯粹的美学意义上的价值取向,而是与礼密切相联,具有深厚的礼的意义。本文试探讨《乐记》追求平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楼人物历来就是读者和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但对小说中的嬷嬷们,研究者却较少涉猎.在<红楼梦>的女性世界中,嬷嬷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群体,她们地位特殊,阅历丰富,精于算计,惟利是命,其审美价值在于她们的形象既揭示了这类人物独特的生命内涵,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宝库,又是全书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宏昌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1)
作为最有代表性、最具品牌的电视文艺栏目,央视《同一首歌》凭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中国电视的万千观众。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功能等方面《同一首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其它电视栏目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1)
“改革题材小说”中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乔光朴”式的强烈民族文化认同,中经“印家厚”式的家庭伦理认同,“康伟业”、“林珠”式的跨国文化认同,“吕建国”式的社群伦理认同,最终发展到“朱卫国”式的社群伦理认同的危机及宗教式认同.“改革题材小说”中文化认同的蜕变使作品的审美品格经历了从悲壮、情调叙事、悲凉到悲剧的演变.然而这样一种历时的、被动地依据时代和社会变革书写文化认同的方式体现了“改革题材小说”的缺失.《古船》以史诗般的审美风格体现了文化认同的构建必须纳入到对自我与现实的双重超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并不失文学审美特质的综合性思考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7.
1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着力探讨了电视剧《半边楼》均批判意识及其审美价值,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黄耕这一知识分子形象作了精到的分析,指出了他的精神取向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9.
董朝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2):1-8
价值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又是一种价值现象。文化是价值生成的根基和土壤,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和本质。二者相伴而生,内在统一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伴随全球化进程,各民族国家文化一方面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又冲突不断。多种因素聚合,使得“人类主体”及其相应的全球性价值问题日益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为理论逻辑,立足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化与价值发展的实践逻辑,剖析文化与价值的对视,既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又助益于以人类为最高价值主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的共同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王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3-90
文学作为艺术中的一种特殊样式,虽然具有多种属性,但审美属性是其中的前提。文学的审美属性是审美活动中人的情感缺憾的满足,它主要体现在:人在感知陌生化对象时产生的惊奇感,进而使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文学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人获得自由的生命体验;作品与读者的共鸣,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感动;审美沉思是借助想象实现对世界的控制和支配,从而获得感情的陶冶;文学的韵律、结构和节奏会形成人们需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