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斌强 《中华魂》2017,(1):61-63
陕甘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正处于中国革命最黑暗的低潮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在西北擎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旗,发动和带领广大群众,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形成陕甘苏区,成为国内二次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为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又是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从创建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个时期。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民被赋予了教育权,但限于革命斗争的环境,此时的教育工作比较粗糙简陋。教育必须与革命实际相结合,为革命斗争需要服务。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从未与广大群众脱离联系,从简单教育阶段到教育成型阶段,都反映了群众的教育诉求,从而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争意志和积极支援抗战的热情。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教育发展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仍在创办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后来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教育建设,并将此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大力发展,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党员及士兵教育四个方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不但提高了群众、干部、党员及士兵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而且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权,为其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之所以能提供这个落脚点,就是因为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在创建根据地的时候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和巩固根据地的发展。基于这个原因,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在配合和促进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红军和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威望。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动而朴实的语言,形象、逼真地记录和描述了刘志丹为创建、发展、巩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这不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而且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相似文献   

6.
左进亮  龚奇龙 《老友》2012,(12):9-9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促进人民军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就是军人的优抚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的优抚工作就对发展红军、巩固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后来发展成为同中央革命  相似文献   

7.
试论两河口会议与红军北上战略方针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存在,并有迅速发展的良好前景。中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和制定统一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为中央确定的北上方针的实施乃至后来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精奇 《源流》2023,(12):58-59
<正>潮州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是潮州地区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潮州地区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要根据地,又属中央苏区闽粤赣边区组成部分。凤凰古镇还是中国乌龙茶之乡,至今已有900多年的茶叶栽培制作历史,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也是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在这古老的茶乡,通过历史的积淀,世代传承至今的古茶树颇多,  相似文献   

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和造就培养大批苏维埃干部等,为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成“苏维埃模范省”作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并对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 湘郭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在长江南岸所开辟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从1933年12月“大村会议”提出“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并开始着手创建,到1936年春完全退出根据地,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艰  相似文献   

11.
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前期,刘志丹在北方独擎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大旗,领导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刘志丹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党性原则,对当时陕北苏区危机的发展结局和党中央落脚陕北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由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组成,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各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它创建  相似文献   

13.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后,红三军依据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原则,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对于苏维埃革命运动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陕北是陕西省建党时间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曾经是陕北和陕甘边这两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1935年10月党中央到达陕北后的十三年间,陕北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被誉为革命圣地的陕北延安,又曾经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大本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烈火,最终由陕北高原燃遍全国,迎来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适应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陕西省委提出两项互相联系的重要战略,即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之后,陕北各路红军也于1935年初改编为红二十七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创建经历了一个由建立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支红军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了两支红军、两个苏区的统一领导,为中共中央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经历了入甘前将陕甘苏区作为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整个战略方针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和俄界会议上决定走向陕甘苏区但未决定落脚,以及榜罗镇会议上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这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了使革命形势朝着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方向发展,审时度势地调整了中共在东北的战略方针,即由独占东北改变为立足建立一个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毛泽东关于创建东北根据地战略方针的实施与演变过程,探讨毛泽东在东北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靠近中央革命根据地,又地处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点,牵制着敌人,直接援助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有着显著的三大特色,成为现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有许多必须搞清楚的史实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党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一部信史才能发挥其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孙 《源流》2016,(4):25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的请示》,《复函》明确海陆丰革命老区被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复函》指出,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海陆丰革命老区发展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但由于受区位、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部分老区市县发展还相对滞后,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华魂》2013,(15):62-62
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和庆阳市委主办的“南梁精神”研讨会,于6月20—22日在庆阳召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邢世忠同志应邀参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走井冈山道路,开辟的一块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