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而此时被迫开国的中日两国对世界市场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途径:中国在40~50年代坚持“以商制夷”,到70年代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对世界市场了解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商战”论等近代世界市场观;日本在开国之初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贸易无用还是贸易兴国,并在60年代发展为自由贸易思想。中日近代世界市场观的区别是:中国是带有政治化色彩的世界市场观,日本基本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市场与本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一年斯大林同志在写给《经济问题讨论会》有关的经济问题的意见中,提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从那时起,两个对立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在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里广泛流行。斯大林的这一观点在理论上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在实践上也已证明不是实事求是的。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跃前进的时代,两个世界市场对立的观点既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争取加快发展经济的要求。对我国来说,过去随声附和一面倒,是长期以来受斯大林观点的影响,对西方国家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从而推迟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本文试对斯大林的世界市场观点,从理论上作一探讨性的研究。 一、关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提出 斯大林同志关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是这样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紧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和其他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却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和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国际市场,也称世界市场,形成于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自形成之后,国际市场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下面主要就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市场特征进行探讨,为我国深入了解世界市场、占领国际市场提供参考和借鉴。一、全球性自由贸易世界大市场形成加速。8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在90年代初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而更加明显。同时,由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剧变及其各国的政治改革,又出现了世界政治一体化趋势。因此,90年代将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将使更多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当今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的相互依赖,更加广泛更加密切,各个国家都希望通过世界市场机制,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技术优势、市场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多种人力资源,等等,来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世界各国经济在国际分工基础上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以各国经济独立自主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重要理论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将有助于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以及科学地把握当今世界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受历史发展本身的制约。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尚不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世界历史观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的认识视野得到极大拓展,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逐渐地纳入人们的认识范围,囊括了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世界史著作应运而生。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和新一轮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区、各国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全球化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市场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市场对落后国家的影响、保护关税和自由贸易以及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瑾 《东南学术》2003,(6):33-37
今天的全球化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市场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市场对落后国家的影响、保护关税和自由贸易以及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界价值与国际价格的形成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有不同的效应。在世界价值形成中,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高于世界价值,从而导致了国内工资水平难以提高、消费需求不足和对国际市场依赖加强等一系列问题,而劳动生产率高的发达国家,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世界价值,从而更容易进行资本积累;在国际价格的形成中,由于在世界市场上,相当大一部分的商品被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垄断,因此,发达国家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实现了财富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世界市场包括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国际商品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前者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各种劳务),后者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史是国  相似文献   

10.
地理大发现是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全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把地理大发现的时间局限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把空间局限在开始发现美洲,开辟欧印新航路和首次环球航行,把行为主体局限在西班牙葡萄牙.我以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鉴于此,本文研讨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地理发现及其几个问题:16~17世纪的俄罗斯的地理发现能否成立;什么是地理(大)发现;北亚北冰洋在此前的待发现地位.  相似文献   

11.
九二、九三两年,期货市场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热点,大有形成九三期货年的势头。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给予澄清和解决。本文拟就如何发展中国期货市场谈点拙见。 一、契机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发展期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从国际上看,我国、原苏联、东欧各国及其他本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离不开期货市场。在经济体制转换中,如若我们不把握住创建期货市场的机遇,就将拉大与世界统一市场的差距,别的国家就会抢先与世界市场对接,使我国在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释启鹏 《社会科学》2024,(2):93-109
世界秩序关乎所有国家的发展命运,然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一方面忽视了世界秩序得以形成的“过程性结构”,另一方面将世界秩序的变迁简单理解为霸权的此消彼长。针对这一认知偏差,文章以世界市场与政治思潮的错综交互为基础,为世界政治体系的演进提供了四种概念化类型,即新秩序形成、霸权更迭、新方案失败以及旧秩序延续。其中,世界市场构成了世界秩序变迁的“底层逻辑”。1500年之前,世界市场有着多个中心,不同文明的国家处于相对平等的世界秩序之中,但随着以追求无限积累为目标的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包容性、多中心的世界市场被等级制、单中心的世界体系所取代,战争、剥削与压迫成为世界秩序近五百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一体系中,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在21世纪之后,世界市场浮现多中心趋势,作为世界市场重要中心之一的中国,凭借其文明传统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蓝图。世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学是客观上存在的世界经济运动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反映和理论上的表现。世界经济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科学技术革命的直接产物。马克思指出:“由于有了机器,现在纺织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结合美国次债经济危机的客观事实来看,世界市场潜藏着一般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扩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世界市场经济危机有其本质和特点,结合这些本质和特点,防范世界市场经济危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既积极参加世界市场竞争,又防范出口过剩危机;既合理利用国际资本,又防范外汇市场的风险;既慎重发展资本市场,又防范虚拟资本的膨胀.  相似文献   

15.
推动亚欧大陆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经济地理重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世界其他区域的三地区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内在机制,模拟其引发的生产、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将在亚欧大陆内、外两个层面产生生产、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形成亚欧大陆内的核心-边缘结构与亚欧大陆对外围的核心-边缘结构。其中,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世界产业经济地理和贸易经济地理重塑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应着力联通市场规模大、交汇线路多的区域,整体上应致力于联通东亚和西欧两大市场,加速亚欧大陆一体化,促进“世界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闭伟宁 《江汉论坛》2001,3(12):1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分析和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南。自近代以来就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力的内在指导性要素和重要组成内容的科学技术,正是通过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全球性发展,导致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创了世界历史。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推动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种种全球性问题,乃至最终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更是发挥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理大发现是一座划时代的世界历史界标。在此之前,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局限,处在与世隔阻或甚少交往的境况下,各地区的社会历史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到地理大发现之后,各地区各民族才得以建立起意义深远的直接交流。于是世界历史的地域性阶段宣告终结,而让位于真正全球范围的有普遍联系的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前提。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 ,把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一、向中国文坛完整地展现了世界题材一百多年前,歌德第一次提出了世界文学的问题。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随着世界市场的出现,形成了世界文学。本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向世界文学史展示了参与国共同体验和非直接参与国间接感受的世界性社会生活。于是,随着世界事件结构为世界生活,也就形成了世界题材。然而,世界性社会生活与文学创造的成品、文学创造的一流成品,并不是成比例地发展的。因此,有了在同一历史题材上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20.
“今之天下,一通商之天下”及“中外通商有益”论等命题的问世是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市场意识形成的基本表征.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市场意识的基调是:振兴国内商务、参与国际竞争.围绕着国内市场的振兴,洋务时期的中国人在参照国际市场体制的基础上畅言机器生产拓利源、号召集聚资金兴工商、呼吁重商护商求富强,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建设性措施.与此同时,洋务时期的中国人也积极鼓动开展出洋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并在多方面揭橥了商人素质近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世界市场意识是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以求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自强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