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苏轼是北宋词坛有名的大家,其一生经历宦海沉浮却从未被现实击倒,始终笑对人生。苏轼词中偏好使用数字,而"一"字尤甚,占全词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一"字着手来试谈苏轼面对逆境时那种无畏亦无惧的旷达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比较近期中外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经验,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应对自然灾害的对策和效果各有所长。国外一般呈现为先恢复后发展,重建的速度较缓,周期较长,主要以恢复为主兼顾发展。而中国"5.12"地震灾后重建则主要是"紧急"恢复性重建与长远发展性重建、快速度重建与高质量重建、"复原性"重建与"升级性"重建的三兼顾。我国取得"5.12"地震灾后重建成功经验的原因主要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统一的领导,实行了国家行政指挥、地方统筹兼顾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格局。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指向的是天人关系,"信"主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传统道德的"诚""信"要求人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现代诚信基于契约关系,并且契约关系中的人被理解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利益主体。过去的道德人变身为现代的经济人,经济人的逐利本能致使利益主体的失诚无信,逼使国人发出"重建诚信"的强烈呼声。重建现代诚信既要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又要以制度建设推进道德善恶因果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词,无论是创作还是评论,都表现出对"富贵气"的崇尚。随着宋代风尚和文化氛围的变化,文人对于"富贵气"的评论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从北宋初晏殊"富贵气象"的闲雅风致,到北宋后期陈师道"看人富贵"的直面现实,再到南宋葛立方"追记富贵"的萧瑟怀旧,折射出宋代文化品质由享乐到求实、文人文化心理由享受富贵到怀念富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北宋的统一不同于汉、唐的统一;与北宋并存的政权,还有以北中国主人自居的辽、和雄踞在祖国大西北的西夏,故北宋的疆域比起唐朝要小得多。但北宋的经济确比盛唐发达得多。试以北宋经济活动的几项主要指标来看,北宋比唐朝至少翻了一番。北宋经济在短期之内取得较快的增长,其经济活力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宋婉约词大家秦观,其词作意境凄婉,被冯煦称为"真古之伤心人"。清代著名词人蒋春霖,其性格、气质及身世遭遇与秦观相似,词作也呈现出感伤的基调。他们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地位都比较突出,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快嘴李翠莲记》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刊刻《快嘴李翠莲记》,明人晁瑮《宝文堂书目》作《快嘴李翠莲》,叙北宋东京女子李翠莲,因心直口快,出嫁为公婆所不容,最终被休,出家修道。谭正璧先生《宋元话本存佚综考》认为属“宋元旧本”(见其《话本与古剧》)。胡士莹先生认为:“其‘撒帐词’颇似元人的‘上梁文’,……当为元代的作品。”(《话本小说概论》)我认为这篇话本小说当是宋人所作。理由是:一、小说开篇有“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很明显,是南宋人口吻。如果元人所作,则一般用“故宋”、“昔日宋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作为北宋著名的文献学家,他在文献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特色,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文"、"道"并重的创作理念;二是丰富多彩的创作特点。可见,欧阳修的文献学是他文学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代佛寺所在考异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附录"所在待考佛寺"中列有皎然诗中的"报德寺"和《唐鍪藏寺碑》中的"鍪藏寺"。其实皎然诗题中"报德寺"所在有两处:其一为唐淮安郡枣阳县,今属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县境;其二为唐润州上元县,今属南京市白下区内。而"鍪藏寺"即为古新罗国鍪藏寺,所在即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暗谷洞山。  相似文献   

12.
"刘猛将军庙"始于宋末,初始祭祀目的与驱逐外族有关。明末再现刘猛将军庙祭祀,清初广为盛行,目的主要是驱蝗。刘猛将军庙祭祀反映了中国古代害虫防治观念从八蜡祭祀、修德驱蝗到刘猛将军作为害虫的对立面、灭虫英雄受到祭奉,反映了一种重大的观念变化,即从通过讨好、敬畏神灵实现消弭虫灾的目的,体现对害虫的"敬",到人类从此不再惧怕、敬畏蝗虫,而是进行力所能及的捕杀。  相似文献   

13.
洛阳白马寺是东汉由西域引进佛教后建立的第一所佛寺,到了唐代,已经破烂衰败。武则天时期,白马寺得以重修,在政治生活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这里的佛事活动一直在继续,不但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而且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影响。白马寺没能作为单一宗派的祖庭而得到本宗的张扬和保护,它是综合性的佛教道场,显示出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势。  相似文献   

14.
镇江火星庙戏台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综合性戏台,在江南地区现存的古戏台中具有典型意义,对于研究清代尤其是清后期的戏台建筑有一定的价值。镇江火星庙戏台的建筑形制、构造特点以及文化功能都具有一定特色。镇江火星庙与唐代润州火祆庙之间具有历史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麓山寺建寺年代,一说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二说建于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结合《宋书》和《名僧传》对《高僧传.竺法崇传》进行考辨,竺法崇生活在四世纪,不会晚至南朝宋,竺法崇并非《宋书》中的释法崇。参照《名僧传抄》目次,《竺法崇传》其余材料均可采信,详稽考之,竺法崇游湘洲建麓山寺在四世纪初(307 328年间)。  相似文献   

16.
大同华严寺,是辽代在旧寺院基础上兴建的具有与皇家祖庙功能相结合的寺院。在辽、金、元时期,寺院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元末明初遭毁坏后未能完整修复,明中期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以海慧殿修复、大雄宝殿内塑像的工程最大,布局上受禅宗的一些影响。清代华严寺单体建筑变小,布局上反映的教义较复杂,加入儒、释、道等多种复杂成分。  相似文献   

17.
大同地区在东汉和东晋时期就有寺院和佛教僧侣的活动。大同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应为建于东汉时期的通光寺。东晋释道安和慧远等高僧在浑源龙山的弘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著名的悬空寺有可能始建于东晋时期。大同佛教史应该引起史学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日据时期,台湾僧人不受日本统治的影响,仍然有增无减地前往鼓山受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南方著名的丛林,台湾佛教界与鼓山涌泉寺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台湾佛教界一直保持与福州鼓山的信息沟通,台湾佛教界与鼓山涌泉寺互动频繁,清朝规定台湾僧侣必须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受戒的影响深远,台湾佛教界长期没有传戎的能力,台湾佛教界的僧人只有在福州鼓山受戒后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五羊衔谷传说在汉晋时期已有流传,降至南朝刘宋,五羊传说增加了道教色彩,一变而为五仙五羊传说。入唐之后,此说影响日广,广州遂有五羊城之名。中唐时期,五仙且以广州城隍神的形象出现并受到祭祀。及至南汉,基于五仙五羊传说而肇创五仙观,建祠立祀。北宋续有迁徙、重建,见诸珉石,由此可略窥守土之官"事神治民"的施政理念。凡此皆折射出道教与地方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平上董峰村的圣姑庙建于元代,经历了明清时代的变化,一直存在至今。虽然我们目前不能确定此庙信徒所奉教派为何,但可以确定是非佛非道的民间教门。由于自唐后期朝廷对各种异教采取打击封禁的态度,以圣姑庙为代表的这一民间教门在元代则投入真大道教门下,在明代又托庇于王府与卫所的势力,直至清代后期,在无力生存的情况下,才融入当地的社庙系统,向地方民众开放。从这个寺庙的经历,可以看到区域历史跨越朝代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