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气副词"不免"由表示"不能避免"的动词词组语法化而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语气类型。"不免1"始见于先秦,表示"免不了",与动词短语"不免"语义最为接近。"不免2"始见于魏晋,表示"只好"、"不得不",其语义比"不免1"更为虚化。"不免3"始见于唐宋,其VP与心理活动有关。"不免4"始见于宋元,重在强调事件发生的自然而然,带有关联的意味。这四种"不免"的先后产生体现了语法化的层层深入。  相似文献   

2.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词主要包括"白"、"白白"、"平白"等副词。两类副词无论在内部成员的组成还是各自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文论通过对其个体的考察,揭示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和情态化表述功能。第二类是"白2",由"白1"的语义虚化而来。修饰动词短语否定式时,表达抱怨、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译为"总、就是、偏偏;"修饰动词短语肯定式时,既能表"只不过、仅仅"等限制义,也能传达说话者轻松随意的语气,表"随便、稍微"等。此时的"白2"意义更加虚化,否定意义丢失,其功能向单一的情态化表述转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汉语自身与语言学的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因为运用语境的多样化,逐渐地向多向性语义方向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运用体验总结法,展开对其多向性语义启发运用的研究。分析认为,在具体语境启发、效果预期启发与句子结构启发的基本路径上,通过基本语义运用、逆向语义运用与结合性语义运用,具有语用能力拓展、语用焦点精准与语法内容丰富的多向性语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据邢向东先生研究,很多汉语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由句末表祈使语气的"着"演化而来的。不过据我们观察,也有些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来自于句中副词的语法化,比如固始话的先行义助词□[.ts‘ai]就是"V1P再V2P"中副词"再"的语法化结果,语法化的途径是通过V2P的省略,使"再"位于句末,从而引起其发生语法化。部分客家话与山东金乡话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述结式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是汉语史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以"V住"这个结构为例考察了它由连动结构演变为述结式的过程。在中古汉语时期,由于介词引导的名词性处所短语前置和使动用法的衰落,"住"逐渐变为不及物动词,在"捕捉"类的动词后,以语义聚合的方式,引申出结果义,并在类推的作用下,出现了"VO住"结构。在近代汉语时期,"V住"进一步语法化,并逐渐打破了语义限制,搭配逐渐泛化,否定式"VO不住"全部变为"V不住O"标志着"V住"语法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7.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简直"的语法意义有基本义和派生义之分,其基本义是表示强调,派生义是表示夸张,强调和夸张又有一致性,二者都处在低层语义范畴,受高层语义——主观情态的制约;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考察"简直"的语义背景,发现"简直"主要出现在递进复句和结论性条件复句中;运用语义特征理论可以归纳出"简直"的三个语义特征,即程度大量、主观性和评注性。  相似文献   

9.
副词“都”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词“都”是语义所造 ,即由“聚集”义动词“都”语义引申而来。其产生于东汉 ,发展成熟于南宋 ,普遍使用于元明 ,元明时代副词“都”的语法、语义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在语法方面 ,副词“都”一般位于谓词性成分前 ,修饰其后的谓词性成分 ,与其后的谓词性成分构成语法结构关系 ;在语义方面 ,副词“都”均为“全部”义 ,表示对复数或整个人事物以及时间、方位、处所等的总括 ,与其所总括的复数和整个人事物以及时间、方位、处所等构成语义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说“拜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托"的语义经历了"恭敬地托付→委托→请求→祈使语气→否定情态→话语标记"这样一个语法化过程。除"拜托者"和"拜托"不可缺少外,其他要素在"拜托"事件的认知框架中的变化导致了"拜托"语义的虚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汉语中“说不准”从动词短语发展出情态副词用法.语料显示这个演变是突变的,考察后发现这种语义突变是语言内部发生的类比语法化的结果,而不是一般语法化过程的结果.类比语法化具有很多不同于一般语法化的特征,能够解释一些低频结构的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12.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喻,代指事件或情况的结果.其中后者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前者.副词"好歹"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语气.从认知角度看,概念结构的隐喻是时间副词"好歹"产生的根本机制,而转喻则是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内在动因.语气副词"好歹"的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歹"出现的语言环境有了变化,二是"好歹"的句法位置变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13.
"一族"是个类后缀。类后缀"一族"在发展中存在着逆向语法化现象。"一族"逆向语法化的过程是由类后缀独立为词,再由词发展为短语。"一族"的逆向语法化是由于语言内部动因所致,并以适合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形式和语义为条件。  相似文献   

14.
北京话(1750~1950)"管"类副词主要包括"管"、"管必"、"管保"、"管定"、"管情"、"管取"等六个。其中,"管"为"管"类副词的根词,是近代"管"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管"由"管束、控制"的动词义慢慢虚化而来,相对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管",语法功能发生了些许变化,随着副词双音化的发展,"管定"、"管情"、"管取"、"管必"等副词相继出现。但真正与"管"产生竞争关系的是明代产生的"管保",并最终取代了"管",成为"管"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汉语中“白”类副词具有“预设否定”功能 ,是“预设否定副词”的认识包含了对“预设”概念、特别是对该类副词语义功能的严重误解。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辩正 ,指出该类副词的语义功能不是否定话语的预设而是使话语具有特定预设 ,这是该类副词的词义具有该预设 ,用于话语时即将其带入话语所致。  相似文献   

16.
“after all”和“毕竟”在最初皆可表示“完毕”,它们都由时间义演化为让步义、转折义和认证义等。Traugott(2004)认为“after all”的语义经历了从邀约含义到一般邀约含义和规约含义的语法化过程。本文在Traugott等研究的基础上论证“after all”和“毕竟”的语义演化是信息复合的结果,信息复合是促使这两个词语最终由时间副词演化为语气副词的共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安岳方言存在大量的"X到"类词语。从词性看,"X到"类词语可作副词与动词;从句法成分看,"X到"类词语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从使用频率看,"X到"类词语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X+到"类词语在安岳方言中的语义丰富,口语色彩浓厚,使用广泛。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等角度来分析安岳方言中的"X+到"类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18.
假设连词"即"的直接来源是时间副词,其产生时代不晚于战国末期,至汉代被广泛使用。运行义动词"即"首先在"即+V2"结构中虚化为时间副词,时间副词继续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在假设连词"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观化程度的提高、句法位置的变化和与时间概念联系的松动化是其致变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应县方言的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应县方言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六大类,体现了应县方言副词的性状、特点、功能、语义和用法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法注重从人的认知特点来寻找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通过描写副词句法移位的三种类型,分析移位所带来的语义改变,探讨解释副词移位的条件和动因。研究发现,语义较为具体实在的副词通常不可移动,其他副词可以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发生显性或隐性移动。副词的显性移位可导致由表示动作行为的情状义变为表示评价判断的情态义,或者由句内的限制修饰语义转变为句间的关联衔接语义,副词的隐性移位则可在具体的概念潜势语义的基础上产生即时的浮现语义。不移动副词主要囿于形式或意义单一性的客观限制,而说话人识解方式的变化在主观上为副词的显性或隐性移动提供准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